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和门,明永乐时称为奉天门,清顺治时改称为太和门。明朝是,太和门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场所,皇帝在此接受大臣们的朝拜和上奏。满清入关后,顺治帝就是在太和门举行了登基大典。按照清朝规定,皇帝大婚,皇后会从五个门的中间门洞进宫,分别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按照清朝皇帝祖制,皇帝大婚应该在14岁至17岁之间举行,皇帝大婚就意味着要亲政。而慈禧太后要继续“垂帘听政”,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得光绪大婚典礼一再被推迟。光绪十四年,这年光绪18岁,慈禧太后终于决定给光绪举行大婚。

当年十月初五,慈禧太后颁布懿旨,正式向天下公布为光绪举行大婚的原因以及皇后的人选,“皇帝寅绍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择贤作配,佐理宫闱,以协坤仪而辅君德。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庄贤淑,著立之为皇后。”

光绪大婚的具体时间是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五日,然而,在大婚举行前40天的深夜,大清国的统治中枢紫禁城发生了一件怪事,太和门被烧了。如此重要的一座门,竟然被烧了,实在很诡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深夜,太和门突然燃起了大火。冬天的北京气候干燥,木质的太和门极容易造成火灾的发生。尽管大家奋力扑救,奈何太和门还是被烧成灰烬。据亲临火灾现场的翁同龢在日记中记载,“此灾奇也,惊心动魄,奈何奈何!”

这可如何是好,皇后入宫死要从太和门进入的,而大婚婚期已经定下来了,不可能更改。怎么办?大臣们建议,可以让北京棚匠扎彩工临时扎一座太和门,慈禧太后同意了这一建议。

扎彩工技艺高超,他们夜以继日的搭建,竟然真的搭建了一座十分逼真的太和门,甚至能以假乱真,“高卑广狭无少差。至榱桷之花纹,鸱吻之雕镂,瓦沟之广狭,无不克肖。虽久执事内廷者,不能辨其真伪。而且高逾十丈,栗冽之风,不少动摇,技至此神也!”

太和门失火后,慈禧太后整日惶惶不可终日,京城谣言四起。为了平息这一局面,慈禧太后做了三件事:惩处救火不力的官员;大肆赏赐救火有功的官员;暂时终止原重修颐和园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