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这副画时,

你可能并不陌生,

因这幅画可以说是日本浮世绘的代表作。

说起这幅画就不得不提起一位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家:葛饰北斋

流派:浮世绘

作品尺寸:高25.7厘米,宽37.9厘米

当然画名说的不是在神奈川那个地方冲浪,所以也不叫神奈川冲浪图,正确的断句是神奈川冲·浪里。神奈川是名,“冲”指的是这里附近的海域,“浪里”是说船只在巨浪下面,仿佛被包裹进去了。

表现的是船工和巨浪搏斗的惊险场景,不是冲浪娱乐活动。用现代汉语来说是“在神奈川附近海域的大浪之中”。

画面截取了大海波涛汹涌,风大浪高的瞬间。构图中大浪的曲线被描绘成弧形,令富士山成为这弧形的中心。远处的富士山看起来显得微小旷渺,更加映衬出前景巨浪的恢弘气势。巨浪翻弄着三只运送活鱼的押送船,使得船上的划船手纷纷抱紧了船桨,仿佛巨浪顷刻间就会将其吞噬一般。

葛饰北斋的这幅作品不仅被日本国内推举为描绘富士山的作品之翘楚,还被西方的印象派大师们相继临摹。梵高甚至在大浪图像中找到灵感从而画出了《星夜》(The Starry Night);作曲家德彪西也受其影响写下了交响诗《海》(La M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葛饰北斋( 日语:葛飾 北斎 / 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本名中岛时太郎, 活跃于1760年至1849年, 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 他的绘画风格对后来的欧洲画坛影响很大, 他的绘画风格 曾被 德加、马奈、梵高、高更等 许多印象派绘画大师都临摹过。 其中最具代表的作品便是《神奈川冲浪里》于1832年出版, 是《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 他还是入选 “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 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日本化政文化的代表人物。
而且梵高和他的弟弟提奥都是日本版画的狂热爱好和收藏者。 那么问题来了, 在当时的社会为何日本的浮世绘传入欧洲呢? 从时间上来看这时候的中国还处于清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本来该由中国承接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生意, 纷纷转移到日本, 这些由日本出口的商品上, 大量印有浮世绘的图案, 通过当时出口的包装盒、插画等媒介流通到日本, 这些商品被西方画家视若珍宝, 他们开始大量引进和收藏浮世绘, 使浮世绘成为炙手可热的艺术品。 所以浮世绘就这样, 漂洋过海, 在欧洲获得了新的土壤, 在梵高的画里得到了新的生命。 梵高自己也说起对浮世绘艺术的借鉴, 在梵高的作品中, 如《日本情趣:花魁》、 《日本情趣:梅花》、 《雨中的桥》等都能明显的看出对浮世绘的“抄袭”。

左为溪斋英泉的《身穿云龙打挂的花魁》现藏于千叶市美术馆

右为梵高《日本情趣:花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 梵高确实乐于模仿 其中在构图左右翻转的基础上 对颜色进行了颜色上的艺术加工 模仿的痕迹还是可圈可点的。

左为歌川广重《龟户梅屋铺》

右为梵高1886年临摹的《日本情趣:梅花》

左为歌川广重《大桥骤雨》1857,右为梵高临摹的《雨中之桥》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临摹是学习的必经之路, 而梵高可真的上是对浮世绘的狂热和热爱, 从色彩,构图、造型及题材上都认真临摹了。 其中不得深入思考下 浮世绘为什么受到这些欧洲画坛的热爱呢? 这就得从题材上剖析, 浮世绘关注的是市井百态。 而西方大传统绘画极讲究透视和光影效果。 题材大多对 神话人物、历史题材、宗教题材 和贵族肖像为主的题材, 极少关注市井生活及无名之辈。 从光影色彩方面浮世绘 少了西方绘画的光影之间的对比和人物之间的层次感。 取而代之的 采用抽象的点、线、面之间的变化。 从透视方法上, 采用了非严谨科学的透视关系, 比如重叠透视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奈川冲浪里》和《星空》对比
梵高自己也曾说 “我所有的作品无一例外地透着日本艺术的因子, 那些与草为伍的日本艺术家, 他们教导我们的是一种现实的宗教。” 在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星空》中, 熟悉浮世绘的人能从中看到《神奈川冲浪里》的波涛,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漩涡与卷曲,裹挟着星光与水光冲击着无数观赏者的心灵。 如果说艺术是一种语言那么东方艺术家的构图技巧和西方艺术家的色彩运用进行强烈撞击,形成了梵高的这些作品。

下期将与大家一起欣赏艺术家: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一起在画中欣赏不一样的富士美景吧。如果你喜欢本文章,记得收藏并点击关注关注,本文章用于教育分享,素材及图片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