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天前,日本舞鹤市驰援大连一批抗疫物资的纸箱上,写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诗句,又一次引发热议,也将这首诗的全文和他的作者又一次带到了我们面前。

知道王昌岭是从他那首被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边塞诗《出塞》开始的。通过他的诗,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大气磅礴,什么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豪迈,也知道了什么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来看他的这首《送柴侍御》,才发现王昌龄的送别诗也是写得极好。

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诗歌史上有着“七绝圣手”和“诗家天子”美誉的王昌龄,似乎有些落寞。

如今我们谈及唐诗常常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尊,而王维、孟浩然、刘禹锡、杜牧等等也各有各的粉丝。

可是,长期以来在历代诗论家眼中王昌龄与李白、杜甫一直是被相提并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昌龄和李白杜甫一样,一生也是各种不如意。他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近不惑之年才中进士。

后因事被贬岭南多年,开元末年遇赦改授江宁丞,江宁就是南京;后来又被贬谪龙标(今湖南怀化黔阳县)县尉,所谓县尉相当于现今的县公安局长。

王昌龄是一位十分注重友情的人,一生写了大量的送别诗。这首《送柴侍御》便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期间,友人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临行前,他以这首诗相赠送别。

柴侍御是谁?可惜诗人没有写题注的习惯,今天已经不可考,但我们愿意相信这位柴侍御一定是与王昌龄在龙标曾有过一段共同生活、工作的经历的朋友。

他们是朋友,也更应该同是天涯沦落之人,在龙标这种蛮荒之地相携相助,勉励同行。

武冈就是今天的湖南邵阳武冈市,与龙标(怀化黔阳县)相隔并不遥远。

正如诗中所言它们“沅水通波”。“送君不觉有离伤”,因为沅江水路通达,连接着龙标与武冈,因此今日送你远行也便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更何况两地青山同承云雨,一轮明月之下,我们又何曾身处两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是在诗人写这首诗之前,柴侍御表达了深切的伤感。确实,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唐代,常常一别可能就是永诀。这也是为什么古人的赠别诗总是特别情真意切、催人泪下的缘故之一吧。

也许那时的王昌龄,又想起了他与好友孟浩然的一别成永别。

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龄遭贬官江宁途经襄阳,拜访在襄阳家中的孟浩然,二人相见甚欢,把酒言欢,大快朵颐。

可当时,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本将医治见愈,却因这次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逝世。多年来,遗憾与内疚总是萦绕王昌龄的心头。

或许,从那以后,王昌龄就特别害怕离别!

也许那时的王昌龄,也想到了他的朋友李白送来的那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鼓励与安慰远贬龙标的王昌龄,希望把自己的心情和明月一同寄过来,让它们伴随着他走到龙标。

朋友间的鼓励和安慰,有时候能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直面生活惨淡的勇气。

如今,就要送别柴侍御,明明心里很难过,但他却强压离伤愁绪,试图通过乐观开朗的词汇来鼓励安慰友人,以减轻他的离愁与感伤,这分明便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情深意重。

诗人说,云雨相同,明月共睹,亲爱的朋友,哪怕分隔两地、但你我心在一乡,便没有什么好难过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