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最近《奇葩说》“生二胎该不该经过老大同意“的辩题上了热搜后,关于“二娃”的话题重出江湖!

虽然老人们说,家有二娃欢乐多。但是几乎每个有二娃的老父亲老母亲们都表示,欢乐多不多不敢保证,只是一个不小心,就要被迫每天免费在家看武侠片

难道二娃真的没法儿好好相处了吗?说好的手足情呢?

其实啊,要想家里不再天天“鸡飞狗跳”也没那么难,小E为家有二娃的爸爸妈妈们整理了几招,一起来参考学习看看吧!

二娃出生前,该怎么帮助老大接受新生命的到来呢?

大多数爸爸妈妈决定要二娃的时候,老大年纪也还小。

突然要面对一个和自己“抢”爸爸妈妈的小东西,这个变化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心理的变化程度甚至不亚于分离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爸爸妈妈们可以在二娃出生前就开始给老大做准备,缓解老大的“不安”,也能建立起适度的期待

不如来试试下面这些方法:

拿小玩偶做“练习”,给玩具喂喂水、洗洗脸,让老大找找照顾弟弟妹妹的感觉

多带大娃看看兄弟姐妹团结友爱、有了弟弟妹妹后生活更有趣的绘本故事,比如下面这些:(书名从左到右:《I Am a Big Brother》、《I Want a Sister》、《My Broth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也可以让老大和爸爸妈妈们一起给肚子里的小宝宝取个好听的名字;让老大听听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心跳声,摸摸肚皮感觉一下老二听到哥哥/姐姐的话后翻腾互动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娃出生后,有哪些方法让两个宝贝的关系更好?

一组美国心理学研究数据告诉我们:
“3~7岁的兄弟姐妹平均每小时发生3.5次冲突。
2~4岁的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次数最多,高达每小时6.3次,即每10 分钟超过1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孩子们的冲突归根结底,通常围绕在两件事上——争宠、分享

而这两件事,家长们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影响并避免的。究竟该怎么办呢?

01“我知道,你们不一样”

爸爸妈妈们似乎不可避免地会将两个孩子作比较:

哥哥在弟弟这个年纪的时候,比弟弟长得高多了!
我家妹妹的英语比较好,姐姐补课都没用...

这些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

事实上,经常比较两个孩子,会渐渐导致两个孩子的疏离,相互产生抵触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在做孩子的时候都不喜欢被爸爸妈妈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为什么在自己做父母的时候,反倒让“别人家的孩子”住进了自己家呢?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都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源于大人的评价。
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容易自卑,并且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

即使是出生于同一个家庭,大娃和二娃都是各自完整,却不一样的两个存在。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速度和成长轨迹,对比只会让家长增加不必要的焦虑,让孩子之间产生隔阂。

02“陪伴你们的时间,一个人也不会少”

两个孩子会因为一件玩具争吵,会因为一个矛盾吵架打闹,其实这都只是表象。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和兄弟姐妹的竞争、冲突来争夺父母更多的爱与关注。

于是就出现了“被忽略的老在争宠,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的场面。

综艺节目《变形记》里有一集讲述了兄弟为何相爱相杀,哥哥曾在节目上向镜头吐露过心声:

“爸爸妈妈陪弟弟的时间更多,更宠他,我很嫉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的,《少年说》里一个二娃家庭里的姐姐也对台下的爸爸妈妈们发出过如此的呼唤:

“我知道妹妹还小,我希望你们能分一点点时间给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后来却被大人们忽视。

这样的心理落差,不管到了什么年纪的都会嫉妒——即便对象是自己的兄弟姐妹。

有研究显示,给予孩子单独的关注和关心可能会减少一些同胞之间的竞争行为。而且平时看上去越是调皮捣蛋的孩子,越需要家长的关注和陪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爸爸妈妈们可以试着每天留出半小时来分别和一个孩子单独聊聊天

可以是推着二娃接大娃放学回家的路上;可以是陪孩子洗澡的时候……

就算只有一小段时间,对孩子来说,都是意义非凡。

03“不想要分享玩具,其实也没关系”

“你是老大,你要让着弟弟妹妹”这句话几乎每个老大都听过。

因为比弟弟妹妹早了一点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以不可以争也不可以抢,否则就变成了:“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不懂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从小就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传统观念里也认为,老大必须让着老二。但实际上,这种观念会让本来就还处于依恋父母时期的老大更加敏感脆弱

而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规律,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先“利己”后“利人”

孩子两三岁以后,开始慢慢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对于他自己的东西,哪怕是最亲近的爸妈想要,他都不一定愿意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6岁以后,孩子才有亲社会行为,才会有愿意去和小伙伴们分享的意识。同时,每个孩子对“分享”的天然意愿,并不相同。

有的孩子天生就爱与人互动、分享,有的孩子天生敏感,更有界限感,需要慢慢学习分享。

总是让老大让着老二,后果就会让老大背地里欺负老二,老二更讨厌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尊重孩子们各自的差异和主观意愿,不逼迫孩子分享,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相互融合。

所以,爸爸妈妈们别再说“老大必须让着老二,这个玩具借给弟弟/妹妹玩一会儿有什么关系”这样的话啦!

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不如当着大娃的面,跟小娃强调一下:

“想玩哥哥/姐姐的东西要先经过TA的同意哦!”

只有感到自己被尊重的孩子,学起分享这一课,会心甘情愿得多!

04“别忘了,你们俩是一个team的!”

育儿书籍《教养大震撼》(《Nurture Shock》)里有一章专门讲兄弟姐妹关系,提出过这样的观点:

矛盾的数目不是决定关系亲疏的关键。
快乐时光和冲突矛盾的比例,
才最终决定兄弟姐妹间的关系。
——《Nurture Shock》

也就是说,美好时光快乐记忆的比例越大,兄弟姐妹间的关系就越容易亲密

减少矛盾冲突的同时,共同创造享受快乐时光,也不应该被忽略。而游戏、运动永远都是经典的、易操作的带娃妙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简单的是在家里,一起做手工,躲在被子里挠痒痒,在床上玩枕头大战……

如果是二娃一起做运动,爸爸妈妈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孩子们觉得他们是一体的,是一条船上的队友

比如,打乒乓或网球时,爸爸妈妈可以成为一组,和孩子们进行对抗。

这样更能激发宝贝们的团结精神,让他们关系更紧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游戏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当两个孩子之间“爱的传递员”,直接了当地点出他们对彼此的照顾

告诉小娃,哥哥/姐姐是多么的关心你,保护你;
告诉大娃,弟弟/妹妹是多么的需要你,喜欢你。

很多事只有家长说出来,孩子才能有更深的意识,发现身边的家人对自己的在意。

毕竟,父母不会永远陪着孩子走到最后的,但手足却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不知道各位爸爸妈妈们会在宝贝睡觉前固定进行一套“睡前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爸爸妈妈除了可以陪孩子,讲故事、唱歌、聊天外,还能加入一个属于宝贝们之间的小环节~

比如,互相拥抱一下,道一句“晚安”、“我爱你”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胎生活可能真的更不容易,遇到的困难也更多。但大家要相信,辛苦加倍,快乐也会加倍,方法总会比困难多。

更何况,你们还有小E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