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博物馆丨看展览

ID:atmuseum

2019年11月2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了“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会上公布了近期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四项考古成果:

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

和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其中位于甘肃天祝岔山村的这处墓葬,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后确认为「武威地区发现和发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

这在国内实属罕见,所以文博界的不少大V都自发宣传了一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肃发现王族墓葬#的话题也在网友们的热议中一路向前,不过小编发现大家对以下几个问题心存疑惑,于是特别制作了这份《关于甘肃省吐谷浑王族墓葬的4个解答》,以助各位理清头绪。

吐谷gǔ浑?吐谷yù浑!吐谷(yù)浑,亦称吐浑,是西晋到唐代位于祁连山和黄河上游谷地的民族及其所建国家的名字,与达斡尔族(契丹后裔)、蒙古族(室韦后裔)、锡伯族、塔塔尔族和俄罗斯鞑靼族同源。
吐谷浑原为人名,是东胡后裔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的庶长子,因与继位的慕容廆不和,便率领父亲分给他的1700户族人向西迁徙来到了甘青草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咕咕星: 原来不是姑苏慕容而是青海慕容啊!

吐谷浑率领族人统治氐羌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藏族人民管他们叫阿柴,南朝称之为河南国,唐后期则称其为退浑、吐浑。

公元329年,吐谷浑的孙子叶延继承汗位,始以吐谷浑的名字做姓氏和国号。

要说起他们慕容氏的建国史那也是一把辛酸泪,慕容家族先后建立的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和北燕都没能逃离建国→灭国→复国的悲惨命运。

所以算下来,吐谷浑可是慕容家最长久的一个政权了。

吐谷浑最初常被西秦打击,虽然要向其称臣纳贡,却也在抗争中成长了不少。随着西秦和夏国的灭亡,吐谷浑日益强盛起来。

为了抢占地盘,他们不断侵犯周边国家。但北有突厥,南有陈朝,吐谷浑最终选择了朝国力较弱的隋朝下手。

但隋朝初年吐谷浑已经因为内部问题开始由盛转衰,所以到了隋炀帝时期,考虑到他们之前的所作所为,暴脾气的隋炀帝决定反击,吐谷浑的“挨揍史”也由此开启:

公元609年,与隋军战,吐谷浑大败,今青海大部分地区划归隋朝版图;

公元635年,与唐军战,吐谷浑再败,太宗下诏正式收吐谷浑为大唐属国;

公元663年,与吐蕃战,吐谷浑灭亡,其后人大多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之中。

墓主人是谁?

该墓的甬道正中出土了一方石质墓志,上面用篆书写着“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九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志文的内容可知,墓主是“大周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慕容智,因病于“天授二年三月二日薨”,终年42岁。 慕容智死后按照礼制于“其年九月五日迁葬于大可汗陵”,这一句中“大可汗陵”还前所未见。
慕容智是乌地也拔勤豆可汗慕容诺曷钵的第三个儿子,而慕容诺曷钵则是吐谷浑汗国的末代统治者,大唐给慕容诺曷钵的封号是“河源郡王”,所以说该墓是纯正的王族墓葬。

关于慕容智本人,能查到的资料并不是很多,不过“有其父必有其子”,我们可以先听听他爸妈的故事。

慕容诺曷钵是一枚坚定的“亲唐分子”,他不仅在国内实行唐朝立法,还奉行唐朝年号,更是亲自去往长安向唐太宗讨了一个唐朝媳妇儿——弘化公主。

图片源于慎修齋的博客

“大周故弘化大长公主李氏赐姓曰武 改封西平大长公主(慕容諾賀鉢後)墓誌銘并序”

弘化公主也不是一般的公主,她是唐宗室淮阳王李道明的女儿,在武则天的时候被赐了武姓,封为西平大长公主。她还在成亲十三年后回到长安省亲朝见了高宗,这可是大唐唯一一个能有此待遇的外嫁公主。

那次回唐,高宗把金城县主赐给了他们的长子慕容忠做媳妇儿。又过了十年,金明县主也被赐婚给了他们的次子右武卫大将军梁汉王阔卢摸末

如此看来,慕容智的媳妇儿也极有可能是个县主。

慕容诺曷钵去世后便由他的长子慕容忠,也就是墓主慕容智的大哥继位。微博上还有人科普了他们家自诺曷钵起的王位传承:

慕容诺曷钵→慕容忠(子)→慕容宣昌(子)→慕容曦光→慕容兆(侄)→慕容曦轮(叔)→慕容政、慕容复。

学到这个知识点之后,尽管知道此慕容复非彼慕容复,一些金庸迷仍然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

@我叫王语嫣:难怪表哥一心一意要复国 @胖头鱼爱发呆:慕容复,快来看你的祖宗! @祥隆悦彩:南慕容原来葬在了北方,果然是武林高手啊…那么北乔峰的墓,就得去南方找了…哈哈

墓里头都有些啥?从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官方信息中可知,这座单室砖室墓从未被盗墓贼“光临过”,由封土、墓道及壁龛、封门、照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

墓道里随葬的有木构件、墨绘砖块、调色石、木旌旗杆及殉牲(马、羊)等,近墓门处东西两侧各设一壁龛,壁龛里还有彩绘陶、木质仪仗俑群,总计70余件组。

封门墙由四道砖砌墙和一道墓门组成,封门砖墙里侧、券(xuàn)门口内安设有双扇木门,门扉上安有鎏金铜锁,扉面上还有5排10列共计50个对称镶嵌、大小相同的鎏金铜泡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由于木门的柱底已经腐朽了一部分,所以木门整体就由南向北坍塌,打开封门墙以后就看到了木门整体坍塌平铺于甬道内的景象。

券(xuàn)是建筑名词,利用块料之间的侧压力建成跨空的承重结构的砌筑方法叫“发券”,用此法砌于墙上做门窗洞口的砌体就叫“券”,简单说来就是一种弧形的结构形式。

甬道是砖砌的双券结构,券顶上有两层用砖错缝平砌而成的照墙,照墙上都绘有壁画,壁画内容主要是双层门楼的形象。

甬道和墓室内都绘有壁画,但大多都已剥落,局部保存较好的可以看到下端的壁墙上的绘画以人物形象为主,券顶部分绘有星象图。

墓室的形状接近于方形,盝(lù)顶(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特点是顶部是平的,有四条正脊围成平顶,下接庑殿顶。)墓内西侧设有棺床,放有一具棺木。

甬道及墓室内随葬有彩绘陶、漆木、石、铜、铁、金银器及革制和丝麻织品等,共计220余件组。

其中陶器有彩绘陶罐、素面双耳罐、陶盆,还有许多彩绘人俑、骑马俑和狗、羊、鸡等家畜家禽俑;

木器有彩绘天王俑、镇墓兽、武士俑、男女侍俑和带帷帐的床榻、门、胡床、马鞍、朱雀、玄武、羽人、凤鸟等,这些俑部分髹(xiū)漆,还有一些漆盘、碗等;

铜器有铜锁、各构件上的铜饰、铜勺、筷及“开元通宝”铜钱;

铁器见有铁甲胄,金银器则主要是腰带饰、节约及革带饰;

革制品则主要为箭箙(fú)(又叫“箭室”,用于盛放弓箭)、腰带和方盒等;

丝麻制品数量较多,主要覆盖于棺盖上、铺于棺床上及床榻帷帐上。

其中棺盖上的黄色织锦见有团窠连珠双龙纹,还穿插有唐代织锦中经常采用的“陵阳公样”(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即对称形式结构的纹样。)风格的宝相花图案,体现出了吐谷浑受汉文化的影响之深远。

面对种类如此丰富的随葬品,网友们既开了眼界,也开了“脑洞”:

@文物医院:好像一个1300多年没有修缮的屋子。东西都还在,只是脏乱了点。

此次发现有多重要?此墓位于天祝县祁连镇岔山村北的山顶上,东距武威市35公里,而在武威市城南15公里的南营乡青嘴喇嘛湾已发现有9座吐谷浑王族的墓葬。

慕容智的墓葬形制与同时期周边的唐墓大体相同,下葬时间“天授二年”为公元691年,当时已经灭国的吐谷浑深受唐文化影响,所以其丧葬制度和习俗中也带有很强的中原文化特征;

墓志的形制,装饰,雕刻花纹和四六对仗的骈体志文也都反映出明显的唐代特色,由此可见唐朝在边塞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着很强的的影响力,吐谷浑王族也正处于“汉化”之中;

另外,以木器为主,兼有陶器、漆器、瓷器、丝织品等物的随葬品也都说明吐谷浑在与唐王朝的政治联姻、交往中不断地接受着唐文化的熏陶。

正如各家新闻通稿所言,该发现对完善吐谷浑后期王族谱系及相关历史问题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也对研究吐谷浑政权发展史及其与唐的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让我们静待官方对慕容智墓的介绍,也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有机会与墓中出土的文物见上一面。

参考文献:

周伟洲《吐谷浑资料辑录》

濮仲远《唐代吐谷浑慕容氏王室墓志研究述评》

于志刚《从墓志看唐代吐谷浑诺曷钵家族的汉化》

樊国君《武威青嘴喇嘛湾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研究 》

“甘肃考古”卢伟山《历史上“吐谷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国家文物局”李瑞《四项考古新成果实证古丝绸之路上的融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