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古装剧《庆余年》一上映,

就备受关注,收视率颇高。

剧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图书馆,

整体未来感、科技感十足。

第一眼,感觉它不像图书馆,

但层层叠叠的书海,又证明了它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色的主调、流畅的线条,

设计感十足,它就是滨海图书馆。

在《庆余年》中,

只一眼,就让人沦陷。

01

书山 滨海之眼

秒杀所有图书馆,成为最美

║滨海之眼--连接知识的海洋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滨海图书馆的“大眼睛”,被称为“滨海之眼”。

从外部看,像一个生动的眼睛,

放映着图书馆内的影像。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图书馆都有络绎不绝的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1米高的大眼睛,凝视着滨海,

像是守护,又像是让世界认识滨海的窗户。

走进图书馆内,巨大的球体引人注目,

球体就是滨海之眼的“瞳孔”。

这个“瞳孔”其实是个多功能厅,

也是一个穹幕影院。

球体内部可容纳百人,

外部是40万只LED灯珠组成,可以播放各种影像。

球体因影像的放映,色彩多变,

更像是一个多彩的瞳孔。

圆形球体上,有一个打破常规图书馆的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胆的天窗设计,

富有“书眼通天”的意境。

这个天窗还有“天井”的作用,

给室内带来充足的光源。

日光从天窗中照射下来,

打在阶梯上,让绝美的书山,更有意境。

║书山--人类进步的阶梯

放眼望去,层层叠嶂的书山,

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波浪形的线条,

从底部扩散,在顶部逐渐收拢。

流畅的波浪线条,让人仿佛置身海洋,

原来这就是“知识海洋”!

书山随着球体变化,

线条呈现出梯田的形态,

逐级而上,有种“登高望远”的意境。

34层的书山,除了美观,

功能性也很强大,

整个设计可以容纳130万本书。

层层的波浪阶梯设计,

也具有“百叶窗”的功能。

正午,阳光强烈时,

阶梯刚好挡住书籍,有效的保护书籍。

拾级而上,遇见喜欢的书籍,

席地而坐,静静沉入书海。

作为图书馆它是合格的,

但它被寄托的希望远不止如此。

02

图书馆的二三事

建造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争论与妥协

炫酷的外表,美轮美奂的空间设计,

一开馆就人气爆棚,

秒杀其他图书馆,成为“最美图书馆”。

滨海图书馆是个“混血儿”,

是由MVRDV和天津规划院共同设计。

中西的完美碰撞,

便有了这个令人惊叹的滨海图书馆。

图书馆建造时并不是一帆风顺,

而是困难不断。

由于中外的理念差距和规范差距,

方案在不停地争论、改动。

MVRDV的原始设计,建筑一角是翻开的书本造型,

球体坐落于室外,统领室外空间。

北方的冬天天气寒冷,不适合室外活动,

因此这个方案一改再改。

在两方讨论激烈时,有设计师气到要撂挑子不干了,

但为了共同目标,最终坚持下来。

经过不断的争论、交流、妥协,

“最美图书馆”的雏形才诞生。

║难题与改动

图书馆的“书山”和“滨海之眼”,

在施工时,最让设计师和建造师头疼。

书山的设计是无柱结构,

既承载多功能结构,又需要有承重功能,

施工时困难重重。

没有承重柱,还要承受读者的重量,

给施工留下很大的难题。

经过不断的讨论、改良,

在建造四、五层时,

采用跨空间的桁架,给书山提供了基础结构。

有了基础结构的支持,

书山的线条、造型,才没有被破坏。

“滨海之眼”的大小,对空间有很大的影响,

设计师在15m、18m、21m三个尺寸徘徊。

无数的视觉对比,

最后决定采用21m的尺寸。

球体整个安置在室内,视觉上造成压抑感,

不得已将球体下沉一部分,空间才通透起来。

球体的表面用了很多

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样板比对,一遍遍的调试...

图书馆建成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连设计师都惊叹不已:我们也很惊讶,有这么多人,除了来看书之外,特地来拍照来分享。

苦尽甘来,一切困难都值得了。

波澜壮阔的书山,意义非凡的“滨海之眼”,

无论是去读书,还是打卡拍照,

滨海图书馆带给你的只会是惊喜。

再多文字的描写,再多图片的记录,都无法描述,

身处滨海图书馆中,

带来的视觉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