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袁世凯跟随部队到朝鲜平定叛乱,因对朝作战勇猛,被授予首功,并且还娶了朝鲜王室的女儿,从此平步青云,打开了事业的潘多拉魔盒。
1887年,53岁的慈禧想着政权还给光绪皇帝,回到颐和园养老,光绪终于重掌大权。
光绪掌权后,担心慈禧阻止变法,于是光绪让袁世凯带领部队将御和园包围了起来,打着护驾慈禧的旗号,实际上是限制慈禧太后的自由。
袁世凯看了光绪给他的诏书后,觉得对他利益不大,于是将光绪的行为报告给了慈禧,慈禧得知消息之后立刻派袁世凯率领自己的部队连夜迅速包围光绪的寝宫,不给光绪任何解释的机会,直接夺回了大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光绪亦被软禁在中南海瀛台,虽然名义上仍保持着皇帝的名位,但实际已没有了皇帝的权力。光绪度过了十年没有人身自由的囚徒生活。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逝世,第二天光绪皇帝也死了,溥仪登基,新朝的亲贵和同情光绪皇帝的旧臣都想除掉袁世凯,而且都把除掉袁世凯作为新朝的第一要务。
摄政王的载沣认为,袁世凯严重威胁了君权,许多意图在新朝跻身高位的宗室亲贵,如善耆、载泽等人,视袁世凯为眼中钉、肉中刺,无不欲除之而后快。

一、袁世凯的内忧外患
御史赵启霖因为之前弹劾段芝贵献妓女杨翠喜给载振一事,得罪了庆亲王奕劻和袁世凯,慈禧太后为了包庇奕劻和袁世凯,将赵启霖除名,后来得到很多官员的声援下才得到复职。此时赵启霖抓住机会,同江春霖、赵炳麟等连续多次上奏折,弹劾袁世凯。
袁世凯担任外交部尚书职务后,一直按自己的意愿办事,不向朝廷请示,直接示好欧美列强,抵抗日俄。袁世凯此种行径触犯了摄政王载沣的利益。因为载沣的强烈不满。1908年12月10日,袁世凯将中美互派大使一事提交朝廷讨论,引发激烈冲突。加上袁世凯错判了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导致中美德同盟的主张破产,给严世凯带来沉重的打击。
当时度支部尚书载泽主张把财政权集中于度支部,袁世凯没有当面征求载泽的意见,而是直接联合军机大臣绕过载泽向载沣提出建议,主张将部分财政权留给各省督抚,袁世凯的主张和行为再次加重了载沣的厌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载沣决心除掉严世凯
1909年1月2日,赵炳麟、陈田直接上奏折弹劾袁世凯,说袁世凯阴险狡诈,中饱私囊,党羽遍布朝野,朝事未经请示擅自主做、恃兵而骄、对皇帝盛气凌人、处理外交关系存在重大失误等等。
御史们的弹劾内容正好是载沣所需要的,载沣终于找到借口,于是拟了除袁上谕,说袁世凯嚣张跋扈,有不臣之心,不能容忍,准备除掉袁世凯。但是遭到奕劻、世续、张之洞的反对,世续得到消息后,向袁世凯通风报信使袁世凯闻风逃到天津。
三、袁世凯羽翼丰满、多人说情、放弃权力得以安全脱险。
由于袁世凯之前担任外交部尚书,与很多国家关系还算可以,当时的英国公使朱尔典不但亲自出面为袁世凯说情,还亲自向袁世凯作出保证其生命安全。

北洋将领段祺瑞也煽动南苑士兵捣乱,准备以平定“南苑兵变”为名进京,段祺瑞此举深深地震慑了朝廷。
张之洞声称两宫大行,必须维持一个安定局面,袁世凯长期统领军队,朝臣中党羽众多,到处是袁世凯的亲信。新朝需要稳定才能应付艰难时局,不应再诛戮大臣增添是非。
位高权重的张之洞也跟朝廷上书说,慈禧和光绪刚死,朝廷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袁世凯长期统领军队,其部下遍布朝野,此时除掉袁世凯,无疑给内忧外患的朝廷雪上加霜,不利于朝廷局势的稳定。

1906年袁世凯逐渐辞去很多职务,包括军职。将之前所统领的部队也交给了朝廷。1907年,袁世凯又调离北洋军,只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此时的袁世凯对载沣已经没有威胁。
至此载沣面对朝廷重要大臣的反对和北洋新军要进京的威胁,载沣不得不找个台阶下,说袁世凯患有足疾,行走困难,难以胜任工作,朝廷体恤其难处,恩准其回乡养病。袁世凯就这样安全脱险,暂时远离权力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