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对色彩的运用,并不是再现自然中的颜色,中国画着色被称为“设色”,或“布色”都旨在强调依照某种特定的法则而推导。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象征性和装饰性。 汉代的墓室壁画、画像砖、砖画;魏晋南北朝的墓室壁画、画像砖、龟兹古国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卷轴画等都能深悟到中国画赋色都是一种心象之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敦煌壁画 中国人一直有两种美感,钟嵘《诗品》中评颜诗和谢诗所说的“错彩镂金”之美和“芙蓉出水”之美,基于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文化,后者的美学地位远高于前者。 这两种美表现在中国画的色彩中便是青绿山水、民间绘画与黑白色彩的水墨山水画。但唐宋以前,中国画色彩以概括色胜即彩色,集中体现于笔画,院体青绿山水,和人物画并在唐宋时期一直占主导地位。在唐宋尤其是宋元以后中国画以抽象色胜,主要指黑白灰色调的水墨山水画。

北宋 /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水说,春绿、夏碧、秋青、冬黑”。清人唐岱说:“画春山,设色须用青绿”;“画夏山亦用青绿”;“画秋山用赭石或青黛合墨”;画冬山呢,用色与秋山相同。
这种“春绿、夏碧、秋青、冬黑”的色彩观念是中国文化的性质决定的。 无论是“浓烈为尚”还是“淡雅”为宗,所有的色彩都是心理现象。而且这种色彩观念统领着中国画的用色之道。“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象”,于是中国画家可以不执着于物象真实,所以可以用朱砂画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 改琦 画朱竹 另外,中国人的色彩观还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时空观和人生观的一种体现。 最根本的宇宙观是《易经》中所说的“一阴一阳之为道”,动静相宜,虚实相生,是“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庄子)的充满了合规律的节奏与韵律的时空统一体。中国画中的“三远”法即从这种宇宙观的空灵性而来。

宋郭熙云:“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在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是用心灵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物:无往不复的天地之际,“直观之如决流之推波,睨视之如行云之推月”,
即用回环往复的如歌的视线,抚摸之,眷恋之,在可望可游可居可赏可叹的旅程中,中国画家如舞者歌者慢慢走在心灵的原野上,因此抽象性地取本体的黑白色彩就是当然。 相比较之下,西方是科学色彩观,是光谱色,即在光的作用下,讲明暗;中国画色彩却是哲学色彩观,在宇宙论的深处,讲阴阳向北。 西洋画色彩经历了写实主义的固有色、印象派的条件色、后印象派及马蒂斯的概括色后,出现了从具象走向抽象的驱使。

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作品 其中热抽象的康定斯基在他“现代绘画启示录”的《论艺术的精神》中,康定斯基把自己的理论总结成一个巨大的色彩圆圈,但他却把黑白两色撇在了彩色圆圈的两边。 也就是说他丢掉了黑白,抓住了色彩,这绝不是他的有意忽略,而是整个西方绘画史的特点,沉寂潜在的黑白两色从没有在西画中占有主导的重要地位,黑白灰色调的素描一般只是创作前的准备。

康定斯基《黄红蓝》 而作为主流的中国画色彩走向却是抓住了黑白,淡化乃至缺失了色彩。康定斯基是抽象,中国画黑白色彩也是一种抽象, 从青绿山水到水墨地位的确立,这与中国哲学思想的文化表达深有关联。 1.儒家的理性主义 《周工考工记》:“凡画缋之事,后素功。”孔子的“绘事后素”。 2.道家的出世思想,老子的“致虚守静”,“知白守黑”。庄子的“心斋坐忘”、“虚事生白”。 3《易经》:以“白贲”为最高之美。 “黑团团中墨团团,墨团团中天地宽”的石涛,“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叶藤中”的徐渭,苍深幽黑的龚贤和悠远恬淡的倪瓒都是黑白灰色调的“文人画”的杰出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 / 徐渭 /《黄甲图》局部 追随了黑白之韵——这时的中国画色彩,主要指水墨山水色彩,应该已不是阴阳五行学说色彩的宇宙象征性,也无法再具唐以及唐之前那种入世阳刚的灿烂之美,而是更具表象与抒情性亦急写意, 如前述,这是把自然之道的宇宙论转化落实为人生观,后退似地开辟了形上高雅的心灵世界的同时也逃避了进取和斗争。 “文人画”是隐逸的产物,是知识分子“兼济天下”受挫后“独善其身”的选择,是众多文人“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心路历程的写照。文人画喜爱黑、白、灰的笔墨旨趣,是建立在老庄哲学理念上的色彩调式。

王维 / 江干雪霁图局部 老子面对夏商周以来的社会罪恶,面对生死动荡的大乱时代, 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看重“柔弱”、“虚静”,归根虚空,删繁就简,还原朴素的黑白之色。 庄子自觉地排斥色彩而崇尚素淡虚空的黑白之色。这种哲学理念在时局动荡不定,人们的心灵格外渴望安宁的南北朝、五代、宋末、元代、明末等时期大为兴盛。 这些时期,特别是元代,成为士大夫阶层最为痛苦和精神无处寄托的时代,仕途险象环生、儒学理想破灭,或有科举受挫、受异族统治之辱等等,所以在士大夫阶层大盛禅悦之风。

董其昌 峒关蒲雪图 他们在与禅相通的艺术世界中寻找慰藉,在禅悟中给心灵找到超脱、安宁的栖息之地和最后的安身立命之所。明代董其昌以禅喻画,提出“南北宗”之说,崇南贬北;致使简淡、清雅的文人画彻底代替了唐宋以前浓重、艳丽的青绿山水画,正式成为宫廷绘画,统治了整个清代。 历史上是张彦远最先确认了墨的正统地位:“运墨而五色具”。这种观念既席卷了色彩的丰富,又放弃了这斑斓的丰富,一方面黑白这两种无法再约减的两级色在水的幻化中,能获得无限的色阶,从而才有丰富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只有这种形式,才能实现水墨画的最高追求,能更好地直抒胸意。

元 / 倪瓒 / 苍林茅屋图 /立轴纸本 从此以“色薄气厚”为原则的文人水墨写意画的概念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并使其全面认同了黑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青绿灿烂之美到黑白之韵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