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善文忠,继续咱们的佛教史,欢迎您点击订阅、关注、留言和转发,万分感谢!

首先还是说一下这个持续了这么长时间的疫情。大家还是要按照科学的规律,隔离彼此,以免进行人传人的交叉传染,阻断传染的途径,这是战胜冠状病毒持续传播的唯一方法,虽然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是人毕竟是第一位的。在家正好可以好好的研究一下佛法,给自己种下福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前两天穿插的关于中医的文章,希望大家别骂我了,咱们探讨一下就好。要允许别人发表观点嘛!更不要把什么外国人是我们家上辈这样的话都说出来。那样就脱离了探讨问题的本质。在此谢谢了。

四正念,四念住

上期跟您说了,米兰德国王问那先说什么叫孝顺,也就是说什么叫慈悲,什么叫恭敬随顺,那先回答说:一切善事都是孝顺慈悲。有四种善事,心意可以依止。国王问:是哪四种善事呢?

那先说:第一,是能够看清自己的身体内外都不干净,就是观身不净。说的是我们通过观察自身和外身,认识到众生都净的。首先要身,也就是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不干净的,然后观察外身,也就是别人的身体。比如说通过观察人的尸体,就会知道,不管这个人生前有多牛,去世之后早晚都是一堆白骨,所以我们对于肉身,没有必要贪爱和执着。

是不

观内

第二,是知道寻求乐受之中产生苦的原因,也就是观受是苦。指的是通过观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在与外境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就会发现有受皆苦。

第三,只知道心的善恶之念是生灭无常的,也就是观心无常。比如说在静坐的时候,突然听到声音,这是耳朵在感受,耳识在发生作用,紧接着心在耳识上又起了作用,然后又跑到头脑中去想,这样慢慢的观察,就会发现心念在六根之中跑来跑去,很快的生灭,所以说世界上生灭最快的就是心念,最容易观察到无常,所以要在心念处,观察到心的无常性。

第四,是知道一切法皆因因缘而生,无有自性,也就是观法无我。这里说的我不是指的具体的肉身,它是一个哲学概念,指的是主宰。在现在的哲学术语中,也可以叫独立体或者叫永恒体。这个法指的是一切事物,法无我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没有一个独立体,没有一个永恒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运动之中,处于相互支撑,相互依靠的关系之类的。佛法讲无,是让我们把那个小我放弃了,把狭小的心念打开,从而让我们能够接受包容,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大众的事业中去。

真正的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什么叫无缘大慈呢?就是说你在帮助服务一切人的时候,没有时间的局限,不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永远都这样。今天碰到你是这样,明天还是这样,从来不会改变。那什么叫同体大悲呢?就是在帮助和服务人的时候,没有空间和对象的局限。

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毛病,就是说当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跟你有关系的人,就会帮助,跟你没关系的人,很可能不理他,比较多的会帮助你的亲人朋友,但是很少会去帮助你的仇人。佛法讲同体大悲,就是没有彼此,没有别人,没有界限,不管是仇人恩人还是你的亲人朋友,还是跟你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你都要用一颗等量的心,用同等的热情去帮助他,做到了这两点你就能够真正的把心打开,像佛陀一样,心包太虚,周量法界,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去修行,去帮助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正勤,四神通,四如意足,五力

那先说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四种善事,其实就是佛教中的四念住。除了四念住,那先继续说道,除了刚才的四样,还有四件善事,米兰德又问道,又是哪四件事儿呢?

第一,是制服其意念,特别是恶念,做到未生其念,令其不生。

第二,是各种带有恶意的事情,即使知道了也不要存放在心中,这叫已生之恶,令其断。这个断,是断绝斩断的意思。

第三,是心中若有恶事,就应该立刻驱逐出去,寻求各种善事来修正自己的心意。就是已生之恶,令断,未生之善,令声起。

第四,是有了善端,便紧紧握住,而不要放逸出去,就是已生之善令其增长。

这四件事就是佛教里边的四正勤

那先接着说,此外还有四件事情,他们都是由人的自由意志所引起的,国王问到:这四件事又是什么呢?哪先说:

第一件事是除却欲望

第二件事儿是精进

第三件是制服跳脱的心意

第四件是思维专一

这便是我说的那四件事,除了这个,还有五件应该学习和践行的事情。国王又问,那五件应该践行应该效法的事情又是什么呢?那先说,第一是诚信正法,第二孝顺慈悲,第三精进,第四是进行尽心以善为念,第五是要有智慧。

关于在四正勤之后,那先所说的四件事和五件事儿,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版本,除了刚才的版本,还有一种说法,比如说在完成了四正勤之后,就会获得四种神通,这四种神通分别是天眼通,天耳通。
他心通和神足通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完成了四正勤之后,会获得四种神奇的力量,这四种力量叫做四神足,也叫四如意足。四如意足是指什么呢?版本同样非常多,其中一个版本指的是欲勤心观,所谓欲神足是指欲望成就,勤神足是指精进无间,心神足是指一心正念,观神足是指心不驰散。

后面五件事的另一个版本:米兰德问那先说什么是五根呢?那先回答说:这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根,然后从五根里又衍生出了一个概念叫五力,对于五力,在《那先比丘经》中指的是能够制约制伏眼耳鼻舌身这五根的五种相应的力量。这个解释跟其他经典中对于五力的描述又不太一样,对于五力在佛教经典中大概至少还有三个其他的版本。

五力就是制约五根的五种力量

七觉支

再说完了前面那一大段之后,那先比丘接着说,除了上面这些,还有七件事,可以去除各种恶念,叫做七觉分,也叫做七觉支,也称为七菩提分,分别是哪七样东西呢?

第一个叫念觉支,指的是人心中明白,常念于禅定与智慧,

第二个叫择法觉支,指的是我们依托智慧就可以选择真法,舍弃虚伪法,

第三个叫精进觉支,指的是我们努力于正法而不懈怠,

第四个叫喜觉支,指的是因为得到正法而心生喜悦,

第五个叫轻安觉支,是指身心轻快安稳,

第六个叫定觉支,指的是入禅定而心不散乱,

第七个叫舍觉支,指的是心无偏颇,不执着而保持平衡。

那先继续说,除此之外还有八正道,这就是我们在很早以前的文章里面曾经讲过的: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我们简单的总结一下

前面所说的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八正道,这些数字加起来一共是三十七,这就是佛教里面著名的三十七道品都属于苦集灭道四谛之中的道谛是对道谛的一种细化和展开,是佛教修行的一个基本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引导我们趋向解脱,获得证悟的路径导航。以上这三十七道品都是以孝顺慈悲作为根本的。

这一大段回答到最后,那先自己做了个小小的总结,他说我们人如果身上背着沉重的东西走很远的路,最终假如能够达成目标,那都是由于大地的支撑才能够完成,而世间的五谷、树木虽然要靠天上的阳光雨露也还都是从地上生长出来的,就像一位建筑师想要设计建造一座巨大的城池,必然首先要按照规划测量建成的地基,这个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开始建设。

佛家弟子,追求人生致道,首先要学习经文戒律,种下善因,知道世间的辛苦、痛苦的本质,抛弃各种尘世间的恩爱,这就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无旁骛的持续努力去实践八正道,最终才能圆满,才能成就佛果。

米兰德听完说:您说的真是太全面了,说的太好了,受教了,受教了。

米兰德关于什么是慈悲的一个提问,就引出了那先一大套的系统性回复,也让国王比较全面的了解了佛教修行的法门。

他们后续的问答内容,咱们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