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民生 ·

今天,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福民,郑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书记严波,郑州市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处处长王春涛做客FM95.5、FM102.3、AM657河南新闻广播《对话民生》节目,共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郑州是黄河岸边的一座重要城市,近年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们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呢?

吴福民:近年来,我们始终把黄河生态保护作为郑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和保障线,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做好“绿、治、水、产、文”五篇文章,促进了黄河安澜、水润民生。我们坚持以“绿”促生态,强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形成了58万亩的黄河湿地、70公里的黄河大堤生态景观带。我们坚持以“治”保安澜,设立2794名四级河(湖)长、1617名河湖(库)巡护员,拆除大棚房等违建189万平方米,黄河滩区搬迁1.7万人。我们坚持以“水”定发展,实施了牛口峪引黄工程、贾鲁河生态整治等水利工程,近3年引黄水量10.7亿立方米。我们坚持以“产”提质量,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铝及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等七大工业主导产业,正在培育5G及传感器、北斗应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五大新兴产业。我们坚持以“文”创名片,商代王城、古荥大运河、百年德化、二砂文化创意“四大文化片区”加快建设,谋划实施了文物安全暨保护利用“双百”工程,打造了守护中华民族根和魂的文化名片。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福民

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让郑州在这一国家战略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省会郑州是如何把准方向、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的呢?

严波:主动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既是郑州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千载难逢的机遇。近段时间,郑州市先后召开书记专题会、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学讲话、理思路、找定位、明举措。我们的总体考虑就是准确把握中央战略意图,清醒认识郑州的历史责任,按照省委对郑州提出的“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的要求,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核心示范区,我们考虑主要围绕“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把郑州的龙头带动、示范、引领的作用发挥好,引领黄河全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交好郑州发展的时代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书记严波

也就是说,建设核心示范区将是郑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黄河从郑州段开始进入我国平原地区,历史上改道有26次。生态保护和黄河安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河南省最关注的问题,郑州下一步在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上有哪些具体的规划?

王春涛:在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上,我们考虑是要努力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黄河郑州段位于中游下界和上游上界。荥阳桃花峪以上属中游,桃花峪以下属下游,河道全长160千米,湿地、滩涂、农田、散林兼具,地形地貌复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禀赋独特,具有“悬、浊、阔、荡”四大特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要求,我们将依托黄河郑州段的特殊位置和功能定位,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原则,着力构建森林生态、湿地生态、休闲生态“三大系统”,重点考虑以绿保“湿”,加强黄河沿岸、城市周边、都市内部生态绿系建设,加强公园湿地群和河湖水系统建设,为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提供示范;坚持防洪为先,推进区域内“堤(岸)、疏、蓄、滞”综合治理工程布局,提高防洪标准为保障黄河安澜、长治久安提供示范;努力建设节水型示范城市,为全流域提供技术示范和保护经验。

郑州市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处处长王春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财委五次会议、六次会议上强调要增强中心城市承载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郑州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在高质量发展上将从哪些方面作出示范?

吴福民:中财委五次会议和六次会议,都对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赋予了新的战略定位和使命担当,我们的考虑就是要努力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我们将以制造业、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为突破口,着力构建大交通、大开放、大产业、大文化、大生态的城市之势。我们将编制实施《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通过实施产业升级、企业培育、项目带动、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环境优化六大专项行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将编制实施《郑州市高质量推进城市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统筹中心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功能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平台统筹、内涵塑造、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我们将编制实施《郑州市对外开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国际化、现代化为引领,走好“枢纽+开放”路子,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郑州市孕育了黄帝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河洛文化等。在黄河文化保护弘扬传承上,郑州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

王春涛:我们的考虑是要充分发挥郑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讲好黄河故事,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突出郑州的历史文化积淀,确立郑州“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主地标战略地位。大家都知道,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黄河文化孕育的华夏文明绵延至今,郑州拥有83处国保单位,居八大古都第2位、黄河流域城市第1位,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母亲河第一城”。我们将立足郑州历史文化资源在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中的突出价值和地位,以“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为主题,以“一带三核”为抓手、以“六个一”项目为载体,强力打造国家黄河文化展示主地标城市:“一带”就是沿黄河形成的沿黄文化带,主要是展现人类起源文化(洪沟遗址等)、最早的天文现象(青台遗址、双槐树遗址等)、早期聚落文明(花地嘴遗址、大河村遗址等);“三核”就是以“三地之中”嵩山为代表的“中”文化核心展示区、黄帝故里黄帝文化核心展示区、商代王城文化核心展示区;“六个一”就是一馆(黄河文明博物馆)、一会(世界大河文明国际论坛)、一道(国家黄河步道)、一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公园(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线路(沿黄文化历史旅游线路)。

郑州建设核心示范区,在顶层设计上是如何考虑的?

严波:郑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将重点围绕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定位来谋划。目前,我市正在重点抓紧开展一个重大课题研究、一个核心示范区规划、一个起步区建设方案“三个一”工作。其中,核心示范区空间范围暂定为连霍以北的1200平方公里左右区域。“一报告”就是郑州建设核心示范区的重大战略专题报告,我们已邀请国内重量级专家牵头,整合顶级专家团队,总结提炼华夏文明、黄河文化内涵,理清华夏文明传承发展与黄河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规划”就是郑州建设核心示范区的总体发展规划,我们已邀请中规院、同济院、杭州院、深圳院4家单位完成了概念性规划的初步设计。“一方案”就是郑州建设核心示范区的起步区方案,我们将按照突出自然、融入文化、着力创新、提升品质原则,在确保防洪安全、生态功能前提下,合理植入科创、文旅、休闲、养生等环境友好型经济要素;科学规划起步区的重大空间分区功能布局、重大文旅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布局,强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最终将建成黄河世界级国家地标。

“三个一”的顶层设计路线图很清晰,也让人很振奋。习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黄河生态、安澜、节水、高质量发展、文化五项重大任务。黄河滩区是黄河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郑州市在滩区发展上有哪些考虑?

严波:郑州市域内有52万亩黄河滩区,既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的主要场所,也是滩区群众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滩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底子薄、发展动力不足。目前,郑州黄河滩区迁建群众约1.7万人,主要集中在中牟县和巩义市,我们将坚持一手抓迁建,集中利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滩区群众搬迁安置,通过拆旧复垦、产业支撑等方式,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坚持一手抓利用,完善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退耕还湿、土地流转等补偿机制,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花、退耕还湖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湿地旅游、科普教育、观光摄影等产业,打造森林带、修复带、湿地带、文化带、休闲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带,实现生态修复、滩区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多赢。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黄河安澜也是郑州发展的重中之重,在防洪安全上郑州有哪些考虑?

严波:我们坚持防洪为先,将聚焦把黄河郑州段建成全流域的防洪示范区,协同黄委会推进“四大工程”:一个是积极谋划推进桃花峪水库工程,桃花峪水库是《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中确定修建的干流最后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花园口上游约20多公里处,规划总库容17.3亿立方米,对完善优化郑州水资源配置格局,缓解河南水资源短缺矛盾意义重大。我们将统筹考虑防洪形势、水沙关系、生态环境等因素,积极做好有关前期谋划论证工作。第二是协同推进左右岸河道整治工程,推进“堤(岸)、疏、蓄、滞”综合治理,加快建设总面积6平方公里、库容3000万立方米的云梦湖、云栖湖等应急性平湖工程,一体化规划建设控导工程,有效控制游荡性河势的危害。第三是协同启动河道粗泥沙处理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水沙调控机制,黄河郑州段率先实施河道粗沙处理,在每处河道工程弯道导流段布设粗泥沙治理设施,巩固防洪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第四是协同启动相对地下河工程,以黄河马渡险工、赵口险工堤段淤背区加宽为先导,有序推进黄河郑州段相对地下河建设,彻底解决地上悬河洪水威胁,全面提高防洪能力。

据了解,从远期来看,郑州市将承载1500万人以上的人口规划,如何更加有效的节约集约用水呢?

王春涛:郑州人均水资源量为全省1/3、全国1/16,按照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3万亿、人口1600万测算,水资源缺口14.64亿立方米,按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4万亿、人口2000万测算,水资源缺口21.28亿立方米。聚焦破解“水瓶颈”,我们将坚持人水挂钩,全域推进优先节水、分质供水、调蓄增水,把节约集约用水贯穿取、供、用、耗、排全过程,着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人水共生;全面实行分质供水,加快构建供水“一张网”,确保丹江水保饮用、黄河水保生产、再生水保生态、自备井保应急;有序推进141座中小型水库清淤扩容,谋划建设3座中型水库、3处调蓄工程,增加供水量约5亿立方米;有序推进西水东引、新郑观音寺调蓄、引黄口门向航空港区供水等九类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相匹配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郑州市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在城市发展建设上有哪些实际举措呢?

吴福民:今年,我们将聚焦城市高品质建管,着力营造宜居宜业宜商环境,努力让城市有颜值、有品位、有温度。当前,我们全面启动了城市道路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乡结合部综合整治“三项工程”和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计划通过2-3年努力,完成“一环十横十纵”有机更新、1833个住宅小区改造、48个城郊乡(镇办)整治,全面带动城市品质、形态、功能提升,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

吴市长,下一步,咱们省会郑州在“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方面还有哪些考虑呢?

吴福民:下一步,我们既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维度认识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千钧力量,牢牢把握这一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又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把谋划长远和干在当下结合起来,立足郑州实际,把现在能做的事情先做起来。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家各部委、省直有关部门的对接,争取更多工程和支持政策纳入国家规划盘子;另一方面,要持续抓好核心示范区重大课题研究、总体发展规划、起步区建设方案“三个一”工作体系,紧紧围绕黄河生态、防洪、节水、文化、高质量发展等领域,扎扎实实谋划储备一批带动能力强、支撑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为郑州核心示范区规划的科学实施提供支撑,以实际行动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扎根郑州,共同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