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它也有由盛转衰的时期,每个王朝都有一个“死结”,这个“死结”就是一个开关,一旦触碰到,就会引发蝴蝶效应,让本来富庶的朝代逐渐走向衰亡。

对于唐朝而言,这个开关就是“陇右地区”,这个地方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而随之爆发的安史之乱,导致了这个地方落入胡手。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唐朝皇帝将西北的精兵调往中原,想要镇压叛乱,结果弄巧成拙,让吐蕃趁虚而入进入陇右地区。

唐朝不知道,吐蕃在此之前有个周密的计划,就是先切断唐朝和西北地区的联系,然后趁一个绝好的“时机”,直接占领河西走廊周边,陇右也就是囊中之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地区被吐蕃占领后,汉人遭了殃,他们虽然没被大规模屠杀,却被强迫改穿胡服,学胡话,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就连农耕生活都改成了游牧生活,生产力大幅度倒退。唐朝时候,天下富庶没有能比得过陇右地区的,就像古代洛阳城,属于非常繁华的地带,也非常时尚。

到最后陇右地区竟然混得如此惨淡,又荒凉、又落后,那里的汉人都忘记汉语怎么说,也被迫改了国籍,穿着吐蕃民族服饰,娶吐蕃的女人为妻,渐渐的跟吐蕃人别无二致。

八世纪末,吐蕃统治者之间互相争斗,连年混战,让吐蕃几乎分裂,此时大唐的遗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想脱离这个落后的部族,回到中原地区,他们内心深处是无法忘记大唐的。

这时候出来一个风云人物,此人名叫张义潮,汉族,一直在吐蕃的压迫下酝酿和积蓄自己的力量。

张氏世代是沙州豪门首富,其实就是当地实力派豪强。但显赫的家族地位并没有为张氏家族带来平安,因为他要忍受吐蕃地主对他的欺诈和蹂躏。

吐蕃地主跟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同,他们根本没想过要拉拢汉族地主,反而残酷地剥削他们,这就为汉族地主的逆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张义潮有一个优势,他是地主,他有钱,有钱就可以收买军队购买武器,有钱就可以公然与吐蕃军队对抗,所以他收了很多流民,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秘密操练,等待复仇的时机。他率领的军队叫“归义军”。

张义潮出生的时候,沙洲已经沦陷了,而他的童年就是在“沦陷区”长大的。吐蕃人擅长打仗却不擅长管理,河西走廊各大城市在吐蕃的手里,城市设施和水利都大规模的倒退,百姓饿殍遍野,城市荒无人烟,经济萧条,一片凋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会昌二年,吐蕃赞普遇刺,奸臣立其妃三岁的侄儿为赞普,导致吐蕃大规模内乱。

张义潮率领“归义军”伺机起义,短短两年内,收复了陇右地区的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以上地区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等十一个州。

张义潮在沙洲起义之前,就发誓一定要回归祖国,起义成功后,他马上派人跟长安联络,以明心志。

在通讯极其不发达的当时,想要做成一件事,难度好比张骞出使西域,九死一生。因为沙洲和长安千里之遥,而中间诸城又在吐蕃的控制下,信使往往有去无回。为了能联络到唐朝,张义潮派出十队使者,带着一模一样的文书,从沙漠的各个方向为突破口,企图绕过吐蕃,到达长安。

这十支队伍中的九支都因遇到吐蕃人而献身,只有一支在张义潮起义成功两年后抵达长安。

敦煌高僧悟真绕过茫茫大漠,历尽辛苦到达长安,不亚于《西游记》的取经之路,唐朝表彰了他的功德。

然而我们要记住那九支被淹没在沙漠中的信使队伍,正是这样勇敢无畏的人,才塑造了大唐的万千气象。

张义潮本打算跟唐朝“里应外合”,然而他派出去的队伍两年都没有回来,张义潮并不气馁,在没有唐朝支持下,他仍然在沙洲大力训练军队。

大力发展生产,修缮兵甲,且耕且战,沙洲的军力很快壮大起来。而吐蕃因为内斗逐渐衰落,因为政治原因,吐蕃又一次陷入内乱。

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爆发,吐蕃的奴隶原本是乖乖臣服的玩物,如今他们竟然造反,这让吐蕃十分恐慌,而几个奴隶闹事,竟然引发了吐蕃王朝的崩塌,吐蕃也是醉了。

作为大唐的邻国,吐蕃显然不满足于这个结局,然而它只能接受灭国的命运,但奴隶闹事只是导火线,真正让陇右失而复得,是张义潮的功绩。

陇右地区是张义潮十几年如一日的一小块一小块土地的打下来,这个地方如今勘测到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张义潮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张义潮在河西重振大唐雄风,让陇右地区重新回到唐朝版图,张义潮不愧是“盖世英雄”。

就这样,中国丢的一块资源丰富的地方,终于在一个沙洲人手里,得到光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义潮在河西恢复唐服,推行汉化,很快就使敦煌“人物风华,一同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