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疫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地寻找特效药:奥司他韦、瑞德西韦、“肺炎一号方”……甚至宣称能“抑制”病毒的双黄连都被抢购一空。

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当然要找特效药来医救。但与病毒相关的社会并发症,却需要有另外的药来治。

书单君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味,非“尊重”莫属。

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尊重”,有些让人伤心的事,本来不会发生……

01>>

请尊重知情权: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无“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5日,因为小区里出现多个发热门栋,“百步亭”这个名字,再次挑起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上一次,还是1月18日,百步亭社区举办“万人宴”的时候。

当时报纸上是这样报道的:

“百步亭社区邀请社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志愿者等走出家门,品家宴、庆团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记者的采访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万人宴”中没有人戴口罩,现场确实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非常震惊,甚至笑称“所有人都重视这次疫情,只有武汉人自己不重视。”

但武汉人真的是不重视吗?不,他们只是不知道。

就在“万人宴”举行的一周前,武汉卫健委的通报上,依然是两个“未发现”:未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

举办“万人宴”的前两天,通报改成:不排除有限人传人,持续人传人风险低,且无新增病例。

当时的很多武汉市民,还处在一种“听说最近肺炎爆发,但是应该不太严重”的幻觉中。

直到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明确表示,“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这种幻觉才逐渐被打破。

当然,在更早之前,已经有8位武汉市民提出了预警,后来,他们被当成“造谣者”训诫了。

所以,明白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强调知情权了吗?

02>>

请尊重个人隐私:我们不需要鳄鱼的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两天,一篇题为“一个武汉女生的真实日记”的文章火了。这个女孩记录了一个月内父母因感染新冠肺炎先后离世的过程,甚至最后,她本人也被感染。

很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伤心得“眼睛都哭肿了”。但更让人伤心的事还在后面。

由于这篇文章的爆火,女孩注销了自己的豆瓣账号。

因为她之前就在豆瓣上明确声明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请不要未经我允许使用我的信息,公开我的信息。”

“请自媒体不要没和我沟通就自行写我。”

而这两个“不要”,写文章的那个自媒体都“要”了。(现在文章已被举报删除)

在明知道对方不允许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下,这个自媒体还是把女孩的十几条豆瓣广播,一一截图,攒成文章发布,并且开通了原创和打赏。

在消费他人痛苦的基础上,实现了流量、金钱的双丰收。

这个感觉,就像是一个女孩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好朋友可能也看到过,但她并不打算给所有人看。

可是后来突然冲出一个陌生人,把本子抢过来印成书卖钱,还告诉别人:快来看啊,这里有一个特别悲伤的故事!

有人可能会说,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不是能更好地帮助她吗?

帮助,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不然,感动的只是自己。

就像很多在网上求助的人,公布联系方式后,收到的大部分来电,居然只是让他们“加油”。

他们需要的不是占用求助电话的“加油”,是一个可以让家人住进医院的床位。

03>>

请尊重“少数人”:每个人,都可能有无助之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月25日开始,50岁的货车司机肖师傅,已经在高速上流浪10多天了。

月初的时候,他从湖北荆州拉了一车货,去跑长途运输,甚至连春节都是在高速上过的。

等到初二、初三疫情严重的时候,他想回去,却因为湖北的车牌,寸步难行。

在经历了各种服务区不让进、高速路口不让下的情况后,肖师傅开始了在高速上的“流浪”。

路上困了,他只能用手打自己的脸,“撞着别人的车,就害了人了。”

“我手上的钱已经用光了,湖北也不能回,我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1月29日,已经2天没有睡觉的肖师傅,在陕西高速的应急车道稍作休息,遇到汉中高速交警的执勤民警。

在和民警交流的时候,50岁的肖师傅哭着说:

“我唯一的奢望是,能有个地方让我停下来,好好的睡一觉,吃一口饭,我就满足了。

幸运的是,民警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给他做了检查和消毒,让他在服务区休息,还安慰道:“这个疫情爆发,谁也控制不了。唯一我们能做的就是,相互关照,相互帮助。”

这是离家一个月后,肖师傅第一次“感受到家的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师傅不是唯一一个因为疫情被困在高速上的人,还有很多“少数人”,他们因为湖北的车牌,或者仅仅是因为“外地车牌”,就被各种封路限行困在车上,回不了家。

面对病毒,严防死守的态度当然值得肯定,但政策可以灵活地执行,不能一刀切地“牺牲少数人去救多数人”。

因为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划分到“多数人”的部分。

可现实是,每个人,都有当“少数人”的时候。

04>>

请尊重奉献者:不要让前线的人心寒

上周,有位护士在抗疫前线加班回家,发现小区门口贴上了一则告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区居民怕她携带病毒,不让进门。最后,她只好找宾馆住下。

不知道那名护士有何感想,反正书单君确实挺寒心的。

在前线战斗的战士,没有被敌人打倒,反倒是被后勤赶出门了,关键这还不是个例。

在某家属院,也发生了类似的一幕。当地物业居然让业主投票表决,是否允许租住的医务人员进小区。

群里有人说,“他们身上携带不携带病毒咱没法鉴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不说,医护人员的防护和消毒措施比一般人专业,单说“不让治病的人回家”这件事,一般人反正是干不出来。

如果说,业主可以投票决定护士能否进小区,那医生是不是也能投票决定,要不要收治这个小区的患者呢?

不仅如此,医护人员的孩子也受到了歧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医护人员在朋友圈写道:我们不需要你们怎么歌颂赞美我们,只希望你们不要这样嫌弃我们,心酸……

还有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工人回家,却被强制带去隔离,保安大声对他说“不要离我那么近”。

没错,他们离病毒很近,但他们建设的却是生命的方舟。

如果他们离病毒远了,离病毒近的,就换成我们了。

05>>

请尊重规则:别当任性的“巨婴”

随着疫情发展,各地都出台了防范措施。

比如,许多社区和村子都设立了防疫卡点,对来往人员逐一排查。

这是确保疫情不扩散的必要手段。可有些人偏偏不去遵守:

2月3日,某男子拒绝保安测量体温,见进小区不成,便故意用车堵塞小区大门,锁车后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7日,女子吴某在男友家呆腻了,回家途中被拦在防疫卡点,情绪失控之下,吴某打砸警示牌,还撕扯工作人员的衣服。

这些奇葩操作,显示出十足的“巨婴”心理,让人无力吐槽。

2月8日,一女子驾车经过疫情卡点时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连说16次“不戴”口罩,还怼工作人员“你就是个卡点,有那么重要吗?”据悉,她还是某医院副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的新闻网上还有不少。说实话,我不太懂这些人的脑回路。

明明是为了你的健康着想,不知感谢,还故意找茬。

如果这些规则都形同虚设了,对疫情的控制有什么好处?

不尊重规则的“巨婴”们,该醒醒了!

06>>

请尊重他人的生命:自私害人害己

来自疫区的人,应当自觉隔离隔离观察。可现实是,有些人直到发了病,还在毫无防护地出入公共场所,家属也帮着隐瞒接触史,结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河北沧州市首例确诊患者是名80岁的老人,其亲属故意隐瞒老人于2020年1月12日从武汉返回沧州的真实情况,谎称两个月前就已返回,致使疫情扩散。

截至2月8日24时,沧州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8例,有7例是老人的亲属或密切接触者。老人也不幸于1月22日抢救无效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亲属的做法,不仅耽误了老人的治疗,更扩大了传播,需要负法律责任。

邢台市也出现了类似的事件。

患者刘某某从武汉返回后,先去诊所看牙,后来出现气喘又到县医院治疗,病情加重后又转到邢台市人民医院就诊。

换了几家医疗单位,刘某某及家人却始终坚持否认其武汉市居住史。

直到发病一周后,在医护人员的反复追问下,他们才被迫承认。

这家人的故意隐瞒,导致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密切接触者77人都被隔离观察。

得知亲人患病,慌乱是难免的,但隐瞒病情绝对是最愚蠢的做法。

一个人的隐瞒,可能会毁掉所有人的努力。

07>>

请尊重自然规律: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野生动物密切相关。

可还是有人在顶风作案:

1月23日,深圳市某酒楼菜牌内显示在售蛇类食品,酒楼厨房内正在加工的蛇类肉品37斤,当事人无法提供合法证明文件。

2月7日,天津公安抓获犯罪嫌疑人毕某某,查获非洲灰鹦鹉、亚马逊鹦鹉、亚历山大鹦鹉、绯红鹦鹉共计19只。经审查,毕某某打算收购鹦鹉后进行饲养繁殖。

2月9日,杭州市临安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依法从严从快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共三人。

……

野生动物在抓捕、饲养、宰杀、处理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使人染上病毒。

据研究人员统计,70%的新发传染病都来源于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疫》的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在书中谈到,侵袭人体的病毒原本生活在野生环境,是人类破坏了它们的家园。

病毒在人类世界中的传播,是“正在衰亡的生物圈的回声”。

他写道:“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

人类不尊重大自然的恶果,我们不幸正在品尝。

08>>

请尊重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些天,书单君梳理了我们已经重复的11个非典时的错误。

我们是否吸取了“非典”以及其它传染病的教训?有些方面确实有,但还远远不够。

比如,对于野生动物,民间对于野味的多样化需求促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哪怕2013年禽流感爆发,仍未影响到野生动物市场的规模;

比如,在病毒传播初期,依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比如,对于民众的知情权,消息仍披露不及时,造成信息混乱……

17年前的灾难,书单君作为亲历者心有余悸。17年的时间并不遥远,如果我们充分吸取了当时的教训和经验,或许不会是如今的局面。

《汉书·贾谊传》有言:前车覆,后车诫。比喻当鉴戒前人的失败教训。

历史在有些时候是不断重复的,从历史中找出规律,当作前车之鉴,方为明智之举。

否则,就会对应了另一则成语:重蹈覆辙。

尊重历史规律,切切实实地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这才是最负责任的,也应该是唯一的做法。

对抗病毒,我们不能缺少“尊重”——

尊重知情权,我们就有跑赢病毒传播的胜算;

尊重他人的生命,才会获得他人的救助;

尊重隐私权,才不会让每一个被病毒侵害的人,伤身又伤心;

尊重奉献者,不让老实人吃亏,再有困难来临,才会有更多人愿意付出,共度难关……

尊重这东西,不当吃不当喝,杀不死病毒,也代替不了口罩,可它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文明标志。

为什么人类要不懈地与传染病做斗争?

答案很简单:

一为拯救人命,二为拯救文明。

拥有足够多尊重的社会,才会有足够多战胜疫病的,文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