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上,记者跟随广东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探访了汉口医院隔离治疗区。

汉口医院是武汉市中心城区发热病人的定点救治医院,也是距离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医院之一。广东医疗队大年三十出发,是最早抵达武汉的医疗队之一。

广东医疗队队员、中山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吴健锋介绍说,现在病房处于满负荷运转,已经收治了70多个病人,其中6个病危,50多个病重,“救治压力很大。”

深感压力的院感防控

汉口医院内科2楼,通往原先医生值班区的通道被堵住,隔出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尽管已是深夜,仍有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在加班,修补隔离区的墙板。

刘大钺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处副处长,也是此次医疗队院感督导组组长。他说,尽管出发之前预想了糟糕的情况,但到了现场发现困难非常大。汉口医院是综合性医院,没有传染病医院的隔离条件,病房老旧、缺乏隔离防护、危重症患者占比高、人手严重不足。“没办法,有困难就克服困难,我们本来就是来帮助解决问题的。”

医疗队连夜赶工,对病房进行改造,尽可能地给医务人员提供防护。“你看这些隔离区,都是全部重新改造的,而且后面还会根据发现的问题继续改。”刘大钺指点着介绍说。

此时,新的一拨医务人员换上防护装备,进入隔离病房交接班。刘大钺也要跟着进去进行院感督导。他一边穿着防护服,一边指导记者穿戴防护用具。

尽管记者此前接受过穿脱防护服的培训,但实际操作起来依然有些手忙脚乱。手消毒,戴防护帽,换口罩,穿防护服、戴手套,戴面屏,穿鞋套,每一步都要遵照规范完成,“穿戴的核心目的就是不要让任何皮肤暴露在污染区。” 刘大钺说,“慢点,别着急,待会脱防护服比穿更麻烦。”

穿过半污染区,即将进入病房的时候,刘大钺示意记者看新旧两扇门的门把手。新安装的隔离门,门把手是下压式的,而此前医院留下的旧门,则是必须用手握住才能拧开的圆球状门把手。“用手握就会增加污染的风险。” 刘大钺说,感染控制都是从细节着手的,但是因为此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这样需要改的细节还有很多,他们只能一边工作一边修补。

医疗人力调配已近极限

进入隔离病区,已经是夜里10时,病房里,大多数患者已经休息,偶尔有一两位患者家属在走廊里小声打着电话。而在护士站,医生和护士们仍在紧张的忙碌。

吴健锋介绍说,现在医务人员是每4个小时一轮班,每班4名医生、9到10名护士。“实际上人还是太少,但这已经是医疗队人力调配的极限了。” 吴健锋说,因为病房重症患者太多,对医疗力量需求大,很多时候当班的医务人员都会延长几个小时才会轮替。

“谁来帮个忙啊?” 马晓军坐在值班电脑前,向战友们求助。他是30日晚上的值班医生,因为防护装备密闭不透气,在病房工作了几个小时后,护目镜里蒙上一层雾气。坐在电脑前想下医嘱的马医生,发现自己看不清屏幕了。幸好护士梁朋过来解了围,马晓军一边说着医嘱,梁朋便敲入电脑,同时提示药品的存量。

“本来护目镜是防雾气的,就算洗一两次也管用,但洗得次数太多,就没用了。” 刘大钺说,因为防护物资不足,他只能把护目镜一次又一次的进行消毒,再重复使用。最开始的两天,他光是洗护目镜就干到凌晨4点。

虽然作为院感专家,刘大钺实在不愿意这么干,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这么应急了。”他说。尽管有一些捐赠物资到了医院,但是记者在进入病区前看到,大多数捐赠物资,有的是规格不符,防护面积太小;有的甚至不是医疗防护用品,甚至有一箱就是游泳时候佩戴的泳镜。“现在我们的防护用品已经非常紧张了,会带来很大的感染隐患,希望政府能够尽快地调拨物资过来。”

用各种办法挽救生命

马晓军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主动请缨来了一线。“感觉自己的专业能派上用场。”

谈起病人的状况,马晓军扳着手指头一一给记者介绍。“现在最重的几个病人,血氧饱和度都在90以下,同时引起了呼吸窘迫综合征,这是很麻烦的地方。”他说,现在临床处理主要是增加氧疗,减轻肺部炎症,以及其他一些对症支持的治疗。

但是让医生们头疼的是,汉口医院原先的中心供氧系统容量满足不了重症患者需求,氧流量不够,对患者无法实施高流量氧疗、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治疗。马晓军说,医疗队只能想出各种办法,通过种种关系紧急筹集了一些制氧机送到医院。但更主要的手段,还是依靠最传统的氧气瓶。正说着,护士们用小推车载着一个氧气瓶,“吱呀吱呀”地向病房推去。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梁秀说,要换氧气的时候,以及重症患者情况不稳定,就是她们最忙的时间。她已经是第五次进病房了。“第一次进来的时候挺紧张的,病人很多,条件也比较简陋,有点吓到了。”随着条件的改善,她和同事的情绪也慢慢淡定下来。

晚上12时,记者离开病房,回到清洁区。此时,又有一组护士刚刚穿戴好防护,从记者背后,走入隔离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说明按顺时针)左上:马晓军医生正在隔离病区下医嘱,因为护目镜全是雾气,他看不清,幸好有护士来帮忙。右上:凌晨,隔离病区护士站依然是紧张的工作景象。左下:隔离病房与清洁区的隔离门。医护人员做好防护后,穿过这道门,就要直面病魔。右下:在拍摄隔离区的药房时,健康报记者无意中留下了一张工作照。

文: 健康报记者曹政

编辑:张丹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