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一定是最近几天大家朋友圈的热词之一!
不仅是因为那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圣诞老人的故乡,再次让世界为它刷屏的是芬兰新晋年仅34岁,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总理桑娜·马林。这个仅拥有五百多万人口的北欧小国创造了新纪录,桑娜·马林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现任政府首脑。
当全世界为这位年轻女总理的性别和年龄惊呼时,芬兰人表示见怪不怪。因为在芬兰,年轻女性早已成为政坛的重要势力啦!
在惊呼芬兰社会何以如此平等进步的同时,我们可以关注一下大名鼎鼎、常被称为“全球第一”的芬兰教育。
芬兰的学校 没有考试,但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芬兰学生是 表现最突出的西方国家。
芬兰学生的学习时长是全球最短,每周仅有35个小时左右。 从学习效率上来看,芬兰学生是全球最高的
芬兰最强学生和最弱学生之间的 差异是全世界最小的。
小E今天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个遥远的北欧小国究竟有什么样的“大”教育观,值得我们中国的爸爸妈妈借鉴哦~
01 学习不为了竞争,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
爸爸妈妈们是不是一定很想知道,屡屡拿下PISA第一名的芬兰教育到底是如何给他们的孩子打鸡血的,答案可能让你大跌眼镜哦!
在今年豆瓣上一部评分9.2的教育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里,导演随机走访了芬兰的一所学校,想要探寻芬兰教育领跑全球的秘密。
一进学校,看到的场景是这样的——
打桌游、玩手机、翻跟斗、跳舞……干啥的都有。课堂上还能光明正大吃东西。
在芬兰上课这么轻松随意,不是没有原因的。
事实上,在芬兰,学生只有在高中最后一年的年底有一次考试。而且,只有班主任同意,六年级以下的学生才能参加区域性联考。因为老师认为,他们对学生的了解远比一张试卷准确。
不仅如此,芬兰很早便取消了分班制,不根据成绩排班,注重避免一切形式的竞争,认为学习绝不是竞争和攀比的工具。如果某个学生学习有困难,学校会安排“特别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绝不放弃学习慢的孩子。
他们倡导积极教育,无论智商高低,都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如果有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较弱,他们会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芬兰的老师和家长看来,世界上没有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不能完全用成绩来判断教育质量。而不让一个学生落后,尽力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最适当的位置,拥有属于自己完整丰富的人生,才是成功的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芬兰的孩子们从小便懂得平等与尊重的意义。
即使考不上大学,他们也有别的出路。他们认为没有什么是不好的工作,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02 综合能力的培养,源于家庭的言传身教
芬兰的一家权威媒体《赫尔辛基报》曾对对全芬的家长进行抽样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84%芬兰父母坚持每天全家人至少要一起吃一顿饭。
亲子互动的时间对芬兰的爸爸妈妈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认为孩子的教养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他们会跟孩子一起做饭,认为这是生活教育最好的时刻。不但能和孩子聊聊一整天学校发生的事,还顺便锻炼了孩子的一些 基本生活技能;
他们喜欢带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帮助孩子 形成良好的消费观;
他们要求孩子从小分担家务,不能只会读书,更要 学会如何生活。
不管是心智上的“教”还是身体上的“养”,都不该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而应该渗透进亲子共同生活的每分每秒。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活给孩子看。
孩子会带着这些 ‘生活印象’去建构他们自己的人生,甚至建构他们的家庭。”
除了日常生活里的陪伴,芬兰的家长还热衷于让孩子参加“兴趣班”:
芬兰的男孩,三岁不到就兴致勃勃的打冰上曲棍球;
芬兰的女生,小小年纪就穿戴全套滑雪装备,在雪地中玩越野滑雪……
芬兰家长认为,通过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东西,他们能有更多的选择,从而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并愿意花时间去琢磨的事。
我希望至少有一项爱好能陪伴我的女儿一生,
这对她的生命与人生都会是很好的启发。
——一位参与调查的芬兰妈妈
03 让孩子有时间当孩子,无处不课堂
小E来做一个小调查,你家孩子平均每天要花多久写作业呢?
下面这个数据爸爸妈妈听了一定很眼红
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中国15岁的学生平均每周花在作业上的时间是13.8个小时,而芬兰只有2.8小时。
美国的小学生平均每天只有27分钟课间休息,而芬兰平均每天有75分钟。
芬兰人普遍认为,学习并不仅仅发生在作业本上或是学校的传统课堂里。
孩子在课外,在与周围社会产生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更多。因此,芬兰的小学生一般只上半天课,下午半天参加课外活动或各种学习俱乐部。
芬兰教育允许孩子拥有很多空白时间,发呆、做自己喜欢的事、看闲书、玩电动、打曲棍球、换装打扮等等,都被视为每个孩子成长必经的过程。这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让孩子“活在当下”的乐趣。
在芬兰老师看来,“必须让孩子有时间当孩子,这样才能产生创造力。”
通过将学生的课余时间还给孩子这样的方式,芬兰老师和家长试图培养孩子们从小学会如何自主合理支配时间。
就算孩子想用课后自己的时间爬树也没问题,芬兰的老师觉得,哪怕是爬树的过程中,孩子也能学到东西。
在芬兰,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让孩子知道,知识俯拾即是。
这种灵活的教育方式,保护着孩子们自由探索的好奇心,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无畏无惧的挑战精神,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宽松、愉悦的状态和环境下,全面发展,增强生存、生活能力。
畅销书《芬兰的一课》的作者、教育学家帕斯·萨尔伯格曾这样总结道:
“孩子十岁前最重要的目标有两个:
一是让小孩子始终身心愉快,成为一个健康活泼的人;
二是渐渐让他们拥有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健全社会人格。”
04 全世界最爱阅读的国民,就在芬兰
你们知道吗,芬兰人均年阅读量多达400多本书!在多届PISA测试中,芬兰15岁学生的阅读能力常常稳居世界之冠!但稍微对芬兰教育了解一下,便不会对这个现象表示惊讶。
芬兰人是全世界最爱阅读的,也是全球图书馆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有调查显示,41%的芬兰中学生,平时课余时间最常进行的活动就是阅读。
对于芬兰人来说,读书就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在公园里,地铁上,咖啡馆里,随处可见读书的人。每个芬兰人都是孩子阅读的典范。
芬兰人会随时随地让孩子看到各种各样的图书。
除了分布密集的公共图书馆,芬兰几乎每个家庭有一面“藏书墙”!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习惯身边有书本围绕,不怕没书读!
甚至在芬兰妈妈怀孕时,就可以给肚子里的宝宝报名“婴儿阅读俱乐部”呢!等到小婴儿出生后,会有能漂在水面上的洗澡书,让孩子在洗澡的时候也可以听到爸爸妈妈念这种特殊的绘本。让孩子从小把书当成玩具一样,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
就算工作再繁忙,芬兰家长也一定会在孩子睡前的半小时,给孩子讲故事。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也为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在芬兰人看来,孩子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和文字产生共鸣、集中注意力、发挥想象力、锻炼记忆力的过程。
所以,芬兰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一周有两节自由阅读课,学生可以在教室、走道、图书馆、角落,任何他们想待的地方,以任何姿势看书。
在宽松的阅读氛围里,孩子能够随时跟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这也是芬兰阅读课的最大特色——培养孩子在互动场景中享受阅读。
你以为在课堂上读完书就够了吗?芬兰的孩子们还会每天回家进行至少半小时的自我阅读,不是继续啃教科书,而是去看自己想看的书。
在这件事上,芬兰家长也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判断、选择,很少会以成人的视角去帮孩子选书。
芬兰的爸爸妈妈们认为,成人是用自己的经验来看世界,可是孩子是用想象看世界,成人没有这个权威代替孩子做选择。用自我引发兴趣的方式,更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爱好。
最后。
小E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制度是完美的。
芬兰的教育模式建立在他们福利高、人口少等复杂的现实基础下,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家长和孩子所面临的考试焦虑、升学压力。但还是希望大家在接收了更多信息之后,多少能有些启发。
毕竟,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未来,从来不是一个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