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写给妻子的情诗,你会想到什么?是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入骨相思,还是苏武“生当复来归,死亦长相思”的相守决心,亦或是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吾爱唯有你,即使是一生洒脱的诗仙李白也曾有“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但唯有杜甫,他一生现存诗歌大约有一千五百多首诗歌,其中多是感叹国破家亡,抒发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但是情诗却少之又少,虽然他不善于表达,但是在那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时代,杜甫却能做到一生一世一双人,陪伴杜甫的女人始终只有他的妻子杨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甫的妻子杨氏是当朝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两人相差十岁,杨氏嫁与杜甫时只有十九岁,但是他们夫妻却是琴瑟和鸣,相濡以沫,没多久,杜甫家道中落,看过杜甫诗词的人都知道,他一生穷困潦倒,连温饱都成问题。

杨氏身为他的妻子,告别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经常陪着丈夫四处颠沛流离,日子十分凄苦,就连他们的小儿子也在饥荒中失去了生命,早早的离开了,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曾写到“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杜甫回家省亲,刚刚进门就听到一阵哭嚎,原因是他的小儿子竟然被饿死了,那句流传至今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出自这里,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氏依然对杜甫不离不弃,为了养育剩下的孩子们辛勤付出,无怨无悔,对于妻子的付出,杜甫在感动之余也难免有深深的愧疚之情,无奈中发出了“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的心声,他觉得是自己的无能,才导致儿子的死,我们不难看出被后世成为诗圣的他生活是多么的穷困潦倒。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夫妻二人不得不分隔两地,也是在这段时间,思念妻儿的杜甫将思念化为写作的动力,创作了很多思念妻子的诗词,这首《月夜》正是出自这个时期。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首句诗人借天空的明月来抒发离愁之情,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妻子在闺房中独自遥看。妻子遥看月光,并不是在欣赏月光的美,而是在思念在回忆长安,但是子女年龄尚小,无法理解这种其中的辛酸,一个“独”字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妻子与诗人两地分居,在孤独中看着凄冷的月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一个“忆”字更加耐人寻味,妻子正在回忆的不是别的事情,而是与诗人一同在长安的日子,往日虽然生活困苦不堪,但是夫妻之间,同心协力,为彼此分忧,尚能在苦中回味到一丝甘甜,但是如今的情景,虽有儿女,但是却不能为她分忧,其中苦楚,怕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吧!

在第三句中,作者通过想象也许蒙蒙雾气沾湿了妻子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妻子的玉臂生寒。进一步表现了诗词的主旨忆长安,回忆随着深深的夜色而逐步加深,也许远方的妻子正在忧心忡忡的担心着自己,或者在担心自己是否还尚在人世,想到这里诗人不禁发出了感叹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作者对月回忆,同时也将期盼与希望寄于在月光中,但是尾联的“何时”让我们知道,一切美好的幻想,都敌不过现实生活的无奈,夫妻二人只能将回忆与希望埋藏在深深地月色中,但是天各一方的分离,与音信隔绝的忧虑,却不能被明月带走,只能在朦胧的月色中多添了几分忧愁与思念吧!

杜甫的这首诗,采用平淡的语气,没有太多感人肺腑的情话,但是却是字字深情,爱情本就不应该一直是轰轰烈烈的,最令人感动的往往是平淡之后的深情,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到一个与自己同甘共苦的灵魂伴侣,在相互理解,相互扶持中,度过一日,两人,三餐,四季的平淡人生,接近晚年的杜甫来到了成都,在美丽的杜甫草堂边他终于能与妻子泛舟,品茶,过一段属于两人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了。

- END -

作者:凯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