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通过“辛酉政变”而掌舵清朝这艘船几近半个世纪之久,论政治谋略和手段,恐怕三个咸丰才能抵得上一个慈禧。

不过,慈禧夺权并非一蹴而就,辛酉政变自然也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筹划、组织和发动这一整个过程。

咸丰临死之前,一则为了防止慈禧行“武则天故事”,二则为了防备以奕訢为首的“帝胤集团”,三则是为了制衡自己所任命的“辅臣集团”,所以留了一个后手。

他一边“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赞襄政务”,这八个人组成了辅臣集团;一边则将皇帝所拥有的最终决策权一分为二,让慈安掌管“御赏”印章,让慈禧替小皇帝载淳掌管“同道堂”印章,辅臣集团所做出的决定须由慈安和慈禧同时盖章方能生效。

这个后手看上去很妙,实则不堪一击,因为慈禧可以和辅臣集团相互制衡,辅臣集团也可以和帝胤集团相互牵制。

可是,谁能够保证慈禧也会和帝胤集团相互敌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辅臣集团当时颇为得意,或者说他们实在太狂了,咸丰这边才让他们赞襄政务,然后咸丰才驾崩,他们就狂得不知所以。

对于慈安和慈禧,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处于深宫之中没什么见识的妇道人家,虽然先帝让她们掌管“御赏”和“同道堂”二印,但也不过是走个流程罢了。

所以,不论他们做出了怎样的决策,慈安和慈禧只要做好“盖章机器”这个角色,好好地盖好印章便可以了。

对于以奕訢为首的帝胤集团,他们同样不放在眼里,咸丰生前一直没能将帝胤集团彻底打垮,现在咸丰不在了,为了巩固载淳的皇位,他们当然有必要出手打压帝胤集团。

打压帝胤集团当然没问题,压制慈禧的野心也没问题,可是咸丰皇帝才刚刚驾崩,他们便同时出手打压慈安和慈禧、帝胤集团,那么便会出问题。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所以敌人的敌人就可以成为盟友!

所以,为了摆脱辅臣集团的打压,慈禧和慈安当然可以选择和帝胤集团联手一起打垮辅臣集团。

这就是慈禧在受到辅臣集团的压制之后,所作出的筹划,和奕訢联手打击辅臣集团。

既然已经有了筹划,那便得想办法和奕訢达成共识,应该给奕訢什么好处,发动政变之后应该怎么迅速稳定局面。

慈禧想让奕訢和她联手,她能给奕訢什么呢?奕訢说到底想要的无非是权力,这是慈禧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为了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奕訢,慈禧将自己身边所能够用的人全给派出去了,她当时能够用的人说白了只有两个,一个是安德海,一个是李莲英。

慈禧之所以能够联合奕訢、奕譞等人,之所以能够将荣禄拉过来陪自己冒险,实际上便是通过安德海和李莲英为她奔走。

该给奕訢、奕譞等人的好处,是通过安、李二人传达。

该让奕訢什么时候来热河,是通过安、李二人传达。

该让奕譞什么时候对辅臣集团出手,是通过安、李二人传达。

所以,慈禧之所以能够在咸丰死后没多久便迅速组织好发动“辛酉政变”的人手,安、李二人可谓是功不可没。

组织好了人手之后,便等待最好的时机发动政变了。

慈禧确实是个聪明人,也确实有手段,她在回京之前便已经让奕譞掌控了京城的军队,然后又先一步赶回京城。

掌控了京城的军队,才能顺利地发动政变,几十年后光绪之所以会在“戊戌政变”中为慈禧所擒,原因便在于没有掌控军队。

端华原本是掌握着京城军队的步军统领,可是慈禧才抱怨了一句,他便主动将步军统领让给了奕譞。

没了兵权,岂不成了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为了能够顺利发动政变,慈禧还刻意留肃顺一人护送咸丰梓宫,她自己则带着同治皇帝和载垣、端华7人走小路回京。

肃顺可是辅臣集团的核心人物,没了肃顺,辅臣集团便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慈禧在1861年11月1日一回到京城便迫不及待地召见奕訢、文祥,然后趁着肃顺还没带着人回到京城的空当,在第二天便直接下旨免除肃顺、载垣等八人的职务,当场逮捕了载垣和端华,同时派人去半路劫杀肃顺。

如此一来,咸丰皇帝临死之前所做的后手,经过辛酉政变这么一闹,便成为了废棋,慈禧也顺利地接掌了清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自从发动了辛酉政变之后,深知兵权的重要性,所以一直紧紧地抓着兵权不放,她之所以能够打垮奕訢,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发动戊戌政变而软禁光绪皇帝,也是因为她手里掌控着兵权。

倘若当时端华没有将步军统领让给奕譞,慈禧没有掌控戍卫京城的军队的话,她在回京之后未必敢发动政变,发动了政变也未必会成功。

不过,她所选的盟友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奕訢这样的实力派联手,她就已经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