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胤祥在,雍正登基就不怕出乱子,这种说法貌似有些流从于某些影视作品,但作为雍正朝第一重臣,他的作用的确不可或缺,他为胤禛解决疑难无数,稳定并夯实了雍正朝的统治基础,并通过一系列作为,帮助胤禛摆脱了初政时期的尴尬局面。

康熙四十七年,这一年胤祥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官史对此讳忌莫深,只能从史料中找到并不详尽的只字片语。

我们只能推论胤祥在九子夺嫡的某个环节上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而这种作用在康熙帝看来是极具负面性的,总之,对于康熙帝而言胤祥也不让人省心,做为当时受清算程度最高的皇子,必定做了些康熙帝决不能容忍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有人猜测:

胤禔镇魇太子的镇魇物为胤禛提供,而最后问到胤祥的时候,他自己一力承担。这只是缺乏证据的假设,但应该有类似事件发生,否则仅靠胤禛和胤祥的个人关系,后来老十三受到如此礼遇、荣宠似乎太过。

康乾之治的全称该是康雍乾之治,2.5代的所谓盛世,恰恰把雍正的名号简略了,其实康熙初年权柄受人钳制,而乾隆十七年后皇帝愈发昏聩,真正令大清得以富强的是雍正一朝才对,当然这其中肯定也有康熙朝打下的基础做支撑,同时雍正帝也是最勤政,甚至可以说是压力最大的皇帝之一。

雍正帝治下能臣不少,但论重臣,胤祥必定排在第一,相对而言鄂尔泰、李卫、张廷玉之流不过尔尔。

无论是从胤祥少年时期的资料来看,还是通过雍正继位后胤祥的诸多表现观察,我们都可以轻易得出结论,胤祥受重用确有兄弟情深的一面,但这种原因绝非唯一,胤祥的才干,某些方面要比胤禛更强。

康熙时期受偏爱却无重任

胤祥是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章佳氏,镶黄旗,宫中地位不高,虽具妃位却没个封号(后封敏皇贵妃),从这点看,胤祥在出身上毫无优势,六岁习文,稍长则练习骑射,对于他在文武方面的描述,史料上倍加推崇,这多少受了皇帝的影响,六艺无一不精,对待长辈恭敬孝顺。

康熙帝开始对胤祥比较看重,凡是离京都带着胤祥,无论视察还是祭天祭祖都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些,胤祥在河工等方面深受康熙帝影响,打造了一项自己的专长技能。

康熙帝对胤祥的喜爱,当时的满汉大臣都详知此事,并有文字记录流传,胤祥的失宠是因为废太子事件,上层政治格局稳定性被破坏,本是一次正常的巡幸之旅,没想到中途而返,康熙帝以不法祖德,不遵祖训为由废除太子胤礽并将其圈禁。

此次事件中,众多皇子深受牵连,但胤祥所受到的处罚--圈禁。

▲对于圈禁时长,有十年、十四年之说。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胤祥是在被圈禁2-7个月后即被放出,具体时间未知,但转年四月便与康熙帝巡幸塞外了。

胤祥失宠后多次受到康熙帝的批评“不大勤学忠孝之人”,并以胤祥为反面教材教育诸皇子,这时的胤祥在康熙帝心中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甚至可说不值一提了。

胤祥十二岁谒陵盛京,十七岁单独泰山祭奠,南巡陪驾多次,这种荣宠本来司空见惯,奇怪的是在胤祥地位一落千丈之后,对胤祥近乎讨厌的康熙帝竟然还要带着他四处游荡是为什么呢?

忌惮和防备。康熙帝外出视察带着皇子一来是增进父子关系,二是防备皇子京师捉妖,所以他出京所带皇子是轮番制,一个或几个轮流着带出去,当时的康熙已经极其讨厌和忌惮胤祥,却次次带着他就只能解释为防备了。

这点上,毋庸置疑,后期的赏赐和封爵都绕开了他,胤祥的光板皇子身份说明了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系莫逆的由来

胤禛比胤祥足足打了八岁,非一母同出但情同手足,因为幼年、少年的胤祥经常陪在康熙帝身边,而胤禛陪驾的机会也很多,而且他俩有共同的情趣爱好,谈得来,胤祥的算学也是胤禛所教授,亦师亦友的关系,即便分开,二人也是书信不断,如若聚首,无论多少皇子在场,他俩总是站在一起。

胤禛即位后,胤祥受到重用,身为四总理大臣之一,他主管政治、经济、军事、水利、外教、刑事、内库理财等等要务,而胤祥也对得起胤禛的信重,本就身体不好,还都亲力亲为,每天政务不断,带病坚持工作,难受到每日一餐也不曾放下政务,这是兄弟感情,也是出于一种报答心理。

▲有的朋友质疑,胤祥是德妃抚养成年的,应该和胤禵关系莫逆才对,怎么会和胤禛交好呢?其实这不难解释,首先胤禵和胤禛关系不好这没错,但有一点,从资料上看,德妃是极其独宠胤禵的,包括另一个亲儿子胤禛都不能比,即便当了皇帝白给德妃,她也不要,皇太后的名分她也不要,她只在乎胤禵,何况被硬塞进来的胤祥呢?老四和老十三算是“受难”兄弟联盟吧。

胤祥助力胤禛的种种表现

军事方面

雍正帝本有出兵西北的军事构想,满朝文武都觉得举措甚为得当,多半也是被胤禛说一不二的性子吓的,只有怡王胤祥和岳钟琪直接反对,雍正不甘心,派人实地考察后才知道自己的的想法不周全,下面人当然喜欢雍正调兵,里面有大把的银子赚,而且还是看不出来那种,即便是陋规也不能完全避免,这以后在军务上,雍正非常信重胤祥。

年大将军在雍正三年九十二罪赐死,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做为非汉军八旗的普通汉人,当初雍正就是因为岳钟琪的身份犹豫不定,他这个职位也是胤祥所举荐的,事后,因为眼热岳钟琪的地位,弹劾他的人如过江之卿,满汉大臣都很不满,还是怡王劝解,否则挨不到雍正十年岳钟琪就完了,岳钟琪一生军功无数,本篇就不讲了。

雍正帝设立军需房,并交给胤祥负责,胤祥不但能把部队物资安排妥当,而且全部费用、军需全部由国家出资,没有让百姓承担军费负担,如果换了康熙朝那就麻烦了,沿途倒霉的不止百姓,连督抚们一起都要遭殃,各地的府库钱粮怕是要减存大半,官员自然心疼不已,转手就会向百姓加税弥补损失,而且满清军官还会抓捕当地百姓充为努力,汉臣告状是没有用的,康熙觉得这是应该的,抢些没什么,其实康熙也管不了,他那年月离多尔衮入关并不算远,满清军官们抢劫奴隶的习气还没修正过来。

财政方面

四总理大臣之一允禩,雍正帝是信不过的,即便信得过也不用,所以财政方面,雍正帝也只能交给胤祥了,康熙帝刚死的当年,胤祥被委以重任,领户部事,管理三库。当时的府库空虚,胤祥到任后立刻下达指令,地方钱粮除非正项,其余军需动用必须经过会考府审核。对于损公肥私的行为,包括允裪,胤祥也不曾放过,变卖其家产充公,后来还是雍正开恩免于追缴。

降低了税率,减轻了人民负担,但是府库却盈余渐多,接手时国库只有八百万两白银,到了雍正八年胤祥去世前,存银高达6200万两。

河患防御

早年间胤祥不离康熙帝左右,而康熙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几乎每年都要去视察、掌握切实情况,就是这个原因,耳渲目染之下,胤祥早早地就掌握了相关水患的一系列工作方法,雍正继位,正好一施所长。

对于水患,胤祥非常重视,往往亲力亲为,从不放松视察偏听偏信,总要看到切实成果才会罢休,而在方法上,他取用“堵不如疏”的策略,一面引导水流灌溉农田,变相达到泄流的目的,一面严防死守加固堤坝,在水患治理上颇具成效。

在清代,河道相关款项是贪污的重灾区,对此胤祥从不姑息,一经查证直接上报处理,他在任几年,河道治理情况和水患情况都有明显的好转。

可惜胤祥死后,良好的体制制度大多作废,官员们没有袭承这种良好的工作习惯,一旦无人监督,很多重要工作就没人去做,率性而为,工作随意性过强,雍正也曾感叹,水患渐重,我也是白白操劳干着急,没有象怡王那样的专项人才可用咋办呢。

至于怡王所举荐的人才,数量众多,上文提过的岳钟琪算一个,其他还有雍正不大喜欢但怡王推荐的允礼、李卫、布兰泰、刘世明、查郎阿,胤祥从来不为自己买好,被推举的人都不知道是怡王作美,都是看了雍正的批示,或者听雍正说才知道这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怡王为何受宠

胤祥自康熙朝接受教训后,从不结党营私,包括上段记述的推举人才,他也只是私下建议,从不正式具名推举,邀功买好,用他的话说就是为皇帝服务,做一个纯粹的“孤臣”。

严格约束家人,不许家人嚣张跋扈欺压良善,他自己不贪污,不索贿,他的家人就更不敢了,小礼物怡王是接受的,比如传教士为了开放贸易所送的礼物,怡王照单全收,但都是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那年代洋鬼子穷,以为自己送了重礼,其实珐琅虽漂亮,但也仅仅是漂亮而已,论钱没多少,雍正也喜欢珐琅,怡王送了他数不清多少个玩意儿了,他收这些是因为小东西,没当回事。

私德不亏。年羹尧的地位和怡王是没法比的,即便这样年大将军还曾感叹,怡王的宅子好气派呀,但是别进去,一进院就是杂草丛生无人打理,因为怡王克行节俭,不爱用那么多人,亲王的工资是不少,但挑费也大,没有哪个王爷能只靠工资过活,怡王不好敛财,所以不能开源的情况下就只能节流了,怡王归天后,一部分丧葬费用还是雍正自讨腰包,没办法,八年了,胤祥一两银子也没贪过,没钱。

君臣二人从小到大的同一爱好就是书法,而且都对佛学感兴趣,因为相互了解各自的喜好,胤祥就又被按上一个造办处领导的头衔,就是投其所好,反正胤禛喜欢什么他都知道,基本也都对胤禛的心思,甚至胤祥所采办的东西,胤禛专门腾空一间屋子储存。

脾气相补。胤禛在潜邸的时候,曾经求康熙帝一件事:对他戒急用忍的教训能不能从文字档案里删掉,因为我现在已经成年了,多少有所改观,当时的评价好像不大合适了呦~康熙帝:准。

可惜,雍正没删干净,而且他这个脾气自认也是如此:

“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说白了就是喜怒无常,而且也不是“微觉”而是“甚是”,所以康熙帝教训他“戒急用忍”,可是雍正自言“不能克制,仍然有暴怒的毛病。”,而胤祥的脾气可与胤禛互补,为人比较谦和、宽厚,比如老曹家被抄家,雍正帝指定胤祥出面,他知道胤祥厚道、人情味重,胤祥跟着康熙几次下江南都在老曹家蹭吃蹭喝的,肯定不忍下狠手,既是抄家也是保护,所以老曹家后来还在北京分了房,还赐予佣人。

当时各地并未全部改土归流,有的还属土司管理,而且印信什么的清朝也没给换,上面还有“明天子”的字样,地方官举报,怡王一句话“与前明无涉。”对此,谨慎起见也为防微杜渐,怡王还特地上疏雍正,劝诫皇帝不要望文生义,用刑方面胤祥也说雍正“用法稍觉严厉”,这方面,雍正也略有改观。

“摊丁入亩、耗羡归公”,不是雍正帝拍脑门就上的项目,是胤祥支持山西巡抚诺敏,建议耗羡归公,推行养廉银制度,虽然不是强制实施,但确实对澄清吏治、降低百姓负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摊丁入亩也是在雍正左右摇摆的时候,胤祥力主实行。

过从甚密?怡王除外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田文镜是如何发迹的,如果不是田文镜有效的利用雍正帝厌恶朋党的心理,不用他人弹劾,雍正亲自就把田文镜干掉了,短短几个月前还想弄死田文镜,并且已经派人下去调查并印证了田文镜的罪状无误,几个月后好得跟一个人似的,这都是多疑的胤禛脑中的朋党论作祟,不问缘由,无需取证的情况下,直隶总督照样拿下。

反观胤祥,雍正孤立官员直接向怡王汇报工作,沟通感想,比如河道方面,一是雍正信任胤祥,二是他的确不懂,所以告诉河道总督可直接与怡王交接,不必疑虑。对直隶总督也说,你可差人找怡王汇报商量。

对于老曹家的曹頫,雍正批示,除了怡王以外不要再求别人,想来你们是混账惯了······

上文讲过,诺敏受重用是怡王推荐,诺敏有事雍正也都推给胤祥,但是诺敏知道雍正忌惮党争,以为雍正试探他,所以有事还找皇帝,雍正直接下旨斥责说,除了怡王,没有对你有益之人。

岳钟琪曾经就军需问题上疏雍正,雍正的意思是-他不管。说是怡王家里有事,等他什么时候忙完私事恢复内廷行走的时候,待他看过再行批示。

胤祥为雍正朝做出贡献无数,难怪雍正帝都说,你干了多少年,就是给我续了多少年的命啊。

说是承上启下,其实雍正一朝是最康雍乾具功绩的一朝,解决了康熙朝一直悬而未决的种种危急,包括火耗在内,很多弊政都是康熙早已知道,并且已经下手但未能解决的问题,同时也给乾隆朝留下了大量现银,为盛世延续打下基础,在外人看来的弑兄屠弟,其实也是稳定上层政治格局的必要手段,雍正帝名声不好,大多拜胤禩所赐,胤禩倒台后他手下那些太监逃命都不忘沿途污蔑胤禛,最后被抓了个现行。

也正是因为这样,雍正需要胤祥,用胤祥来证明自己不是无情无义之人,怡王胤祥就是标杆嘛。

卸载。“祸水东移”,减轻自己的工作量,胤祥所擅长的,胤禛都知道,如果把怡王的工作量再加到雍正身上,那他无论多勤政都处理不过来,而交给别人又不放心,那样的话,估计雍正继位六年半就活活累死了,而且象水患、军务方面,雍正确实不如怡王。

综上,这些条件都使得雍正不得不重用怡王,而胤祥也对得起他的器重,一切处理的井井有条,虽然略有小过,但属人之难免,很难想象,尤其在继位初期,如果没有怡王这样一位人物,雍正怎能担得起如此重担,所以说:

不是“有胤祥在,雍正登基就不怕出乱子。”而是“有胤祥在,雍正登基后就不怕出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