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凌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麻醉科接到急诊阑尾炎手术通知。原本以为只是一场平常手术,但患者的一句话,让医生警惕了起来。

麻醉科值班主治医师许晴琴常规手术前访视时,细心地询问患者复核病史,“最近去过湖北吗?有和湖北的人接触吗?”

病人略微思考后回答,“去过武汉,1月7日当天往返。”

许晴琴立马将情况汇报给麻醉科主任杜耘。杜耘主任在与普通外科、医院感染控制处汇总医学资料,并按医院下发的新冠肺炎防控规范反复推敲商议,大家一致所有医学证据都指向患者不是疑似病例,不能因为去过武汉就推诿或拒绝手术,做好科学防控和加强自我防护,手术可以“逆行”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计划,该院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全副武装,穿上了医院配发的各种防护装备。由于麻醉期间的气管插管以及手术结束后的气管拔管两个时刻,都是麻醉医师面对患者的口腔操作,患者一旦有呛咳,就会将气管内的分泌物直接喷洒到麻醉医师的脸上,许晴琴按照麻醉科制定的应急操作流程顺利地为病人插好管,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手术,待患者清醒后,许晴琴又按防护规范流程给患者拔掉了气管导管安全送回病房。

整个手术过程只用了短短的20多分钟,但麻醉医师在手术室与患者面对面接触了3小时左右,他们的面部已经被防护口罩压出了道道痕迹。“想到其他抗新冠肺炎前线的英雄们穿戴着防护装备一整天,我们这点痕迹算不了什么。”许晴琴说。

手术于凌晨2点30分进行,主刀的是普通外科傅翔副主任医师。“不需要紧张,要相信科学,患者入院时没有发热,已经过了医学观察期,胸片情况也不错。我们自己也做好了防护,整个手术过程很顺利,我们为患者安排了单间病房,多重保险妥妥的。”傅翔说,作为医护人员,不能谈“武”色变,保证病人的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