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296项国家科技奖颁发,来自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获奖者数量超过以往,再次证明了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正在向企业层面、应用层面渗透。

荣获科技界国家最高荣誉的黄旭华院士在获奖时表示,科学家精神就是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另一位最高荣誉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庆存则表示,科学家精神是“为国、为民、为科学”。这两位获奖者一位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开创人之一,另一位是开创“数值天气预报”的大气物理学家,他们所代表的“责任”与“创新”正是中国当代科学家群体的最好写照。

所谓唯有责任之基,方有创新之力。在科技转化的过程中,资本可以起到赋能与孵化的作用,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责任才是资本背后的方向引领。实际上,不论是在科技发展领域还是企业经营领域,科学家和企业家都要所遵循社会责任的要求,才能够正确地将创新应用于企业效益的提升,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的结合。没有责任的引领,科学领域的创新可能会变成哗众取宠的工具,企业经营的创新可能沦为牟取暴利的手段。

建立在责任基础上的创新,既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科学家和企业家,分别代表着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两大要素,一是科学技术,二是商业行为。没有科学技术的推陈出新、更新迭代,就没有人类文明从肩背手扛的手工时代向蒸汽齿轮的机器时代的进步,更不会有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的智慧迸发;同理,没有商业文明的繁荣,就没有大规模的物质生产,也不会有今天兴旺发达的人类社会。

为什么科学家和企业家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创新”?两者从不同的角度,都将创新看作是自己职业范畴里的生命。在科学家的眼中,创新是一种不停的追求,每一项科技创新成果都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与辛劳,也是“科学家精神”的物化和外在体现;在企业家的眼中,创新体现为“敏锐的嗅觉、冒险的特性”。因为他所面对的商业世界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要想在商业丛林中生存,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竞争力。这就是企业家创新的动力来源。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往往能够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市场机会,运用一般人所不能运用的资源,找到一般人所无法想像的办法,最终实现一般人无法达到的经济和社会成就。

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创新所源自的主体既可以是科学家又可以是企业家。当前中国提出要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竞争力,就必须使不同领域的创新活动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多主体、多层次的创新矩阵。因此,要鼓励科学家和企业家更多地融入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科技发展的江水中,企业家了解市场需求的最前沿,科学家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方向,两者的结合才能使得更多的科技研发项目落地应用。在今年的国家科技奖中,大量的项目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共同结合体,切实打通了科技研发与实际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从社会对创新的激励效果看,由于资本的介入,创新对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奖励已经实现了倍增效应。曾几何时,“造原子弹的收入比不上卖茶叶蛋的”段子让多少科研工作者辛酸!而现在,中国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正在全面深化、不断完善。从2000年开始,国家设立最高科技奖,以“巨额奖金”奖励科技领域带头人,就是希望全社会树立“重视科技”的正确价值导向;此外,设立科创板,就是在鼓励打通社会资本与科技的界限,鼓励社会资本向重大科技领域进行投入和培育,同时获得高额的资本回报,形成正向的激励模式。目前,尹志尧等若干科创板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就是该领域内首屈一指的学科带头人,他们的年薪、股权价值引发了市场的津津乐道,同时也为无数在这条道路上奋斗的年轻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