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从2005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已经实现了15年连涨,不少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加了两三倍。而一些养老金水平较低的人,养老金甚至增加了八九倍。我岳母2002年退休时每月养老金只有390元,现在她每月能领养老金3000多元。当然我岳母并没有抱怨现在养老金很低,她已经很知足了。确实不少网络上有人抱怨企业的养老金水平比较低,尤其是说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能高出一两倍,一些高校教师退休后甚至能拿上万元。不患寡,而患不均。相对而言,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确实少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老金高低怎么看?

前些日子,遇到一位原民办教师的老同志查找政策依据,看能不能那些年的从教时间能视同缴费或者自己缴保险。通过谈话中了解到,八十年代当时当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只有三四十元,后来他去企业工作工资直接涨到了一百三十多元。他也羡慕自己坚持下去的一些老同事,现在退休后能拿八九千元的养老金了。可是想想那些年,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相差三四倍的工资待遇,能静心坚持下去教书真的很了不起,现在的养老金可能是国家对他们当时坚持的回报吧。

养老待遇的“双轨制”。最初我们的养老待遇都是由用人单位发放,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就是由原用人单位通过申请财政经费负担退休费,国有企业职工是由企业在营业外费用中列支。可是为了焕发企业活力,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一些国有企业要面临着破产倒闭。他们的养老待遇怎么办?因此,国家推动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由保险基金负担退休职工的待遇,视同缴费期间的社会保险费由国家财政承担。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还是有用人单位承担,因此两种养老方式的不同被称为“双轨制”。

养老待遇“双轨制”的终结。2014年10月国家又开始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开始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养老金待遇了,过去是叫做退休费。养老金待遇计算方式统一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按理说这种情况下养老待遇“双轨制”就此终结了。可是由于视同缴费年限、职业年金补充养老机制、缴费基数差异等因素的存在,养老待遇的差距是始终存在的。

现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方式还是有不少差距的。机关事业单位待遇参照的是国有企业,待遇较好,拥有补充养老保险机制。广大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工资收入待遇较低,缴费基数较低,一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时间较短,养老金待遇也很低。像一些大型高科技企业,虽然他们每月待遇四五万元的岗位都很多,阿里巴巴等企业也建立了相应的补充养老保险机制,毕竟这像这样的巨头很少,多数人员还没有到退休年龄。

养老金的调整仅仅是比例上的照顾。确实每年对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调整的时候,国家会对企业退休人员的调整比例有照顾。比如很多省市2019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比例是5.5%,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比例只有4%。像一些养老金只有1000元的人群,养老金增加比例能达到8%~10%以上。养老金调整让低收入人群的保值增值能力是很好的,可是改变不了养老金低的事实。在养老金定位方面,目前国家的基本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只要养老金高,缴费年限长,养老金增加的比例就越高。养老金低的人群,除非是高龄老人,否则一般没有特殊的照顾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过去养老金差距形成的原因毕竟是历史因素了。现在养老金待遇的调整是在保持现有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未来随着养老保险模式的统一,养老金差距产生的原因会更加明显,更加公平,肯定会做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