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人类”的在线办公

文/香羽

钉钉在这个春节频上热搜。

除了在在线办公和在线教育领域发光发热外,钉钉更是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尽管作为办公软件成为了下载量力压微信的存在,但评分却始终在二、三分左右徘徊,更因直播、打卡、摄像头等问题备受批评。

另一方面,各类办公软件也形势大好,部分软件更是一度出现服务器崩溃,急加服务器的状态。不少概念股也迎来涨停,成为了市场中的一抹红。

但疫情之后,疯狂涌入用户终将回归正常生活节奏,此后的在线办公又将担当何种角色呢?

错失红利

国内在线办公的发展还得追溯到2003年。

由于非典事件,人们无法出门,在线办公成为了必要之选。但彼时的国内互联网正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可以满足需求的办公软件。

中国联通通过宝利通(当时全球最大的音视频系统提供商)的硬件,借由自己的网络优势,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视频会议运营网络——“宝视通”视频会议网络。由于此网络的出现,不少政府的协调工作才得以正常进行。

在线办公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结果却是电商吃到了“红利”,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在线办公坐上冷板凳的原因罪魁祸首便是网络的“不给力”。

有关数据显示,2003年,国内宽带用户数量为1250万人,宽带普及率不及1%,在这种情况下,谈及在线办公也是纸上谈兵;同时,不少家用网络为拨号上网,尽管宽带带宽为1M,但由于这个时间段用户集中用网,网速卡、慢成为了常态,无法做到真正的协同办公。

于是,在线办公成为了“特殊”情况的无奈之选,在低网速的时代,很难得到发展。

据招商证券,2005年中国仅有180万名远程办公员工,2014年这一数据上升到360万,九年间年均复合增长为8%。在线办公在国内的普及率依旧很低,但维持了一定的增速,未来还有巨大的渗透空间。

巨头驶入

尽管人数缓慢增长,但在线办公的市场规模正悄然扩大。

据中国软件网旗下的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在线办公的市场规模为19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6.6%,2018年为23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0.8%。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在线办公市场规模增速达到了最高值,为4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的增速爆发有迹可循。

2013年,三大运营商拿到了工信部发放的4G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4G时代,一年后,4G正式商用;2015年,在社交领域失利的阿里推出了企业应用钉钉;2016年腾讯推出企业微信。

4G出现,两大巨头相继入局在线办公,也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只是,在线办公再也没有遇见一个“爆发期”。

照这个进度,在线办公熬出头的日子遥遥无期。但机遇就这样猝不及防的到来了。

“反人类”的在线办公

今年,在春节返乡+新冠疫情的重压之下,在线办公成为很多企业的刚需。激增的用户需求,成为了在线办公软件的发展机遇。

在线办公的两大巨头——钉钉和企业微信服务器更是在迎接大批用户后,先后崩溃。

腾讯微信事业群、企业微信高级产品总监何竞表示,2月3日当天,使用企业微信的企业达到几百万,是去年同期的3倍;数千万用户使用企业微信远程办公,同时几十万场会议在企业微信召开。

据阿里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3日以来,钉钉持续迎来流量高峰: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的2亿上班族在线开工。随着各地陆续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在线网课,预计有5000万学生通过钉钉在线课堂的方式学习。

但这个春节,钉钉似乎成为了在线办公领域最大的赢家。

由于“停学不停课”,不少学校选择在钉钉上由老师直播授课,于是钉钉有了在线教育与在线办公两个领域的热度加持。据百度指数,自2月3日以来,在线办公应用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其中,钉钉的热度远超其他三个APP。

但如何在潮水退去后留住用户才是在线办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在线办公的特殊性,以往的必胜手段——补贴,在这一战场上或没有太大的用处。不少办公软件推出了一定时长的免费措施,最终的目的不是拉新而是培养用户习惯。

其实,在疫情爆发之前,不少企业就在使用办公软件了,但更多的是用于传统工作场景中的补充作用,并未成为一个主要工作场景。如今,办公软件成为了主场景,势必有不少用户不适应,加之工作与生活没有了明确的界限,使得用户对办公软件有不小的抵触心理。

作为一款软件,满足用户需求是生存之道。但在线办公软件的使用者与需求者并不一致,比如钉钉的使用者多为员工,产品却站在领导的角度进行设计,部分不合理的设计使得钉钉被冠上了“反人类”的称号,这也使其沦为单纯的打卡、请假工具,协同办公仍靠微信完成。

疫情之后,在线办公回归平静,但在提升办公效率的前提下,如何平衡需求仍是在线办公需要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