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后,对喜好高雅藏品的意大利名门望族来说,现有藏品已无法满足他们对奇珍异宝的渴望了,航海时代的到来使他们得以接触异域物产。在探险家带回的宝贝里,他们最喜欢被绑的土著。于是,战斗力弱的土著被关进动物园。

当时土著属于富人的私藏,并未向公众展出,常被拥有者拿来吹嘘,于是我们得知:一位著名的红衣主教收集了许多不同种族的人,包括会讲二十多种语言的萨维奇人、摩尔人、鞑靼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收集鞑靼人只能作为爱好,要想靠人类外观盈利还需提升形象。19世纪初,随着殖民范围扩大,土著开始被迫公开演出。其中非洲殖民地的土著比较受欢迎,其中有些部落的女子因身材特殊而备受关注:她们的臀部硕大异常,也有些人的头部比一般人小很多。

一位叫萨拉的非洲女子在五年的动物园生涯里,主要贡献是为“没见过世面”的欧洲人展示自己硕大的臀部。无数欧洲人不惜赶数百里的路来捧场,纷纷买“摸臀券”体验特殊的异域风情。终于,在欧洲经历了来来回回的巡演、买卖后,萨拉不堪折磨,离开人世,年仅25岁。她的遗体还被法国生物学家解剖了,意图证明她的基因是特殊的。

随着奴隶制的瓦解,像萨拉这样的“展览品”渐渐消失,不过“人类展示”并未因此终止,反而愈演愈烈。

到19世纪后半期,生活方式奇特的土著不再被当作私有物进行买卖,而是可以选择与展览方签约,通过展示真实的自己(家乡习俗、衣着等)来赚钱。这种“公平”的交易方式在欧美大城市最受欢迎,还于1889年首次登上巴黎世博会,成为后来多次世博会的重头戏。

1899年,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动物园”在巴黎出现,这个被叫作“巴黎热带花园”的动物园设法从法国殖民地引进许多土著。最搞笑的是,管理方还“贴心”地为这些土著还原了生活环境,好让他们有“家的感觉”。这个动物园前后设了六个生态土著展览区,在几个月内接纳了100万游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巴黎外,纽约、伦敦等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出现了“人类动物园”,每天每个城市平均有20-30万人前往参观,只为一睹异域土著的风采。

大众的猎奇欲得到了满足,悲惨就只能由被视为异类的同类来承担了。

美国的“人体动物园”中,最著名的展品就是一位“靠牙上位”的非洲侏儒—Ota Benga。1906年,他被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聘请”照顾猴子,然而园方发现人们对他的兴趣比对猴子大多了,便让他成为展品,并给他设置了个专属挂牌—“非洲侏儒,Ota Benga,23岁,高4英尺11英寸,重103磅,来自非洲中南部刚果自由州的开赛河,由Samuel P. Verner博士带来,展示时间为9月每天下午。”

尽管这种展览被多数非裔美国人抗议,但纽约动物学会对此表示支持,其秘书长说起“如何更好地利用Benga来吸引游客”头头是道,还在10年后成了美国的种族人类学家和优生学家。而此时Benga已陷入抑郁,并在1912年自杀。

对于猎奇的欧洲人来说,土著只是可繁殖资源,死了一个再找一个就行了,于是他们找到了原住民苏族最后的王子(不保证真实性)和吃再多饭也长不大的菲律宾土著。不过园方也没把他们视为动物,还给他们发了丁字遮羞裤。

而作为当年亚洲最狼性的民族,日本人为促进日英联盟,也把自己的边境同胞交出去展览了。曾生活在北海道的虾夷人(阿努伊人)被带到英国展出,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生物”长着浓密的胡须、胸毛,非常罕见。

“人类动物园”因其显而易见的反人性受到很多抗议,终于在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画上了暂时的终止符。但就在这场以“科学、文明、人性”为口号的世博会上,依旧有来自刚果村庄和塞内加尔村庄的活人被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之后,“人类动物园”逐渐消失,人类展览事件也随各殖民国家的独立而骤减,但完全杜绝还是不大可能的。2007年,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动物园还打着“开展研究活动”的名义举办了一场人类展览。讽刺的是,希特勒还是首个提出禁止此举的欧洲领导人。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之类的要求对我们来说可能有点高了,毕竟我们连同类也没学会尊重。展览人类的动物园虽已消失,但展览人类的行为仍有余孽。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酸奶没泡沫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