作者:能量君
来源:轻能量(ID:qingclass666)
看到一则让人热血沸腾的新闻:医疗届四大天王会师武汉!
他们是中国医疗届的四大王牌军: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名副其实的王炸天团。
他们也是每一位前赴后继奔向战场的白衣天使,是无怨无悔逆行的英雄。
除了那些不愿留名的中华儿女,这四个人的名字,只要看到便让人觉得安心.
他们就是抗疫F4——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张文宏。
曾经看过一个心理研究:
当人们遇到应激性传染病时,心理变化的规律常常呈现轻视—恐慌—无助—接受四个阶段。
也许你并不知道在这二十多天里,自己经历了这些阶段。
仔细想想这段日子,自从疫情爆发以来,是不是在每个心理变化的节点,都会有人站出来,告诉我们不要怕?!
01
钟南山:改变“轻视”的唯一方法
就是说实话
1月18日,新型冠状病毒确诊136人,百步亭社区还紧锣密鼓地准备进行万家宴,提起疫情,人们大多一笑而过。
1月20日,钟南山领导的专家小组奔赴武汉;
1月21日,钟南山接受采访,他的一番话,宛如深水炸弹一般,瞬间惊醒所有人:
“确定存在人传人现象”、“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改变“轻视”的唯一方法,就是说实话。
作为最权威的专家,他用最简单易懂的语句告诉所有人真相,从不害怕扯下那块脆弱的遮羞布。
抗击疫情的第一步,就是叫醒那些对病毒不以为然的人们,而他,并不是第一次这样做。
还记得2003年4月,那场震惊世界的新闻发布会吗?
那天,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会议,宣称:
“SARS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钟南山明白,在这种重要的时刻,要“谨言慎行”。但他也明白,如果放任不管,群众对SARS疫情的轻视,将会导致更恐怖的传播。
于是,没有任何铺垫,他直接反问,掷地有声:
“什么叫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目前病原都还没搞清楚,你怎么控制它!?”
后来他说,发布会前,他在父亲的坟前站了很久,最后才下定决心要说真话。
电影《无问西东》有句台词:
“这个时代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完美可以被“改造”出来,但那一腔热血下的真心与无畏不能。
这些年来,他发现自己总是在逆行,笑着自嘲:
“我老有一种感觉,好像专门喜欢跟谁较劲,老觉得不管走到哪儿,自己都不受欢迎。”
但好在,这些他都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有生命。
02
李兰娟:恐慌源于未知
她却让我们看到希望
“轻视”之后,人们认清真相,随之而来的,便是恐慌。
若放在平时,那些谣言都令人啼笑皆非,但前不久,却被人们当做救命良方。
半夜排队抢购双黄连,喝盐水杀菌,喝醋灭菌……
当记者拿着这些问题采访李兰娟时,她毫不留情地干脆否定:
“没毛病,不要乱吃药!”
前不久,“李兰娟只睡三个小时”上了热搜。凌晨四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与专家们分析研判疫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说:
“70多岁的老人了,真的不分昼夜,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是啊,她太过坚强,甚至让人忘记,她已经是73岁的老人。在这个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她主动请缨,带队一线,投身研究。
恐慌源于未知,她却让我们看到希望。
“病毒可通过口鼻飞沫传染,病毒可通过酒精与高温抑制。” “阿比朵尔、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一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让多少人红了眼眶?
她这股不服输的韧劲,从20年前便开始了。
中国曾被成为世界第一乙肝大国,上世纪80年代,人们谈“肝”色变,传染极强,病死率88.1%,乙肝一度被认为是不治之症。
李兰娟是医学界第一位提出要摘掉中国“乙肝大国”帽子的医学家。1986年,3000元经费,她开始了自己的征途。
十年磨砺,终成成果。1996年,李兰娟研究出一套独特有效的人工肝系统,成功将急性、亚急性重肝病死率从88.1%降到21.1%。
黑格尔说:
“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希望;一个国家多一些为民族利益而忠诚守望的人,国家才有希望。”
李兰娟就是给我们希望的人。
03
陈薇:用“快”抵抗无助
这次疫情之前,陈薇鲜为人知,她是谁?
中国首席生化武器防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抗击SARS、终结埃博拉”的女少将。
1月26日,54岁的陈薇率队进驻武汉抗疫一线。
1月28日,陈薇所在的军队专家组与地方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RT-PCR荧光探针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审批,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1月30日,陈薇团队紧急展开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战绩,距陈薇率队进鄂,仅仅过去四天。
她的特点就是“快”。
说话快、走路快、工作节奏快,连一起工作的男同事,都常常感叹:“她的思维非常敏捷,能够同时处理很多事情,总是跟不上她的节奏。”
快,是因为来不及悲春伤秋,因为还有很多人在等着她。
在微博上,见过太多患者绝望的求助,医护人员无声的哭泣后,我才意识到,比恐慌更恐怖的,是一种名为“无助”的情绪在蔓延。
无助催生绝望,绝望让人放弃抵抗。
但陈薇的一段话,顿时让人觉得心安:
“作为军人,只有两种状态,一个是打仗,一个是准备打仗。 我们目前在疫区,就是要打仗的,而准备打仗,就是此前我们在科研工作中的积累,也包括技术方面的储备。 我们要把养兵千日的‘兵’动员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这场特殊的战争之中。”
04
张文宏:先接受,再进步
前不久,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火了。
面对记者关于疫情未来预测的提问,他没有含糊其辞,而是认认真真分析了三种情况,无论好坏:
“胜利:2-3月内全国的疫情都得到控制; 胶着:半年-1年,疫情得到部分控制,病人数平缓增长,就像SARS; 失败:蔓延全世界,就像墨西哥猪流感。”
最后,再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大家,普通人该怎么做:
“从现在开始,每一位都是战士,这点很重要。我们只要闷两个星期,就把病毒给闷死了。 所以,你现在在家里,在干什么呢? 你在家不是隔离,是在战斗啊!你在闷的时候,就把病毒闷死了,事情就解决了。”
他是疫情爆发以来的一股清流,说话仿佛有魔力一般,笑眯眯地就将所有人都安抚好。
没有喊什么口号,只是告诉我们要接受现实,力所能及,就让每个人都安心。
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他是卫生经济与卫生事业管理的博士。
“专家是什么?专,是在领域上深耕细作;家,是怀有大家之气、大情怀和大格局。”
在老老实实的“接受疫情事实”背后,除了硬核专业水平的托底,对职业与自然的敬畏,也必不可少,他在一次演讲中说过:
“人类社会很美好,但是我们的危险,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很多东西,可能是我们人类自己产生的。”
的确,有时危险是我们人类自己产生的,但美好不也是我们创造的吗?
他很少接受病人的锦旗,但有一幅,他保存了很久:
“我只是你工作中的匆匆过客,但你是我人生路上的转折。”
05
基辛格说: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很多人称抗疫F4是无所不能、坚强的神,但我却在疫情中看到他们温情的一面。
钟南山采访时,眼眶含泪,声音颤抖地说出:
“武汉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李兰娟发朋友圈告别丈夫,打趣郑院士手术刀改厨刀,心疼与不舍被刻在背影里。
陈薇丈夫对她深情告白:
“十七年前,你涌赴小汤山,那时我还是你未婚夫,等你回来做我的新娘。 这个除夕夜,你再次奉命出征,我和女儿等你凯旋。”
张文宏日夜操劳,“张爸”这个外号,早已成为他的符号。
看过一句话:
“我们不可能全部做英雄,总有人坐在路边,心怀希望,当英雄经过时,为他们叫好。”
是啊,虽然我们不是英雄,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保护英雄。
大到捐献物资,小到认真洗手,都是一种保护。
点个【在看】,我们终将和英雄们,一起战胜疫情!山河犹在,龙魂不死,万民同心,一切就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