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融媒体中心综合发布

记者 | 曹礼芹

图片 | 谷成斌

编辑 | 赵东美 侯佩茹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由成都市文联主办,成都市作协、《青年作家》杂志社、简阳市文联承办的中国简阳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写作营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全国各地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15名优秀青年作家以文学之名,集聚天府雄州,在简阳规划馆感受其历史人文和山水魅力,到平泉镇荷桥村等地触摸其发展的强劲脉搏与勃勃生机,同时聆听文学名家专题授课,碰撞思想火花,探索文学写作的更多可能。

01

15名优秀青年作家 吹响“华语青年作家写作营”集结号

沱江流光,沙鸥翔集;白塔焕彩,群贤毕至。15名优秀青年作家成为中国简阳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写作营营员,绝大部分是80后、90后,大都是国内文坛新锐。他们是——

广东省作协专业作家王威廉 《上海文学》杂志编辑甫跃辉 安徽省作协副主席胡竹峰 中国作协会员小昌 《当代》杂志编辑孟小书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编辑小珂 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王苏辛 《雨花》杂志编辑庞羽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华诚 内蒙古大学学生渡澜 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雍措、羌人六 四川文艺出版社编辑程川 《青年作家》杂志编辑王棘、杨斐

这些优秀的青年作家中,出生于1999年的渡澜,是年龄最小的一位,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现在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读大二,已在《人民文学》《收获》《青年作家》等杂志上发表许多作品。

这些国内文坛新锐集聚简阳,将努力构建当代文坛新生态,开辟出一条新时代的文学之路。

正如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阎晶明在贺信中指出,此次《青年作家》杂志吹响“华语青年作家写作营”集结号,又是一项重大文学工程。该活动常年落地成都简阳,意味着将有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作家在这里探讨文学与写作,并感受这座城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这对于提升成都和简阳的文化形象与文化品位,推动天府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02 3场采风 青年作家点赞简阳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营员们来到平泉镇荷桥村——

听荷桥村作为脱贫村实现华丽蜕变的故事

在脱贫户聚居点了解脱贫户过上的好日子

走进“一亩田”,身临其境感受“采菊东篱下”的田园诗意

……

营员们惊叹不已,纷纷表示,没想到过去的贫困村,在几年间变化这么大,变得这么美,何愁乡愁不浓

营员们还参观了天府国际机场、简阳规划馆,了解简阳最具特色的“三美”文化底蕴。

壮美的历史:

出土的龙垭遗址将简阳人类活动历史追溯到5万年前;

汉武帝元鼎二年,简阳建县,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简州八景”传承了时代的脉迹,折柳桥畔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彰显了雄州儿女的豪迈气概。

至美的人文:

雍陶、薛涛吟咏简州诗篇千古流传;

“简州四状元”影响久远;

作家周克芹、罗淑享誉当代文坛;

“海底捞”管理经验,已选录为哈佛商学院经典教案。

秀美的风光:

“两湖一山”令人神往,特别是被誉为蜀中胜地的龙泉山,正在打造世界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未来将成为成都城市的中央绿心和国际会客厅。

入蜀最宜游简郡。营员们感受着“蜀都东来第一州”的魅力,并表示,将用笔抒写简阳、宣传简阳,再现千年雄州的醇厚历史和大美风光,展现现代简阳的发展速度和奋进姿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小昌说,简阳,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周华诚说,从著名作家周克芹的故乡简阳再出发,探索文学写作的更多可能,收获灵感,互相启发,必将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青年作家》杂志编辑杨斐说,简阳是个温暖的城市,以后还会是国际化的城市。纵观印鳌呈画意,尽赏金绛触诗情。

03

3堂讲座 找到更好的表达来传播三新简阳故事

课堂上——

《人民文学》副主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围绕文体意识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著名评论家、《中华文学选刊》执行主编徐晨亮描述了文学“未来经典的模样”,

著名评论家、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谢有顺分享了写作要“寻找个人与时代的契合点,写出有代表性的作品”。

除此之外,庞羽、胡竹峰等营员还从长短篇小说的戏剧性,中国古代文学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学中汲取营养等提出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3堂讲座,与文学大家对话,打破观念壁垒,碰撞思想火花,探索文学写作的更多可能,从而助力青年作家的成长进步,推动华语文学的发展繁荣。

3堂讲座,受益的不只是营员,还有我市本地的文学创作者。认真听完讲座后,我市文学创作者积极交流心得体会,杨曾、易春容、胡伟、李英等均表示,在家门口就能聆听文学大家的讲座,机会难得,更受益匪浅。

林兰英、钟红英还告诉记者,听了文学大家的讲座,感触很多,帮自己找到了更好的表达来传播三新简阳故事,自己还将慢慢消化吸收文学大家的思想,用来探寻天府文化的简阳表达,解答好发展简阳文化的时代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