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国际突发卫生事件”,英文为PHEIC,即(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截止2020年2月2日18时55分,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全国数据统计确诊病例达14489,疑似病例达19544,死亡人数达304,治愈人数达384。可以说,疫情仍在不断地蔓延中。

一方面是国内疫情仍处于扩散阶段,另一方面是来自国际的“预警”,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无疑对社会、经济和产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让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及行业人士开始思考疫情将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具体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入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被列入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上,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的专家们对此发表了看法。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指出,根据过去的经验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被WHO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那么任何国家船舶飞机交通工具经停此国,都将被视为经过疫区,回去必须接受特殊疫区观察,出口货物商品都将视为疫区产品,被世界市场所排斥,外资和外商会主动撤离,任何疫区的国际活动交流都将停止。

应该说,这对嵌入经济全球化程度很深、外向度很高的中国经济,又正在经历经济下行压力的特殊时期,影响肯定是比较大的,是不可小视的。

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那种认为这等同于一次国际经济制裁,或者甚至认为其副作用比贸易战还要厉害的看法也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

一是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其实是一个短期的脉动式冲击。这次宣布为紧急事件,是要求先观察三个月,三个月内疫情消失便会自动解除警报。因此这个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终还是取决于此次疫情持续的时间长短。现在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各族人民都有效地动员起来了,只要隔离措施真正有效,在较短的时间内打赢这场硬仗就是必然的,因此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并非是长期的、全方位的影响;

二是这个宣布疫情的事件与经济制裁、贸易战根本不同,新型肺炎疾病是不分地区、不分人种迅速流行扩散的,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完全靠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就可以自我封闭地控制,宣布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有利于全球各国高度重视起来进行协同控防,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动中的传染,在信息和运作的开放、透明、协调中最快地控制住疫情蔓延,这对中国经济迅速恢复增长动能也是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的;

三是短期事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产业供应链的真正竞争力。有人说这次宣布的紧急事件会加速外资企业撤离,加速工作职位回流美国等国家,其实这种说法也是不全面的。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真正离开中国在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完整的高性价比的供应链,新型肺炎疾病只是可能暂时打乱了这种供应链体系,并没有摧毁它的供应能力和长期积累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只要隔离控制有效,按照发病二周的周期,不让病毒多次交叉感染人群,生产很快就会恢复,中国现代产业链的竞争力依然坚如磐石。

因此,所有的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如何尽快的控制住疫情向全国深度蔓延。基于过去的控防经验,在此刘志彪院长提出一个建议: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以县区为单位进行战略决战,以防控和隔离为主要手段开展群众性运动,以半个月作为绩效考核期。切断基于县区为单位的安全区与非安全区的各种联系,从农村包围城市,逐步从基础上消除中国疫情,尽早使WHO恢复宣布中国的进入正常状态。

同时,刘志彪于1月30日认为,经济如果衰退了,企业破产倒闭增加,失业人数增加,债务风险爆发,那就真的损失大了。在建议严防可能的经济衰退的问题上,他提出了以下的措施:

(1)做好应对WHO将中国列入“疫情国”的一切可能的政策应对措施;

(2)缩减各级党委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支出,尤其是政府的基建开支,将节省的钱通过退税、减税的方式返还给企业和补贴困难的经营主体;

(3)适当增加今年的财政赤字

(4)货币政策积极配合,适当宽松;

(5)严厉打击囤积奇居、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给生活困难户以必要补贴;

(6)加快物流和商贸企业尤其与民生相关的蔬菜,食品流通企业节后生产复工,合理利用互联网渠道鼓励线上消费,给予物流业绿色通道保障节后日常生活用品充足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吴跃农认为,被WHO列入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对中国的外贸、企业“走出去”会产生即时性的影响,人员和物资暂时通道关闭,也影响国际企业的“走进来”以及会致使国际资本的暂时撤离,这会在节后复市的沪深股市反映出来,会令我国暂时处于一定的“孤悬”状态。

由于武汉疫情引发的客观存在,这不是不可以接受的经济考验,为此,必须在一定的曲折中沉着应对,蓄力发奋,主要对策是:

一是严格控制、收缩疫情在湖北一地,不使其向周边失控蔓延。从现在中央和各地方的举措来看,应该是可以实现的。只要沉着严守,积极收治,数据说话,国际界的可能的过激反应自然会解除,中国的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及人员来往、资本进入会很好恢复,并有所增强。

二是在严格管控疫情的情况下,不夸大其它省市疫情,依靠人民群众,多做稳定人心之功,安全稳妥有序恢复节后生产。只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人口和生产生活的高集聚、高流动、高风险区能够稳定住,武汉及湖北一域对整个中国经济运转和经济高质量发奋发力的影响可以降至最低

三是采取一定的“弥补”措施,节后及疫情稳定后补回受疫情损失的制造业、服务业的工作时间,这个举国上下都是能够理解的,也不会是太难的事。

四是“劫后余生”,在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作用下,市场会对我国医疗防护的生产和供应有积极性回应,会转型提高到适应如此突破事件的应对水平。

五是要对国家应急系统和体制,特别是地方的应急系统和体制及相互畅通进行深刻反思,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短板进行克服和纠正,对成功的经验予以总结。相信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定会形成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提升。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志龙提出,WHO将疫情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来自海外的投资、对外贸易活动、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将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对中国经济社会运行是一场考验,对经济全局的安全和社会稳定也是一场考验。当前,亟待就短期策略和长期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和统筹安排。

一是清醒评估疫情在短期和中长期的负反馈机制及其影响,将宏观经济运行从常态管理转向突发事件的系统管理,稳住阵脚,冷静施策,沉着应对。

疫情在仍未稳定控制时,各行各业都要认识到国家当前的困难,要对重要敏感领域加强管控和引导,无论是疫情的防控救治、物资保障,还是特殊时期的经济和社会运行,都要有危机思维和全国一盘棋的考量。在中央的统一指挥、统一部署下,中央与地方、军事部门与非军事单位、国民经济内部各部门之间、湖北武汉与兄弟省市之间的关系和协作,都需要有效顺畅沟通,综合协调平衡。

二是鉴于当前形势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经济金融体系“齿轮”高度连动性,经济运行的负反馈效应不可避免地传导给金融体系,要审慎研判金融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资本市场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从商业银行来说,要未雨绸缪正视即将到来的资产质量风险。一般情况下GDP降一个点,不良资产要增加1.5—3个点。二月复工,以服务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首先会出现较大困难,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债务违约也可能会出现,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给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因此,要提前研究国内外应对外生因素冲击金融的经验教训。

三是疫情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影响较大。

央行可通过定向降准,注入流动性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定向扶持力度。

银保监部门加大特殊时期银行不良率的容忍度,对困难职工房贷出台阶段性的本息挂账措施渡过难关。

财税部门加快推出积极减免退税措惠,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地方为新经济渠道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增加线上服务和销售能力。挖掘再就业岗位,帮助受疫情冲击而失去工作的人员,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的“兜底”,保证社会大局稳定。

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在凝心聚力打赢疫情保卫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稳定经济的同时,要发扬忍辱负重、坚韧不拔、善于藏拙的精神,从上到下过紧日子,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力争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

(以上来源: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肺炎疫情本身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点一:肺炎疫情开启商业变局

赢商网在31日发布的文章中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消费行业或迎来“大考验”,而危机即转机新的“商机”正在走来。

01.疫情对中国经济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消费行业或迎来“大考验”

对整体经济影响虽负,但GDP增速可能“破6”?

回观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明显下滑,但全年GDP增速稳定在6.1%。今年能否“破6”,成为一大争论。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做了一个“初步的评估”,认为此次疫情可能令中国的GDP减少1.2个百分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表示,疫情将对第一季度经济产生较大影响,他预计,第一季度GDP增速或将“破6”。“按季度统计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的一个季度。”

不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倾向乐观的看法。

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称,疫情这只突然冒出的“黑天鹅”,只是短期突发事件,暂时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波动,但拉长时间看,疫情不会对中国经济有太大影响。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复旦大学教授魏尚进认为这一疫情对中国2020年GDP增长率的影响可能很小,大约降低0.1个百分点。对全球GDP增长的影响将更小。

对服务业影响较大,但只是短暂性的

如今,许多行业人士将此次疫情与2003年“非典”期间的经济走势做对比,虽然两次疫情有诸多相似,但时隔17年,所处的经济环境早已发生变化。

恒大研究院团队指出,与2003年相比,当前我国第三产业、消费占比更高,而疫情对服务业消费影响较大。2019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7.1%、39%和53.9%;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为经济的贡献率为57.8%。

图片来源:泽平宏观

但是,在第三产业中,我国的互联网等科技行业发展迅速,许多企业也开始尝试线上办公,电影等传统产业也开始尝试线上播放,金融服务业也实现线上化,这些都缓解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

本次疫情的传染性更强,叠加春节时点因素,对服务业和企业复工冲击虽大,但防控力度更强,出手更快,预计影响时间短于2003年“非典”。

全民"宅"在家,消费行业或迎来“大考验”

从宏观上看,虽然对经济的影响并没有那么严重,但从消费细分行业来说,影响却不小,比如餐饮、酒店、旅游、线下消费、线下商业等等,甚至包括珠宝奢侈品等。

春节假期,本来是拉动消费增长的黄金周。据商务部监测,在过去的十年里,春节假期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从2010年的3400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0050亿元。然而今年受疫情影响,全民几乎"宅"在家,预计这个数据将面临断崖式下滑。

其中,餐饮业的“冲击”可以说是首当其冲。疫情期间,餐饮行业面临大批退单、无人到店用餐,甚至需要暂停营业的问题。

根据君为科技董事长曾乔在《数据告诉你,疫情对经济的潜在影响》一文中表示,通过调研发现,有些三四线城市的餐饮公司,可能全年有一半的利润来源是春节的团餐,所以这次打击是比较重的。另外,很多商家为了布局春节消费黄金周,提前在12月做了各种消费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但可能这个春节下来,亏损会比较严重。

再如,一些商务销售环节,春节期间没法走动,导致后期业务开展受到影响。而最典型的冲击莫过于这次春节档的线下院线

2020年春节档原本饱受期待,《唐人街探案3》、《囧妈》、《夺冠》、《姜子牙》、《紧急救援》、《急先锋》和《熊出没7》等7部影片被誉为“史上最强春节档”。但受疫情影响,影片相继撤档,多地影院宣布休业,大年初一票房仅181万,全国院线排片跌至不到1500场。 而2017-2019年春节档票房规模分别达到33.8亿,57.1亿,58.4亿。疫情爆发前,多家券商对于今年春节档大多给予70亿元左右的票房预期。中金公司1月初基于“票房拆解法”对春节档票房进行了测算,预计2020年春节档票房有望落入62.1亿元-76.4亿元区间,同比增幅为5.3%-29.5%。如今都成空。

与电影行业一样处于冻结状态的还有旅游行业。2000 年以来,国内共经历 4 次较大规模的传染性流感或疫情:1)2002 年 12 月广东发现国内首例 SARS 感染患者,2003 年 SARS 在全国范围内迅速传播,国内旅游人次下滑,这也是 1999-2018 年期间国内旅游人次唯一出现下滑的一年。2)2009 年发生甲型 H1N1 流感,即使此次正处于次贷经济危机爆发时期,国内旅游人数仍维持了正向增长,同比+11%。3)2013年和 2016 年的 H7N9 禽流感在国内均未引起较大范围的恐慌,疫情相对可控,旅游出行人次并未因此而明显受到较大影响。

02.危机即转机新的“商机”正在走来

有时候,危机也是促使行业加速升级的契机,如1928年美国金融危机,催生了连锁超市;2003年“非典”时期,诞生了阿里巴巴等一批线上零售...如今,这场疫情中也是“危”中藏“机”,行业或将产生新的机会和变革。

1)“宅家经济”迎来风口

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电子商务、无人配送、网络游戏娱乐产业...这场疫情因亿万人“宅”在家中而加速了这些行业的发展。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宅家经济”抑或是下一个行业风口。

●电商、网购依旧红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说,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新经济形态已成为中国民众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例如网购已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20%以上,这为化解疫情冲击提供了缓冲空间。“老百姓不出门,可以叫外卖,在京东、淘宝购物,甚至到网上看新电影《囧妈》。”

●线上行为加速替代

君为科技董事长曾乔在《数据告诉你,疫情对经济的潜在影响》一文中提到,未来线上场景将对线下场景加速替代,这次《囧妈》和字节跳动签约,进行线上免费投放,其实意味着整个线上娱乐进一步对线下娱乐的替代,很可能《囧妈》会导致线下院线革命的开始,最后院线可能只剩下基础的社交需求,未来大型电影的首发可能会越来越多的在线上展开。随着4K高清与5G时代的到来,传统线下院线可能越来越被动。

●手游关注度大增

国金证券调研数据表明,疫情笼罩下的2020年手游春节档,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个手游档期,主流手游产品(王者荣耀、和平精英、阴阳师等)几乎都实现了用户时长和日活的显著上升。

手游成为年轻人春节期间的重要娱乐方式,疫情爆发后,唯一能从中获得业绩支撑的手机娱乐应用可能就是手游了。根据美国数据分析平台SensorTower的最新报告,仅在海外市场,腾讯旗下的《和平精英》2019年的全年预估收入就超过7.76 亿美元,也就是说,腾讯的这款手游产品,平均每月能从海外市场捞走 6470 万美元。

2)无人零售迎来巨大机遇

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无人机配送等高科技行业会强势崛起,未来的服务业里没有服务员。苏宁、美团等巨头为代表的诸多企业都开始盯上了无人配送这一新兴领域。

图片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同传统物流配送相比,除了能免去疫情期间的人与人直接接触外无人配送至少有以下两方面优势:

其一,配送业务时效性增强,不会受到运送车辆不足、交通拥堵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甚至还能突破地形地貌的限制,翻山越岭、跨越河流地进行配送,这不仅扩大服务空间范围,使运输自由度大大提升,还能显著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其二,增进用户体验,这不仅体现在普通用户对于黑科技的惊喜方面,对于那些物流基础设施欠发达的农村及偏远地区来说,无人配送还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需求,让那里的居民也能分享送货上门的快感。

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认为,当前的外卖和电商早已是成熟的商业模式,疫情下人们的隔离则有望推动线下配送模式的变革。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无人配送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其安全性与应用范围还存在不少问题,而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健全,故而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3) 社区商业再遇新契机

薛洪言分析到,疫情把人们从公众场合“赶至”社区,社区成为集中的销售触点,商业价值便水涨船高。

当前社区商业仍面临诸多瓶颈,如生鲜电商、社区便利店等,均面临教育市场和改变“用户习惯”之难题。此次疫情爆发,为生鲜电商、社区便利店的发展了提供新的契机。

以苏宁菜场为例,依托苏宁小店,主打线上订货、门店自提”模式,实现了菜品丰富度和取货便捷度的平衡,对特殊时期不愿去大型超市的用户而言,是很好的替代选择。

图片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看点二:肺炎疫情后,中国将面临的10大变化与8大变革

1月31日与2月1日两天内,水木然先生发表的两篇文章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两篇文章分别盘点了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的10大加速变化以及8个方面的变革。

肺炎疫情后,中国经济的10大加速变化

新型冠状病毒成了2020年飞出来的一只黑天鹅。这只黑天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以非典做一个对比,2003年的非典,中国GDP水平12万亿人民币,但是17年后的今天,中国GDP总量水平已经100万亿,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已经是当年的近10倍。

正是基于此,水木然认为可以坚信的是:无论这次的病毒怎么折腾,都不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动荡性的冲击,只能是带来局部的催促,中国经济本来就处于大调整之中,而这一次事件,将使调整的步伐加速。

他提出以下10大经济加速的变化:

1:“线上购物”对”线下购物“的加速替代

尽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但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这个习惯还会被深度发掘,比如买菜,之前我们还是习惯去菜场,但是这次之后,很多人将习惯于在网上买菜了。

如果仅从购物方面来讲,未来的购物一定绝大部分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即便是线上场景产生的交易,也会在线上进行,就好比你去商超买东西,手机当场就可以下单,然后很快送到你家里。

2:“体验式场景”对“传统实体店”的加速替代

既然购物都是在线上完成的,那么实体店的存在价值在哪里?未来的实体店不再是以“销售产品”为中心,而是以“提供体验”为中心。

人们去实体店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购买各种“体验”。如果实体店依然把自己当时买卖的场所,那么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对产品的满意度升级成了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商家需要营造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消费场景,需要构建能够把消费者带入到某种幻想场景的故事!实体店只要能够做到这点,一定大有可为!

3:“线上获客”方式对“传统获客”方式的加速替代

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企业才发现“线上获客”能力的重要性。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必须拥有一种从线上获客的能力,传统的获客方式无非是电话/广告/分销等等。但是这些模式的主动权越来越小,而且成本将越来越高。

线上获客的本质,是靠内容获客,深度一点来讲是靠价值获客,未来各种线上平台会越来越开放,图文/短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都有,你必须创造出有价值的内容去吸引你的客户。

4:”线上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加速代替

经历这次疫情,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在家里学习,传统的学习/培训机构必须加速转型。

就像互联网改变了产品的流通路径一样,互联网同样也改变了知识传播的路径,以前知识传播只能在教室才能发生的,每个老师只能面对几十个最多上百个人授课。而现在一个老师可以在线上跟上万人乃至几十万人授课,而且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包括落后山区(只要有网络)。

这就是线上教育的核心优势,它使优势的教育资源平民化,而这一点恰恰是解决中国教育的核心问题。

5:”线上办公“对”传统办公“的加速代替

如果疫情持续2——3个月,就会有大量人群习惯于在家里办公,而且未来是个体崛起的时代,大量个体都脱离了公司独立发展,比如网红/自由职业/自媒体等,他们都不需要传统的办公室。

可以预测,2020年的写字楼租赁行情会进一步萧条,与此同时,各种线上办公软件会加速盛行,尤其是能够实现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将被加速普及,除此之外个体使用的办公家具也会流行,未来我们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间限制。

社会越发达,人的独立性就越强,未来有能力的人都会变成独立的经济体,而且人与人的协作性也会加强。线上协同工作,是未来工作的主流。

6:“免费”对“收费”的加速取代

这次疫情,徐峥的《囧妈》突然放弃了院线,改为线上免费收看,开了中国电影业的先河,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影行业的盈利模式,这是一种必然,因为线上免费是大势所趋!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一定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免费,越来越多东西的利润开始无限接近于0,那么商家靠什么盈利呢?靠收费的后移。今后商品的利润环节越来越后移,甚至是隐藏的,比如《囧妈》虽然免费,但是收看的人更多了,于是广告可以收费更多了,此外电影的衍生品可以赚钱。

7:”新型医疗“对”传统医疗“的加速代替

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医疗体系的重要性,至少在初期,从武汉传来的消息都是关于医疗资源紧缺的。

医疗问题的核心,在于医疗资源的更加更合理的分配,在于关键时刻医疗资源的调度能力,在于医疗资源的协同性和共享性。

相信经历这一次疫情,中国的医疗体系的改革会被加速推动,比如国家第一时间就宣布为本次病毒的确诊患者免费提供治疗,

那么在接下来的医疗改革中,互联网如何参与?民间资源如何参与?不同区域之间如何打通?需要在事后做一个详细探讨。

8:智慧城市对传统城市的加速代替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这一次疫情,武汉这个人口达到千万级别的城市,而且是九省通衢,在春运期间被封城,确实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罕见事件。

如果武汉的每一个市民的情况都被掌握,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精确追踪,每一个流出人口都可以被定位,那么我们这次处理起来会更加井然有序,这就是智慧城市的价值

智慧城市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等,都会全面数据化,甚至具备了人工智能的灾备预测等等。这体现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相信经历这一次疫情,中国在智慧城市上又会前进一步!

9:“现代化治理”对“传统治理”的加速代替

城市是社会的一分子,有了智慧城市,就会有更加科学的治理手段,比如经历这次疫情,我们的治理方式,也会被倒着改革。

比如信息披露的节奏,这次疫情的公开确实慢了一个节拍,当然其中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无论怎么样,确实是晚了。导致我们在初期对疫情有了疏忽,那么我们未来会采取什么方式规避类似的事情?

现代化治理,一定是以事实为依据,一切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为第一考量,相信这次疫情之后,国家也会吸取经验教训,做好总结,并且落实下去。

10:新生活方式对旧生活方式的加速代替

之前,我们只顾埋头赚钱,为了钱我们牺牲健康,我们倡导996的作息,我们但是经过这场病毒,人的认知发生了彻底改变。

人只有在两种东西面前才能不把钱当回事:第一是健康,第二是自由,而现在这两种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大家终于发现:免疫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才是可以摧毁一切商业逻辑的降维打击。

身心健康,将是未来检验一个人价值的关键指标,我们或许从此懂得如何生活了。

肺炎疫情后,中国经济将出现的8大变革

这次疫情,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免疫力,也是一个企业/国家的免疫力。疫情必定是一个加速淘汰和加速升级的过程,免疫力强的个体/企业,会被加速升级,反之就会被加速淘汰。

这次疫情将以摧枯拉朽之势,让本该3~5年才能完成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席卷而来,这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的一次全面大体检,催促我们全面调整自己。

简而言之,这次疫情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以下8个方面的变革:

1、技术变革——你的算法逻辑是什么?

技术变化是一切变革的根本逻辑。

这次疫情,让很多人变宅了,也就意味着大家同时在线的频次和时长瞬间增加了,这让多少平台的运转压力骤然加大?

对于线上线下打通的平台来说,它考验了你的接单能力/仓储能力/配送能力/客服能力,比如美团/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等;

对于纯线上的平台来说,它考验了你的运算能力/推送能力/匹配能力,比如今日头条/抖音/百度/淘宝等等;

而对于纯线下的企业(传统企业)来说,情况是完全相反的,它们可能要经历连续几个月的萧条期,于是我们终于深刻发现了一个问题:那种纯线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非常脆弱的,外界环境稍微一变化,就处于被动地位。

运算能力,将是未来一个企业的根本能力。以美团为例,它的AI人工智能+大数据,经过三年周期/5代版本的更迭,全国高峰期每小时执行约29亿次算法,每天调度全国60万活跃骑手,可完成超过2000万订单的配送,平均配送时长从41分钟缩短至30分钟。

再比如2019年的淘宝双11,它的订单创建峰值更是创下新的世界纪录,达到每秒54.4万笔,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流量洪峰。

再看抖音,它之所以仅仅用3年的时间用户数量遥遥领先,原因恰恰是抖音独特的“内部算法”,AI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方式给每个人、每个账号、每条视频内容都贴了N多标签,机器+人工的双重审核机制,再通过八级流量池的不断闯关,实现让内容找人而非人找内容,把最合适的内容推给最匹配的人,这正是“抖音有毒”的秘密所在。

而如今经历这次疫情,这些平台有了超越自己峰值的机会!

2020年是5G全面商用之年,而AI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将给很多的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随着“云计算”进入到“雾计算”、“甘露计算”,各种及时性敏捷性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计算方式,将会使整个社会的运营效率大幅度提升。

那么我们每个人必须思考一个问题:你的企业算法的逻辑是什么?你是如何找到用户的?你是如何给你的用户匹配最合适的产品的?你借助了最先进的算法工具了吗?

如果没有,请反思!

2、认知变革——最底层的商业逻辑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是认知的区别。

人认知的改变,往往来自于突发事件,比如汶川地震之后,四川人更懂得如何生活了,所以才形成了成都的休闲文化,大家乐观而悠闲。

这次疫情之前,我们只顾埋头赚钱,为了钱我们牺牲健康,我们倡导996的作息,我们但是经过这场病毒,人的认知发生了彻底改变。

人只有在两种东西面前才能不把钱当回事:第一是健康,第二是自由,而现在这两种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大家终于发现:免疫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才是可以摧毁一切商业逻辑的降维打击。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赚钱”才是做重要的事情,今天很多人开始明白“健康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社会交际”才是生活方式的重心,今天很多人开始明白“欠家人一个长情的陪伴”,温暖的家才是生活的中心;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商品选择越丰富越好”,今天很多人开始明白“原来一套睡衣就可以过春节”,选择越多,人越迷茫,“有限选择”比“海量选择”更能让人获得幸福感;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扩大资产规模”才是企业扩张的有效手段,今天很多人开始明白“持续稳定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现金流”才是企业长命百岁的关键;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把产品销量做大”才是企业盈利的关键,今天很多人开始明白“基于强关系的高信任度、高黏度、高活跃度的用户”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产。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估值”是CEO奋斗的目标,今天很多人开始明白企业赖以生存的产业链上,每一个“价值创造者”都不能被忽略,而要以区块链的技术将他们的贡献一一确认,并得到合理回报。

在商业升级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小看人们认知的升级,认知决定了人的行为,是社会运行的最底层逻辑,这个逻辑一旦改变,商业的结构将被重构和再造。

3、习惯变革——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这次疫情给人们带来生活习惯上的改变,保守的估计也得持续三个月,而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而如果一个人呆在家里,每天都用手机APP买菜、买肉、买米、买水果、买零食,试想一下21天之后,他可以出门去逛商场超市了,但是很多人依然会选择用手机买菜、买肉、买米、买水果、买零食,因为习惯了。

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改掉那是难上加难。

一个果粉,很难去更换安卓的手机,原因很简单,操作系统不习惯;一个可口可乐的忠爱者,很难去尝试百事可乐,原因很简单,口味不习惯;一个吃惯了中餐的人,跑到欧洲旅行2周回来,居然瘦了5斤,原因很简单:吃的不习惯;

一个用右手吃饭的人,突然有一天,右手受伤了,被迫用左手吃饭,他居然用勺都会把饭撒到地上,原因很简单,用的不习惯。

接下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盒马、每日优鲜买菜买水果送到家,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来购物,越来越多的人会习惯用抖音、快手做生意赚钱,越来越多的人会习惯线上学习分享经验……

2003年的非典,催生了淘宝、京东、起点中文网、前程无忧,让原本线下的模式转变到了线上。而2020年的武汉肺炎,将会催生一大批知识付费达人,直播带货网红,让原本图文表达的方式转变为视频与直播。

大家要记着一句话:所有的变化,不会因为任何事件的发生而停滞,相反,它们只会加速到来!

4、关系变革——角色重组,“关系链”变成“价值链”

这次疫情,由于很多传统商业处于停滞状态,让很多人意识到谋生方式需要多元化,让很多人不得不考虑开发自己的第二职业,兼职等等,这将催促个体经济和自由职业的加速崛起,将使很多“消费者”变成“消费经营者”,而且这部分群体的力量会更加强大,乃至于为消费者代言,向厂家夺权。

在传统的经济模型当中,研发者、生产者、投资者、经营者、消费者之间是有清晰的边界,而今天这些身份之间的边界也变的越发模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为了消费经营者,而这些人反过来影响研发者和生产者,按照他们的意愿和偏好进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再由他们组成的“扁平化渠道”实现“精准化营销”。

网红带货,网红为粉丝定制产品,就属于这种模式。未来很多网红/大V/意见领袖/明星,都拥有自己的固定消费群,乃至于自己的品牌。

简而言之,未来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这三大角色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传统企业的结构将被拆散,需要以价值为中心,进行一次关系重组。

这次疫情之后,人与人的关系将变的更加独立,并且走向网络协同,也因此传统的办公方式,传统的公司架构都将受到影响。

未来人与人再也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执行关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经济体,通过价值确认的方式,记录每个人对整个价值产生的贡献度,从而进行价值分配,产业链将由原来的“关系链”变成“价值链”,人与人之间看似更加松散了,但是协同性也更强了。

5、品牌变革——蚂蚁雄兵,海量小众品牌崛起

这次疫情的处理方式和03年的非典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群”为中心去设置所有的流程/措施/目标,“人群”的问题解决了,疫情就稳住了。

同样的逻辑:

传统的社会格局是按“商品”划分的,不同的商品划分到不同的场所,然后人们要围绕这些场所去转,比如美食街,家具城,小商品市场,服装一条街等等;整个社会都是以“商品”为中心。

未来的社会格局是按“人群”划分的,不同的人群生活在不同的社区里,然后商品和服务要围绕人群去转,整个社会都是以“人群”为中心,或者说“社群”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单位。

以“人群”和“社群“为中心的时代,商品是怎么产生并流通的呢?

可以参考“蜂群模式”,即:每一个蜂群当中,都有一个“蜂王”和少量的雄蜂及数量众多的工蜂组成,雄蜂和工蜂对蜂王非常忠诚。每一个蜂群都有很好的自运营能力:一只优良的蜂王年产卵总数可达10万粒以上,每一只工蜂都能采集花蜜分泌蜂王浆,繁衍后代的同时供养蜂王。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红开创自己的品牌,就像一个蜂王一样,配合的团队就像雄蜂一样,紧密配合蜂王,而数量众多的粉丝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网红,购买网红推荐的产品。

未来也会有小而美的团队,独立运作自己的精众品牌(只服务于垂直细分领域的一小部分精众群体),他们愿意为品质买单,愿意为情怀买单,愿意为圈层买单。而围绕这个品牌聚合起来的一个“蜂群”,又会形成一定的自运营和自裂变机制。

不论是网红IP还是精众品牌,其本质都是IP的人格化和品牌化,具备人格化的品牌才能牢牢吸引一批忠实的用户。

也因此,中国经济将出现一大特征:那就是海量小众品牌的崛起,这也是明显的优势。

前段时间,ZARA出现了在中国关店的新闻,就连快200年的老牌巨头公司——宝洁都退市了,很多人看没看透背后的本质,这说明像这样的全球性巨头,正在被一群“蚂蚁雄兵”蚕食!

这群蚂蚁雄兵就是海量的中小品牌,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小众品牌,借助小红书、抖音等媒介迅速攻占年轻消费群体的心智,正在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

在中国哪怕抢占1‰的市场,也有庞大的1400万群体,也足够让一个品牌活好、做强。

6、传播变革——寻找“超级传播者”

这次疫情爆发之初,钟南山院士就曾提醒社会,一定要谨防“超级传播者”,这说明本次疫情的扩散,不再取决于多少个感染个体,而是取决于有多少个强势个体。

这个逻辑在未来的商业传播上同样适用。

今天动辄几千万粉丝的网红达人并不鲜见,尤其像很多短视频网红,别人关注你都是图个热闹,然而能够真正起到意见领袖的人却屈指可数。

互联网已经从早期追求点击量的“流量思维”,升级到了追求粘性的“留量思维”,也可以说从“公域流量”到“私域留量”的升级。

所谓“公域流量”,追求的是平台对用户的数据采集,形成越来越清晰的用户画像,再进行广告推广和引导消费,本质上还是依赖于“用户主动找内容”,在此前提下触发的相关广告推荐。而天猫、京东、美团的这种模式,强化了平台的“中心化”作用,但是高昂的流量获取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商家望而却步。

“公域流量”好比大江东去浪淘尽,你只能在江边饮一瓢,再多的流量其实跟你是没有多大关系。而“私域留量”是你在江边开一道水渠,引入江水到自己的池塘当中,虽立潮头,看大江东去,却有了自己的池塘,你就可以养鱼养虾养蟹了,经营好这一池塘,才能创造无限可能。

如何拥有自己的私域流量?是每一个商家/网红考虑的核心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要想迅速的推动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必须得密切关注“超级传播者”。我们赋予他们一个新的名词“精域鎏量”(精域,垂直细分圈层化的精众群体。鎏,成色好的黄金。)

这个公式足可以说明价值程度的高低:

1个精域鎏量价值>100个私域留量价值>10000个公域流量价值>1000000个泛域浏量价值

(1个爱的死去活来>100个爱意萌生>10000个有点喜欢>1000000个觉得漂亮)

简而言之,我们将经营的重点投放在将“公域流量”巧妙转化成“私域留量”,进而筛选出那些“超级传播者”的“精域鎏量”,那将起到事半功倍、基业长青的效果。

7、财富变革——赚钱的能力,不如赚钱的管道

这次疫情,让人们对财富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过去更多人喜欢追求稳定的收入方式,例如工资,而随着武汉肺炎疫情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快速复工,过去看似稳定的收入,都变的不那么稳定了。那什么样的财富模式才能构建起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呢?

与其拥有更多的钱,不如拥有更多的时间。因为有钱未必就自由,但是拥有自由的人一定有钱。我们经常说的财务自由,真正的财富自由是时间自由+财务自由+心灵自由。

与其自己很会赚钱,不如让自己更值钱,因为会赚钱是人找钱,是被动式的,而值钱是钱找你,是主动式的。埋头赚钱的事往往很辛苦,你一旦值钱,赚钱就会越来越轻松。

与其拥有赚钱的能力,不如拥有赚钱的管道。通过社交工具锁定你的高信任度、高黏度、高活跃度的用户,然后给他们提供你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价值让他们离不开你,然后再让他们带来新的客户,用内容引流,用直播带货,用社群分享,实现裂变和倍增,这种机制就是一个财富管道。

这么模式将广泛的适用于服装、食品、娱乐、在线教育、健康养生、心灵疗愈等领域,这些都是刚需,而且不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

8、城市变革——疏大于堵,智慧城市到来

这次疫情,我们不得不采用“封城”的措施,才能稳住疫情的发展,要知道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因为一次病毒而封过一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但是不“封城”根本无法稳住疫情。

因此,这也呼唤智慧城市的到来,智慧城市运行,需要的是各种信息的监控与合理的判断和处置机制,基于AI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技术,会给城市管理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模型,更为快速的响应方式。

智慧城市就像一个人一样,能够对身体的各项指标实现实时监测,如果出现血糖升高或者尿酸增加,就会开启预警机制,如果连续三天出现持续升高的情况,那么系统就会告知人,需要调整饮食或是及时就医了。要用“治未病”的意识来防治“重大疾病”的出现,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武汉的每一个市民的情况都被掌握,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精确追踪,每一个流出人口都可以被定位,那么我们这次处理起来会更加井然有序,这就是智慧城市的价值。

有了智慧型城市,我们就再也不会“封城”,当年大禹治水为什么能成功?因为它采用的是疏通而不是堵,只有在弄清了水的流向脉络的时候,才能去疏通。

以上,就是中国正在发生的八大变革,每一个人和企业,都要在这次的变革中思考自己的定位和应对措施。

1.《长江产经智库:列入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来源: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微信公众号:长江产经智库(ID:YangtzeIDEI)

声明:文章由南京商业地产头条综合整理,目的在于资源资讯共享,增进业界交流,不作其他用途。若作者和原始出处不准确还望谅解修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沟通授权、删除或重发,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