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杨士奇、杨荣,杨溥的进一步着实不算是快,前两位于永乐元年就已经进入内阁,进入帝国的决策核心,而杨溥好不容易混成太子朱高炽近臣,结果在永乐十二年,朱高炽迎驾迟到,杨溥作为东宫幕僚被抓紧诏狱,而且在狱里一待就是十年,直到朱棣去世才出狱。

对一般人而言,进入诏狱基本是十死无生,但对杨溥来说,所谓诏狱就是简陋一点的书房而已,因为他在狱中待了十年,读了十年的书,各类经书史籍被他来来回回读了好几遍,所以,对他而言,这十年相当于打怪升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溥历史画像

朱高炽继位后立刻就释放了杨溥,紧接着就授予他翰林学士,不久杨溥又被授命管理弘文阁,朱高炽曾经亲自对他说““朕用卿左右,非止学问。欲广知民事,为治道辅。有所建白,封识以进”,大概意思是,我留你在身边是为了治国安邦,而不单纯的是为了做学问,很快又升他为太常寺卿。

朱瞻基继位后,将杨溥召入内阁,“三杨”内阁至此正式组建,宣德九年又升杨溥为礼部尚书;宣德十年,朱瞻基去世,太子朱祁镇尚且年幼,张太皇太后指定5名辅政大臣,杨溥赫然在列,三年后封杨溥为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无论是官阶还是官位都追赶上了杨士奇、杨荣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士奇、杨荣、杨溥历史画像

纵观杨溥的一生,他42岁入诏狱、52岁出狱、53岁进入内阁、62官拜礼部尚书、65岁晋升太子少保及武英殿大学士、75岁病逝,追授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定",朱祁镇为他辍朝一日。换句话讲,杨溥前50年“一事无成”,后20年又完成强势逆袭。那么他完成逆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来说,他足够坚韧,拥有永不言弃的精神。杨溥入狱之前,官拜太子洗马(负责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的三品官),被朱棣一纸诏书扔进诏狱,按照一般逻辑,进入诏狱能保住命就不错了,仕途根本就不用想了,就连大才子解缙都是命丧诏狱。根据《明史》记载,当时杨溥面临的情况是,“家人供食数绝。而帝意不可测,旦夕且死”,然而,他不仅对牢狱生活泰然处之,还能坚持读书学习,但就这份心理素质就无人能及。

▲“三杨”内阁影视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朱棣、朱高炽父子综合较量的结果。朱棣北征归来,朱高炽迎驾迟到,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朱棣之所以大发雷霆,原因无非是两个,一是朱高煦恶意中伤太子,二是朱棣也想借机打压一下朱高炽,但是父子两人并不想真正撕破脸,不然连曾经的肱骨大臣解缙,都被他轻飘飘一句“缙犹在耶”所杀掉,杨溥这个三品小官断然不可能在狱中存活十年之久。另一方面,朱高炽掌权以后,“念溥由己故久困,尤怜之”,朱高炽的这种愧疚心理,让他对杨溥分外照顾。

▲朱棣与朱高炽影视剧照

最后,杨溥自身素质足够过硬。根据《明史·列传第三十六》记载,“溥质直廉静,无城府。性恭谨,每入朝,循墙而走。诸大臣论事争可否,或至违言。溥平心处之,诸大臣皆叹服”,简单来说就是杨溥十分谦虚、清廉,人缘好,这在官场中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素质,还有更关键的一点,杨溥无城府(当然这点是相对的),朱高炽、朱瞻基都是明朝少有的明君,他们都希望自己臣子简单而能干,而杨溥显然是非常符合这个要求的。

▲朱高炽历史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束语:人生短短不过百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人人都想像杨士奇、杨荣那样早早踏上成功之路,进而扬名立万,但杨溥却走出了另外一条人生路,认准一个方向,不抛弃不放弃,几十年如一日,最终也活出了精彩、活出了璀璨的人生。

史料来源:《明史》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