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图片文字均为原创首发,侵权必究,已授权维权骑士全网维权。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位于山西的东南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会处,北依太岳,南俯中原。

就是这个山西东南部角落的地方,在清代曾经有一位阳城县的首富,财力号称山西第七富翁。

这位富翁给后人留下了占地面积巨大的四合楼院,无论是规模、建筑做工,以及雕饰,完全可以媲美祁县平遥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是北方民居的一个代表。

这位首富所在的村镇是凤城镇南安阳村,现在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并且还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城县南安阳村潘家后花园。

南安阳村所在的凤城镇,位于阳城县中部腹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阳城县古称古称濩泽,一条名为濩泽河的河流从县城南部向东绕去,拐了几个弯之后,在东南5公里的地方,弯出了一个名叫南安阳的村子。

清朝时期,南安阳村里的潘家经商发家,从开设砂锅厂起步,逐渐涉足珠宝、丝绸、茶业、盐业、日杂、当铺、票号等行业,最后在嘉庆年间成了阳城县的首富。

潘家庄园就是从那时开始动工兴建的,完整的庄园总占地面积总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大约30多亩地,共有院落53个,房屋1600多间,是现在乔家大院的两倍。

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雨沧桑,昔日繁华的潘家庄园如今仅剩十三个院落。但即便如此,这十三个院落的建筑规模和做工装饰依然令人震惊,堪称北方民居的一个特殊典型。

今天就请跟随胡哥的脚步,去看一看这位曾经的山西阳城首富的豪宅院落究竟如何?

阳城县南安阳村潘家十三院导览图。

一、民居院落群,花园最称奇

潘家庄园与绝大多数的北方民居院落不同在于,它有一座三座花园并联的后花园。

一般常见的古代大户人家的古民居院落,花园都很小,像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常家庄园那样花园众多的十分罕见。

而潘家庄园则与常家庄园有点类似,花园就有仨,不同的是,潘家的三个花园几乎一般大小,而且是东西并列连通,格局非常少见。

出山西省阳城县往东南方向,沿着省道S229一路向东南而去,车身左侧是蜿蜒的大山,右侧就是低洼的河道,古老的濩泽河不远不近地与省道伴行。

一路疾驰,十多分钟的时间就到了。村子远看都是一片现代建筑,只有走进去深入内部,才能看到有不少老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废弃坩埚做墙体。

这些老房子特点非常鲜明,看着就像密密麻麻的蜂窝。为啥呢?因为这些老房子的墙体材料用的是全国其他地方都见不到的废弃坩埚。

关于这种特殊的建材,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前两天写的阳城县砥洎城的相关文章,这里就不多说了。继续我们的首富庄园之旅。

潘家庄园现存的十三院就在村中心,最先见到的是高达7米左右的后花园的后墙。

这后墙也很有特点,下半截3米多全是石块,上半截才是青砖。这么高的石块基础几乎相当于城墙,可见房屋的坚固结实。

这片高高的围墙长有近200多米,上面有几处方形窗口,半腰处还能看出上世纪的暗红色大标语字,字迹已经模糊,但时代印记的出现更显沧桑。

这就是潘家后花园的后围墙,南墙则是十三院的后墙,也是二层。再加上东西都是二层高的院墙,围起了一个占地面积颇大的组合花园。

潘家的后花园是由东到西三个小花园连在一起的组合花园,三个花园中间用月亮门墙相隔开,各有特点。

东花园以园林为主,内有曲径游廊;中间的花园内,有一个小池塘,池塘南边,背靠房屋的地方,建有一个古戏台;西边的花园则是用采自江南的奇石堆叠成的假山。

阳城县南安阳村潘家后花园之中花园戏台。

这三种不同风格的花园又半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更大的花园,这样的设计,在北方非常罕见。设计之巧妙,颇有江南园林风情,也是北方民居建筑的一个特例。

远处看,四角高墙密围,壁垒森严,从空中俯瞰,内部别有洞天。难怪有游客说,这有点像福建的长方形土楼啊。

整个花园被一圈二层楼所包围,二楼全部带前廊,而且全部连通。门窗全部是隔扇门窗,左右相连、一通到顶,与北边乔家大院那种只有部分门窗是隔扇的造型完全不同。

从转角的楼梯登上去,就可以从二楼俯瞰整个花园,木质楼梯踩上去咯吱作响,楼面铺着小方块的薄青砖,走着走着,仿佛就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似乎一转身,就能碰到古装的潘家小姐在赏花。

西南角的观景长廊。

花园的西南方向是一长溜高空的观景长廊,长约70米。走在长廊里,北边可以俯瞰花园,南边可以俯瞰壮观的潘家庄园全貌。而且从这里也可以进入前边的院落。建造者的匠心由此可见一斑。

二、潘家十三院,院院有精彩

据阳城县志记载,南安阳村潘家是大清嘉庆年间(1800年前后)的县城首富,山西第七富商。

现在看到的只是潘家庄园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潘家十三院,包括狮口院、西厅院、老院、中院、账房院、铺院、碾道院等等,是保存最为完好的院落群了。

其他的院落本身是十三院的周边附属建筑,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或颓败、或翻建、或易作他用不复旧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城县凤城镇南安阳村潘家老院。

这十三院全部都是四合楼院,且院院相通,这个相连通是广义的连通。就是说,不仅仅一楼是可以互相联通的,二楼也是可以互相联通的。

而且二楼的连通不用通过一楼就可以互相连通十三座院子,而是每座四合院内部的二楼也是各自连通,也不用通过上下一楼。这样的构造非常罕见,是目前仅见的孤例。

潘家十三院全部都是两层楼房,而且楼上楼下都是用于住人的,这有别于其他北方民居用来储物的二楼。

最特殊的是,这些二楼基本都有前廊出厦,无论北房南房东房西房,所以,才形成了二楼能够全部串联的特殊格局。

潘家院落房屋转角处的小天井。

十三院的核心是潘家老院,一座标准的四大八小四合楼院。从这里开始,你就会震惊于潘家的奢华与气派了。

每一道院落的门楼、院内的房屋雕饰,都能体会到古人的匠心。从门匾的题词,到门楣、雀替、影壁等处的雕饰,眼见之处,皆是文化与经济实力的象征。

比如说老院就有三道门,门上都有门匾和其他雕饰。门匾则有“所其无逸”“四世大夫”“居廉让间”等。

这三个匾,第一个出自《尚书》,用以告诫后人不要贪图安逸。第二个则是彰显门第的,因为潘家曾经连续几代出过大官。

居廉让间门匾。

这第三个门匾上的“居廉让间”,则有更深层的含义。这几个字体因为是行草,中间两个字容易认错。所以有的网文说这是“居应让间”,其实是错的。

这块匾需要多说两句。匾额题词中的“廉让”指的是廉泉和让水,是古代梁州的两条河流。

在《南史·胡谐之传》中有记载:“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

廉泉让水间的家园自然是纯朴之地。此后,官员文士常用“身居廉让间”一句,用来比喻为官廉洁,也用于比喻风土习俗淳美。潘家用此典故题于门额,自我的期许与警醒可以窥见一二。

从进入大院的那一刻起,行走之间,时常可以从院落的东南角、西北角或者其他个角落看到小巧的便门,从那里就可以通往下一个院落。

老院北房是全院的最高建筑,比别的房屋要高出一头。一层的正门上悬挂着一块匾,上题四个行楷大字“天宠优渥”,是当年泽州知府张士楹为潘为杰所题,意为潘家得上天宠爱,家境丰足优厚。

仁者寿匾。

潘家富而不骄,乐善好施。对面的倒座南房门匾则是“仁者寿”,这是阳城知县叶廷桢为潘幕先老先生六十大寿所题,匾上的小字题刻则说明了这是因为潘慕先在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捐款赈济百姓,救人一万多口,所以朝廷官员要为他贺寿。

老院是潘家庄园的最精华之处,其他院落同样有精彩看点。那种风格的整齐划一,却又从细节之上体现尊卑高下差异的做法,十分巧妙。

从整体来说,像这种全部都是两层楼的四合楼院的民居建筑群,在华北地区很罕见,而楼房全部带前廊的则更为罕见。

三、处处隔扇门,窗棂图案美

集中连片的建筑群已经让人惊叹了,但如果看内部的工艺,则更让人惊叹。

在传统的北方民居建筑中,有钱人家都会在房屋的细节构件上采用石雕、砖雕、木雕等装饰手法,使得房屋更美观,凸显主人的审美趋向和财富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狮子、斗拱。

潘家十三院也不例外,只不过石雕方面,除了狮口院门前的一对青石狮子雕工精湛、各处柱础石颇见雕工外,其他部分的石雕则不多见。

砖雕除了几处影壁墙外,整体数量也相对较少。因为院落内大量存在的隔扇门窗和栏杆扶梯,所以木雕花大量出现,成为潘家十三院的最点睛之处。

且不说门楼处的木雕,仅以数量最多、最常见的隔扇门窗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潘家十三院的窗棂之美。

这里的隔扇门窗全部是传统的窗棂各自,图案非常讲究,根据不同房屋、不同朝向,还有不同的划分。

潘家窗棂细部。

仅我们能够辨认出来的窗棂图案就有十几种之多,包括回纹、方胜、菱形、工字、井字、步步锦、龟背锦、八角锦、一码三箭、如意、云纹、海棠等等,以及它们的各种丰富多样的组合形态。

这些窗棂图案构成了极其复杂的纹样,看上去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这种处处用心的做法,非大富人家不可为。

有些窗户还是双层的,外部是纯花隔扇固定,内部蒙纸的隔扇窗可以朝内打开,既可以透光赏景,又可以关闭挡风,构思相当巧妙。

组合窗棂图案和门顶窗棂。

主房的每两扇隔扇门顶部还有一块单独的透雕花隔扇,应该是起装饰作用的。上面雕满了各种花卉禽鸟,看上去美轮美奂,言语已经无法形容其精美了。

穿行在潘家十三院的楼上楼下,全身都被浓浓的沧桑古意所包围,古香古色四字饱含分量。

走访时,还见到了以前拍摄电视剧留下的剧照,有《白鹿原》《立秋》。是啊,也只有这样精美的古代宅院才能完美地显示出电视剧中所需要的古韵。

从资料中了解到,潘家先祖从一介贫民,从高平迁至南安阳村,从小买卖到大生意,一步步积累了巨万家资,也为后人留下了规模庞大的豪宅院落。

他们在世时,乐善好施,儒道立身传家,行善积德,口碑极好,所以才会有朝廷官府的表彰。他们为后人留下的这些老房子,无论从用料还是装饰,无论从构造还是功能,都凸显出沁河地区的独特审美趣味。

古宅深院,气势恢宏。在历经200多年沧桑风雨之后,潘氏后人认识到了古院落的价值所在,从2015年开始进行保护性修缮,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走访古村,欣赏老院子,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昔日的财富积累化作今日的旅游景点,曾经的富贵象征,成就了文化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