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尸,是巫文化的一部分,又被称为移灵,发源于古辰州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清朝广为流传着湘西赶尸人的传闻,赶尸人利用“秘术”,运送尸体,让他们入土为安。在湘西,自古就有赶尸这一行业,这是何人所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传几千年以前,蚩尤带兵与敌对部族作战。当时战况很惨烈,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战争结束后,部队要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了,已经牺牲的士兵被遗留在了战场上。因此,蚩尤对身旁的军师说:“我们不能把牺牲了的士兵留在这里不管,不如你用点儿法术让他们回归故里?”军事回答道:“遵命!不过我们需要换装,您拿着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赶。”

于是,军师就扮成蚩尤的模样,站在尸首的中间,念起了咒语,并祷告神灵。接着,他对着尸体大喊:“死去的兄弟们,这里并不是你们安身毙命的地方,家中的亲人还在等着你们回家,你们的魂魄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尸体好像听懂了军师的话一样,一下子全都站起来了,规规矩矩地跟在蚩尤的符节后面向南走。

后来,随着时间的演变,赶尸人的行头也在发生变化。赶尸人穿着一件红色道袍,腰间系着一条黑色腰带,腰包藏着一包符,头上戴着一顶青布帽,手里拿着铜锣。让人疑惑的是,不管什么天气,赶尸人的脚上都穿着一双草鞋。

赶尸时,赶尸人走在最前面,不打灯笼,一边敲阴锣,一边带着尸体往前走。他们手里还拿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把狗关起来,因为尸体很怕狗叫声。尸体都披着黑色的布,头上戴着一顶高筒毯帽,额前压着几张符,垂在脸上。若是有两个以上的尸体,赶尸人就用草绳把尸体串起来,每隔七八尺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文献记载,赶尸人有“三赶三不赶”的规矩。凡是被砍头的、被绞死的、站笼站死这三种可以赶,被砍头的需要将身首缝合在一起了再赶。传说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有怨气,既思念家乡,又惦记着亲人。故可以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用符咒镇压在尸体各处,再用法术躯赶,将其送回故乡。

“三不赶”是指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病死之人的魂魄早已经被勾走了,肯定不能和阎王作对;投河以及上吊的人,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是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法被替代,会影响旧魂灵的投生;而被雷打死的,都是罪孽深重的人,老天都看不下去了;被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也不能驱赶。

赶尸人不仅对尸体有要求,而且对收徒也有要求,不是所有人都能赶尸的。首先,学徒要由家长立字据。然后其年龄要满16岁,这个年龄的人胆子要更大点,身高在1.7米以上,这样才有力气搬运尸体。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学徒的长相不要好看,要长得丑一点。

满足以上条件后,赶尸人会亲自面试。他们先让应试者一边望着太阳一边旋转,然后突然让其停下,让其分辨方向。假如应试者分辨不出东南西北,就不会被录用。因为你白天都不能分辨方向,更别说在光线不好的夜晚了,而赶尸都是在晚上进行的,所以不合适。

随后,赶尸人让应试者找东西、挑担子,观察其体力。因为在赶尸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爬坡上坎,尸体爬不上去,赶尸人就得一个个把他们背上去,这需要身体强壮。最后,赶尸人会把一片桐树叶放在深山的坟山上,让应试者在夜晚一个人去寻找,考验其胆量。

以上三关都通过了,才能当学徒。赶尸人教徒弟的第一件事,就是教他们画符。这符十分奇特,是在黄纸上用朱笔画上像字又像画的东西。若赶尸途中遇到意外,便可以将这符朝西挂在树上或门上,甚至可以烧灰和水内服。关键时刻,这东西是可以保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学徒还需要学整整三十六种本领。第一种功夫,就是要学会如何让尸体站立起来的“站立功”。第二种,就是让尸体行走自如的“行走功”。还有“转弯功”、“下坡功”、“还魂功”等,学会了这些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赶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