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0年7月一直到1985年底,整整25年,我们上海402车队长期驻扎在阳泉,在为阳泉地方煤矿抢运煤炭的同时,也为阳泉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为阳泉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一些帮助,可以说,我们这些上海家也是阳泉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阳泉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都说,因为我们上海402车队长期驻扎阳泉,因为上海对阳泉经济建设的支援,为阳泉带来了繁荣,所以被称为“小上海”。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因为阳泉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是一个包容、创新、开放的城市,优良的营商环境、开放的对外通道、创新包容的城市基因等,孕育了阳泉“小上海”的美名。

我是长途驾驶员,一生之中跑遍大半个中国。但我至今认为,阳泉,只有阳泉,才是真正值得我怀念的地方。开着汽车拉煤,早上6点出车,晚上5点收车。一年365天,不苦,那是假话。在阳泉工作的那段日子,我们过得的确很苦。但我们觉得,那里的人是有人情味的,是值得交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事贺建华去年5月一个人自费去阳泉,钱永华出差之余特地弯到阳泉,王兆勤携妻带子专门去阳泉,陈晓震多次去阳泉探访故友,殷广雷、邓宝源几次结伴重返阳泉,1990年我从太原特地赶到阳泉……是什么原因吸引我们千里迢迢来寻故地?是阳泉的人情,是阳泉人的真诚,那里的人实在太好了!忘不了,这地方,这魂牵梦萦地方,它就是阳泉,它就是白煤矿。我们之所以千里来寻故地,实在是对那里人情的怀念、不舍、难忘。

今年5月,上海402车队一行人三十多位,包括车间修理工、后勤管理人员,我们相约一起重回故地。大家高高兴兴地买了车票,直奔阳泉,那里的人早早地在车站迎接,非亲非故,却异常热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重返故士忆青春,再叙往昔话情怀。忆青春也好,话情怀也好,说到底,是和当地人的情怀,是和阳泉家的情怀,是和平定家的情怀,是和白煤矿家的情怀。他们真诚待人,没一点虚伪、假客气。我从23岁起去阳泉,直到现在,我忘不了那地方,忘不了那地方的人。阳泉家热情大方、真诚待人,令我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煤矿子弟张文平先生是我印象最深的,这次来阳泉之前,他多次盛情邀请我。电话里他说:“武大哥,小时候你经常带我去阳泉玩,现在我长大了,我应该带你去阳泉各地走走。”他领着很多阳泉家热情周到地接待我们,去泊里,下小河,登娘子关,爬狮脑山,上乱流村,回白煤矿,每一次都是他忙前忙后,提前安排好一切。他礼貌待人,热情好客,为人谦虚。我觉得中国人好的品质,在他身上都体现出来了。

四年的阳泉生活,在白煤矿子弟中,熟人很多:姜宝栓,卢海亮,张文平,韩中秋,担水的二小,还有很多人。陈小瑞,小瑞她哥和和,梁云娥,董春花她大、她妈,都很熟。白煤矿充电间的人,我都能想起来了。我很想念他们,虽然这次没能和白煤子弟相聚,但也不虚此行。

我相信,以后会有机会相聚的。会有的,肯定会有的!(武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