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天道》这部电视剧中最精彩最核心最有智慧禅机的片段,那就一定是丁元英和韩楚风去五台山与高僧谈经论道的片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说韩楚风的社会地位,自然不用多说,能让他推掉所有工作,独立一人亲自驾车前往,足以可见此次前行的虔诚和看重。

但是很可惜,一些关键的点还是被“审核”而和谐了,和谐后,让你单看电视,有些不知所云,云里雾里。

整部小说除了《自嘲》《天道》:坐井说天阔,还另有一首丁元英的诗《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终, 都是痴人说梦。

十万元的进香都不能换来与大师的一见,丁元英的这首诗却敲开了五台山高僧的大门。

用韩楚风的话讲,佛子也是人嘛,现在的寺院都忙着赚钱,如果都是认钱不认人的主儿,这趟就算来跑了,真正能静下来修持佛法的高僧已经不多了。看来,两个人是幸运的。

智玄大师评价丁元英,“以施主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多么高的评价!后来,智玄大师也把这首《悟》做了改动: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去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九字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智玄大师把上阙送给丁元英,并说:“贫僧与施主的一阙之缘今日圆了上阙,下阙贫僧不改了,留半阙待续,倘若施主在某一天想改下阙了,如蒙不弃,可带着改过的下阙再来圆续半阙之缘。”

做人当如丁元英,参禅悟道,修行如此,能遇高人点拨。红尘内,得遇芮小丹这样的红颜知己,韩楚风这样的君子之交朋友,此生无憾矣。

智玄大师问:“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丁元英:“晚辈斗胆妄言。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行。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认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玄大师评价丁元英:“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于心外——痞气!

作为丁元英柏林大学同学、至交密友,十分了解他的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绝”字!

不得不说,出家的高僧看人识物就是“毒”,只是结交一场,便能直指人心深处,深得究竟。

丁元英、韩楚风,两位有知识、有见地的人,进一步能驰骋商场,退一步在红尘栏外谈经论道。

两个人出了寺院,还恍恍惚惚,对于“得救之道”的聊侃,正中小说主题:

韩楚风说:“扶贫的事若以次第而分,也有三个层面。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韩楚风面向群山,手抚石栏:“这趟如果不来,真实人生一大憾事。只是你我都有谤佛之嫌,不怕下地狱?”

丁元英用丁元英式回答;“没有地狱,天堂焉在?”

我想下一句,或许就该是我们常听到的那句话,“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随后,丁元英便说:“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送给小丹的礼物。”

韩楚风目瞪口呆:“啊?我的天!知道这件事得折腾多少人?得惹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送给一个女人的礼物。”

丁元英遂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韩楚风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感叹道:“古有千金一笑之说,如今一看,那千金一笑又算得了什么?”

看这部电视剧,男人困惑丁元英是怎么做到如此睿智博学的?女人困惑丁元英到底爱不爱芮小丹?有多爱?

如果这一片段,能完整地呈现在各位面前,我想大家的困惑也就释然了。

在此分享给同道中人。

(作者: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