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个段子:
晚上宵夜喝了点酒,回家路上遇到查酒驾。被拦下之后,我主动问交警:“受伤了用酒精消毒,算不算酒驾?”交警很肯定回答:“那绝对不算”,还关心的问我:“伤哪儿了?”我叫他凑近一点,小声地说:“伤心。”
古装剧里,大侠要帮小伙伴止血疗伤前,都会拿起酒坛子,咕咚咕咚,然后一口老酒喷下去。而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现在都2020年了,一些不靠谱的伤口消毒方法还在流传:
1、白酒:我能消毒
膝盖磕出血了,如果家里没有消毒药,奶奶很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白酒:来,你爷爷喝的红星二锅头,先顶着!
可真相是,医生护士通常用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才能起到杀菌效果。
而爷爷平时喝的白酒,浓度仅为43度-56度,远低于医用酒精的浓度,杀菌效果可谓相当有限。
此外,如果伤口有破损,淋了白酒上去,那种刺激一定会让你怀疑:奶奶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大家回想一下,护士给你打针前,也仅仅是把医用酒精涂在完好无损的手臂或屁股而已,从来不会对准出血的伤口。
2、牙膏:我能消毒
广告里,牙膏能祛除口腔里的牙菌斑,还能让你口气清新。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也能消毒伤口。
首先,牙膏并没有抗(抑)菌成分,即使有,也不是针对破损伤口,毕竟牙膏只是用来刷牙的。
其次,牙膏中含有的研磨成分,还可能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3、盐:我也能消毒
往伤口上撒盐这事,不是仇人,还真干不出来!
很久很久以前,聪明的中国劳动人民就发现了用盐腌制萝卜、梅菜等,不容易腐烂,可以保存很久。
这是因为,盐分能使微生物脱水死亡,换句话说,可以杀菌!
但是别忘了,盐对破损皮肤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会让伤口伤得更重!
那往盐里加水,变成稀释过的盐水,能消毒吗?也不能!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更多是通过机械性的冲刷来去污,其本身并不能灭菌。
那到底要用什么消毒伤口?
1、碘伏
碘伏是一种含碘的广谱杀菌消毒液,对细菌、真菌、病毒都有良好的杀灭效果。不仅可用于专业手术消毒,也可用于处理烧伤、冻伤、切割伤、擦伤、挫伤等一般各类外伤。
家中可以常备浓度为0.5%的碘伏,兼具安全性+有效性,可以放心地用于消毒小儿皮肤、口腔黏膜及外阴生殖器等敏感部位。
注意:碘伏不能入眼,一旦不慎入眼,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去找医生处理。
但碘酒≠碘伏,简单来说,碘伏=碘剂+水;碘酒=碘+酒精。又有碘,又有酒精,所以碘酒的杀菌作用明显,穿透力强,比单独的碘伏或酒精都要给力。
但碘酒通常用于消毒完整皮肤,如果用于消毒伤口,不仅会引起疼痛,还会破坏正常组织,使伤口愈合缓慢,疤痕明显。
碘酒如今多仅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并且有被碘伏取代的倾向。
2、双氧水
双氧水,也就是过氧化氢。
这是一种氧化性消毒剂,常用的浓度为2.5%~3.5%,对细菌、病毒、真菌和芽孢均有杀灭效果。最大优势在于对厌氧菌(比如大家熟悉的破伤风杆菌)有极强的杀灭作用。
用双氧水涂抹或冲洗伤口,还会产生气泡,而气泡不仅能轻度止血,还有助于清除坏死组织,适用于清洗创面、溃疡、脓痘、耳内脓液及较深的伤口。
对伤口的刺激性比碘伏大,会引起疼痛,且因为对创面基底的刺激性可能使得伤口后期形成疤痕。
注意:双氧水对伤口的刺激性比碘伏大,而且因为对创面基底有刺激,可能会形成疤痕。用双氧水消毒后,最好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擦掉残余的双氧水。
那红药水的紫药水呢?
赶紧扔掉!
80后以及更老的人,对红药水、紫药水都会有很深的记忆。但这两种玩意现在都跟80后一样,成了“老古董”,已被医院停用。
为什么?红药水又名红汞,通过汞离子解离后与蛋白质结合起杀菌作用,由于含有重金属汞,对人体有毒。紫药水本身也存在毒性,吞咽或内服会引起中毒,现在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所以,如果你家里还有这两种东西,赶紧扔掉!
处理伤口要分三步
1、清洁伤口
流动的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干净的布沾点肥皂液,擦洗伤口周围的皮肤(别碰到伤口),然后用纱布或是镊子把伤口里脏东西清洁干净。
2、消毒伤口
最好是用碘伏,拿洁净棉签沾上碘伏,以伤口为中心,由内向外涂抹消毒。注意,同一根棉签不要反复涂抹。
3、处理完伤口之后,用纱布将伤口包住。
千万别抠血痂。伤口结的痂,是个好东西,可以防止脏东西的污染,所以尽量不要让孩子把痂扣下来。伤口痊愈后,干痂自然会剥落,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