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僧”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善于吟诗填词的僧人,例如唐朝的皎然、齐己、贯休都是著名的僧人。

还有北宋的“九僧”,希昼、怀古、惠崇等人,都是以诗文见长的一代高僧。

当然这些僧人,很多都不是从小出家的,就像苏轼的好友仲殊,就是个半路出家的。

苏轼曾这样评价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

历史上关于仲殊的记载并不多,只知他早年的时候也是个风流浪荡的公子哥。

可能因为他太过花心风流,以致伤了妻子的心,一怒之下竟想下毒将其毒死。

后来虽然拯救及时,但是心灰意冷的他最后选择了出家为僧。

也许是因为半路出家,仲殊对于佛门的清规戒律并没有那么遵守。

他不吃肉但是却好饮酒,而且对于世俗凡尘也是颇为眷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出家后曾写下一首词,开篇就惊艳了。

这首词名为《南柯子》,全文如下: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南柯子”又名“春宵曲”、“碧窗梦”,是唐朝的教坊曲名,最早始于温庭筠。

后来苏轼、秦观、周邦彦等人都曾填过此词,所抒发的大多是婉转缠绵的情思。

仲殊的这首融写景抒情于一体,表现了他对凡尘的眷恋和羁旅天涯的凄苦之情,读来令人伤感。

词的上半阙从空间着笔,营造了一幅深远广阔的画面,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孤苦。

前两句从青山写起。

他走在潮湿的江边小路上,眺望着远处,只见青山连绵不断。

原本“十里”已经暗示此时的词人离家之遥远,后面又来了个“远”,可见江湖漂泊的词人心中是有多惆怅。

他离家万里,不知何时何处才是归程。

“青山绿水”原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可是对于词人来说,再美也入不了他的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的两句便极力刻画他羁旅天涯的惆怅之情。

恍惚中,他听到了几声鸟啼,仿佛在抱怨时光的流逝,本就凄苦的他,听到这哀哀的鸣叫声,更觉断肠了。

“数声啼鸟”这一句是典型的移情写法,明明是词人自己心中惆怅,却偏偏说是鸟儿,就像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是如此。

而“凄凉”一词则是直抒胸臆,道尽了他对着这种羁旅生活的深深厌恶之情。

他感叹时光的流逝,又厌恶长期漂泊的生活,如此多愁善感,世人道他六根不净不是没有道理的。

词的下半阙从时间角度落笔,道尽了他对往昔生活的眷恋,只是当年越美好,如今想起就越发凄凉惆怅。

前两句写景,点明了季节时令。

秋天的白露渐渐驱走了夏季的酷热,徐徐清风吹散了朝霞。

这两句写出了时光推移的一种过程,看似很唯美,却也十分伤感。

夏去秋来,时光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缓缓地流逝了。

最后的三句是他的回忆。

他想起了那年的秋天,他曾经路过此地,还买过酒。

他站在杨柳岸,对着池中的荷花问道:“你还记得那年路过此地买酒的我吗?”

“杨柳”是诗词中很常见的意象,很美,也很伤感,就像柳永《雨霖铃》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欧阳修的《蝶恋花》“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柳”同“留”,所以“杨柳”的意象一直很伤感。

而“荷花”这个意象也很值得玩味,在很多佛教徒心中,“荷花”就是圣洁的化身,甚至可以说荷花就是佛教的“教花”。

然而遁入空门的词人看到荷花,想到的却不是它的佛教寓意,而是世俗的美艳,他对凡尘的眷恋由此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词从空间、时间上,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水风光,抒发了词人对于凡尘俗世的深深眷恋之情。

他因为差点被妻子毒死而遁入空门,可是身处空门,却又忘不掉凡尘,内心一直十分凄苦,最后他选择了自缢,令人惋惜。

不知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诗僧?欢迎一起来讨论哦。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