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好好读书和不明真相的人总认为孔子是中国千百年来的罪人,觉得是他让中国古代陷入“愚忠”和“专制”的轮回怪圈。孟子曾说过:“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古代统治者是刺客,而孔子就是“兵(器)”。孔子仅仅是提出一种思想和学说,至于这种思想好坏完全取决于理解者的角度和运用者的目的。本心良善,也架不住人的利用。纵观《论语》全书也不见一句“愚忠”的话,唯一一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往往也被人恶意曲解。这句话其实是讲礼和秩序,是孔子家国伦理思想的体现。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君主制时代,人们的观念里君权是来自上天“安排”,在这种安排下,君、臣、父、子依礼和德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自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小则家安,大则国安和天下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往往喜欢拿现代人的视角和观点审视古人的对错,觉得有君主就有专制,有专制就有压迫和不自由的地方,此话是否一定正确尚且不论。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时代,雅典存在民主制度,这固然有其先进和超越时代的一面,但那时的民主和自由仅是针对雅典的公民,并且这个内部的民主同样有着等级存在。更何况当时雅典的奴隶也大量存在,奴隶是没有民主和自由可言的,就连苏格拉底本人也认为奴隶的存在是合理的。古希腊有着同时代先进的民主、自由思想,但最终还是在战争过后长期归于沉寂。这说明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时代有其自己的内在逻辑发展方向,不是先进的就一定是适应当时的。

古代长期没有孕育出民主的思想这也是事实,在这个大背景下,君主制是无可厚非的,唯一要考量的是在君主制下,怎样做到君主、臣民的和谐统一关系。孔子以人为本,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至少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纵观中国古代君主制下,出现各种乱世,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二是异族的暴力入侵。而这里面第一个原因又是核心原因。讲这么多并不是为孔子洗白,仅为陈述一个事实。那么孔子一生有什么重要的为政思想呢?

孔子的为政思想体现在《论语·学而》篇:“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敬事”、“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是孔子的核心为政思想——为政五要。他的其他论政思想大部分是围绕着为政五要而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敬事——恭敬严谨的处事。“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邦有道,谷(俸禄);邦无道,谷,耻也”、“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为政也”,这些无不是为“敬事”而发。

信——诚信,取信于民。“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自古皆有死,(为)民无信不立”、、“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其养民为惠,其使民也义”,都是为了取信于民而发。

节用——节欲,节约,合理用度。“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都有着节用的意思深含其里。深懂节用的要属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了,在节用方面堪称中国古代帝王之典范。

爱人——爱一切人。其实墨家的博爱思想也是从孔子儒家的仁爱思想脱胎而来。墨子本人期初也是儒家门生,因不喜欢儒家礼的繁文缛节,就跳出来另创新说。爱人爱的不仅是民,同样也包括官。“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讲的就是要爱惜官员,上级要给下级作表率,小过从轻从免,公正举荐贤才。让德才兼备的人才崭露头角,乐于做事,善于做事。“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都是爱惜和珍惜好的官员的体现。通过爱民和爱官让已有的秩序健康、良好的运转,以最终达到政治清明、社会和谐。

使民以时——与民休养,不枉用和过度役使民力。有关使民以时,孔子到是没有刻意阐述很多,反而由孟子阐释的较具体。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篇有大量描述,例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等等。古代中国朝代灭亡,除了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就是滥用民力、使民不得其时了。

由孔子的为政五要,根本就看不出所谓的“愚忠”和“专制”,最多能看出孔子在仁(道德)、礼(秩序)核心观念下追求的一种为政理想和信念。孟子所言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也许是最接近孔子为政五要思想或是对孔子为政五要思想的最好延展和补充。

大哉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高山仰止,景行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