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晚清时期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甚至慈禧本人都成了那段黑暗历史的代名词。慈禧是一个干练的政治老手,她对权力和人心的把握十分到位,而且慈禧也起到了稳定清朝局势的作用,在慈禧的努力运作之下,也的确延长了清朝的统治时间,但付出的代价却是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慈禧当权时代的左膀右臂是李鸿章和左宗棠,其中又属李鸿章最受慈禧器重。

慈禧是一个铁板钉钉的历史罪人,但李鸿章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有关李鸿章的历史评价,两极分化严重,有苛责者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有反对者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了不起的人物,他为中国的进步作出了一定贡献。李鸿章的功过是非很难掰扯清楚,但李鸿章后半生的坏名声至少有一半是替慈禧背了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十分倚重李鸿章,整个朝堂之上,也只有李鸿章能全权代理慈禧在各种文书上签字,慈禧评价李鸿章是“再造玄黄”,李鸿章死后,慈禧命人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整个清朝,能在京师建祠的汉人官员只有李鸿章一人,可见慈禧对李鸿章真是厚爱有加,视为左膀右臂。

慈禧如此评价李鸿章,那李鸿章又是如何评价慈禧的呢?李鸿章的老师是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军时,李鸿章建立的淮军屡立战功,以此打底,李鸿章的仕途才开始步步登高。公元1864年,41岁的李鸿章作为清朝未来着重培养的官员,有幸得到慈禧和慈安两位太后的召见,当时李鸿章也见到了小同治,这也是李鸿章第一次见慈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完成述职后,对慈禧的印象很深刻,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对比鲜明。回到家后,李鸿章在儿子面前评价慈禧:“似有韬略,却无大才。”慈禧的确没有什么治国安邦的大才,但是能管得住李鸿章。《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李鸿章代替慈禧签订的,结果骂名也自然落在了李鸿章身上,北洋水师也是李鸿章一力促成建立的,然而却吃了败仗,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

李鸿章后半生签字的丧权辱国条约,大多都是替慈禧背了锅,但唯独有一件事,李鸿章注定洗脱不了自己的罪名。李鸿章主张海防,左宗棠主张塞防,而且这两人互相瞧不起对方,在李鸿章看来,一些不重要的疆域完全可以丢弃,比如新疆、东北等地。在甲午战争战败之后,沙俄趁机出手,假借共同防御的名义,要实际占据中国东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谈判的过程中,沙俄为了获取更多的主权,甚至贿赂了李鸿章。李鸿章根本就不在意塞防,更不重视东北,就半推半就地收下了贿赂,帮助沙俄顺利签下了暗藏猫腻的《防御同盟条约》。在李鸿章眼里,这些“边边角角”的疆土,可有可无,如果能换取一点有用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但最后日本人不愿意了,跟沙俄打了一架,得到了东北的部分主权。

清朝宛如一个破败得随时都可以倒塌的旧房子,慈禧是这个房子的女主人,而李鸿章就是慈禧找来的纸糊匠,哪里漏就糊哪里,但这些都是表面功夫,治标不治本。房梁都被虫蛀了,腐朽多年;支柱也摇摇晃晃,倒塌在即,这样的房子,唯有重建一条路可走!尽管李鸿章只是一个纸糊匠,能力有限,但他也在时代的浪潮里,尽力做到了最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没有他老师曾国藩幸运,当年曾国藩剿灭太平军后,可进可退,进可推翻清朝,退可稳居幕后,赢得身前身后名。用今天的上帝视角来看待当年的曾国藩,不管他怎么做,都会得到美名。但李鸿章就不一样,他一步也退不了,李鸿章临终前,呼吸都困难了,不能正常思考,还要举着颤颤巍巍的手,强撑着身体批复文件。

为何?李鸿章这个只能糊纸的“无能之辈”,在当时的时局之下,也无人可以替代!

参考资料:《走近李鸿章》、《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