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名将辈出,战国时期有老将廉颇,杀神白起;到了秦末汉初之际,既有战神项羽,也有军神韩信;东汉末年,关羽、赵子龙、张飞、吕蒙等等名将,多如繁星。到了元末明初之际,中国大地上又涌现出一批名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私盐贩子张士诚,渔民陈友谅,他们带着麾下的猛将开疆扩土,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里大放异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遇春和徐达是朱元璋麾下的王牌将领,徐达擅长统率,而常遇春擅长前锋,同时敢打敢冲的常遇春也被称为明朝第一猛将,但在元末群雄并起的年代里,常遇春并非第一猛将,元末真正的无敌猛人在陈友谅麾下,此人叫张定边,是陈友谅的结拜兄弟,为人急公好义,身材魁梧,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还擅长一点岐黄之术。

张定边能文能武,而且对陈友谅忠心耿耿,是陈汉政权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将。陈友谅和朱元璋第一次大战的时候,朱元璋玩了一出碟中谍,他让康茂才给陈友谅写了一份假意投降,并愿意在暗中接应陈友谅大军的书信。当时张定边力阻陈友谅,结果专横的陈友谅不听劝,导致江东桥之惨败。1363年7月,率兵20万的朱元璋向洪都进发,要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张定边建议陈友谅占据武汉,安民息兵,整军坚防,待机出击,但是陈友谅不听,反而大费周章的建造大船,非要弄死朱元璋才甘心。打就打把,张定边又建议一支兵直捣南京,另一支兵围南昌,可使朱元璋首尾不能兼顾。但是陈友谅偏不听,反而带兵深入南昌,结果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硬是带着一支孤军坚守了85天,朱元璋乘机集结大军,截断了陈友谅的后路,要逼陈友谅在鄱阳湖一决生死。

为了达成鄱阳湖决战的战略目标,朱元璋部署了许久,双方摆开阵型之后,朱元璋才发现,陈友谅的水军是真的猛,尤其是这个张定边,简直就不是正常人。张定边在潘阳湖决战的时候,到底有多猛呢?此人带了几个兵士上了小船,指明方向后,张定边的小船就朝着朱元璋的坐船进发,一路上无人能挡,连杀三个明军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元璋站在船上就看着张定边站在船头朝自己冲来,箭也射不中张定边,围上去的小船又逮不住这个张定边。眼见身挎长弓,手拿长刀的张定边站在船头,离朱元璋越来越近,明军一片混乱,为了保护朱元璋,大船小船都开始乱了起来,张定边的一只小船就让整个明军阵型大乱,实在可怕。朱元璋好不容易摆下的阵势,一个张定边就破了局。

当时明军人心惶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常遇春第一个反应过来,让人拿箭来,搭弓射箭,一箭射中了张定边,身负重伤后,张定边才无奈后撤。就算如此,明军也没有人射死这个猛人,让他活着离开了。张定边退走后,朱元璋的大军才喘了一口气,整军重来。在大战中,倒霉蛋陈友谅中了流矢而亡,群龙无首,陈汉大军大乱,败局已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朱元璋得知陈友谅已死,第一件事竟然是想到了招揽张定边,但这个张定边真是一个忠义之士,不仅拒绝了朱元璋的招揽,还在身披百矢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趁着夜色驾着一条小船,带着陈友谅的尸体和幼主陈理逃走了。

后来复国无望的张定边,解散了自己的部队,解甲归田,并改名换姓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擅长岐黄之术的张定边,养生有方,从战场上退下来后,元气恢复的很快,比朱元璋大了10岁的张定边,却比朱元璋多活了20年,整整活到了100岁。

参考资料:《明史》、《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