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说:“曾参啊,我讲的道可以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章为《论语·里仁篇》第十五章。这一章,孔子借曾子之口,讲了“忠恕”这个道理。当然“忠恕”这个道理,可能并非孔子想要讲解的本义,但对于一贯以“启发式”教育为主的孔子来说,他并不赞成自己所有的弟子全都变得如“模具”生产出来的一样,没有任何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而正是在这样的观念之下,所以其“七十二弟子”才能个个都有建树,更是涌现出“孔门十哲”这样流传后世的千古美谈。

其实,对于《论语》的解释,自古以来便有很多种,特别是涉及一些敏感的、或是对于当时所处时代有用的情况下,其解释之言更是差异巨大。对于本章,其实也是一样。而其中的原因,无过于曾子用“忠恕”来对孔子的思想进行总结、归纳。

如果对曾子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曾子是一个性格老实、忠厚之人,亦即许多人所谓的“性格敦笃”之人。在孔子日常的教育之中,曾子随时随地都对孔子抱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崇敬之情,只要是孔子教授的内容,他从来不会怀疑,只管用心记忆,绝不会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这样一个人,显然他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便会带上其个人性格特点和感情色彩在里面。所以,在这一章之中,曾子用“忠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也并无任何不妥之处。

当然,对于曾子这样的解释,《中庸》之中曾经也有过类似评论的记载:“忠恕违道不远。”显然,在《中庸》里,他们对于曾子的解释也颇有些异议,而他们这样的观点,对于后世之人理解本章的内容,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当然,《中庸》之中说“违道不远”,自然也有着其原因。因为孔子自己曾经说过:“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所以,在本章之中,曾子用“忠恕”来形容孔子的思想,虽然不是很确切,但依然有着极强的参考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要学习本章的涵义和精神实质,就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来思考和理解。而这一切,首先就是要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信念,在此基础之上,到达“吾日三省吾身”的境界,再如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才能最终坚定自己的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也只有这样,才不会失去思考的习惯,变得“人云亦云”,最终什么事情都是顺着别人的话语,如“朝三暮四”的反面典型一般,没有自己的主见,泯然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