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们孩提之时,我们肯定接触过《三字经》这本启蒙读物,其中的名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谓是从小记到大,但是很多人读过本书,却很少有人了解过它的来历,让我们今天来探究一下它的前世今生吧。

王应麟,字伯厚,是南宋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年少聪敏,对天文地理,算数历法都有研究,可以说是一个通才。他一生的作品有许多,但最出名的作品是他编著的《三字经》。《三字经》又叫“三字歌诀”,是王应麟晚年所著用来教育本族子弟的。作为儒家大者的他,将儒家思想的精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编绘,还将总结成每句三个字的歌诀,为如今流传的《三字经》打下来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成为了街头巷尾平民百姓世家宗族教育子女的教材,因此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三字经》在历朝历代都有增减加修改。包括宋元本、明初本、明末本、清本、民国本。最终在民国时期最终定型,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三字经》。这要归功以为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章太炎先生。

章太炎先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了总多版本,最后成本的《三字经》从民国到现在传唱了近一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