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曾经说,鸡蛋和体制,他永远站在鸡蛋一方,即使以卵击石的结果不言而喻,他也不改变他的立场,这体现了一个作家对于个人灵魂自由的人文关怀。

但是,这一点在一些特殊的人身上,却体现出了另一种的情况,似乎是如此的截然不同。这一类的人叫做皇帝。就拿明朝的万历皇帝来说吧。万历皇帝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由于其父隆庆皇帝早亡,十岁的朱翊钧便登基成为了皇帝。每一个人的发展阶段都是固定的,上天并不会因为这个人是皇帝而对他格外照顾。所以一个十岁的少年,他什么也不懂,只能够求助于老成谋国之人的辅佐,比如说高拱、张居正、冯保以及他的生母李太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遵照他父皇的临终教诲,谦虚而刻苦的增长的自己的学识和德行,一切的行为按照一个贤明仁厚的君主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万历执政后的前十年,在张居正等人的帮辅佐下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而这本来可以被称为梦幻开局的一切,却在张居正死后戛然而止,而万历皇帝随之而来的个性复苏,虽然隐秘,却开始深刻地影响着明朝统治的根基。 当我们在此回头看向这段历史的时候,会发现,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个鸡蛋而已,在早已形成的体制面前,他也是那么的无能为力。

▲以卵击石

一切的明面上的起因,自然是来自“国本问题”,一个王朝想要顺利的传承下去,继承人的选择就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原先当天下没有统一到如此程度的时候,一家便是天下,继承人的选择影响的范围比较小。但是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这个问题毫无疑问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统一王朝的命运。自古以来,传承的传统就是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秦朝因二世而亡,这是后世儒家学者经常向帝王们劝谏的例子,当年刘邦想要立刘如意为太子的时候,儒士叔孙通便以此为由拼死直谏,最后刘邦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叔孙通剧照

而面对这个问题,饱读诗书,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万历皇帝却选择了对抗,这又是为什么。

万历皇帝迟迟不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的原因,固然有疼爱郑贵妃而爱屋及乌喜爱朱常洵的意思。但更多的却是和文官集团一种对抗,和群臣建立的礼法制度的角力。万历和他之前的皇帝有很大的区别,无论是朱元璋也好,朱棣也好,还是他的祖父嘉靖帝也好,他们都还有彻底管制群臣的影响力和手段,但是轮到他的时候,这种影响力和手段却被消磨殆尽了。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还是整个文官集团的刻意引导?这个问题在成年的万历皇帝心中越来越困惑,直到“国本问题”的出现,才彻底的爆发出来。

▲嘉靖皇帝剧照

万历似乎终于认识到,从小到大,群臣们对他的教育,以及对他的劝谏,无形中正在编织一张巨大而坚固的网,他被困在这个网中间不能动弹,虽然贵为皇帝,却正在逐渐地变为一种象征,甚至是一种傀儡,似乎他的所有价值,就在于执行整个文官集团的意志而已,他的个性几乎将要被抹杀殆尽。

所以,“国本问题”才成了万历皇帝唯一可以抗争群臣、制约群臣的最后战场,因为皇帝的传承只有他自己可以决定,别人不能僭越便也代表着他们不能够控制他。于是乎,一场持久战便在这一个固执而追求自我的皇帝与相互抱团的文官集团之间彻底展开,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场置气一般的冷战却持续了十几年,虽然以万历的妥协为结局。但从他妥协的那一刻开始,一场更加彻底的怠政却开始了。

▲明朝群臣

万历最后三十年不出宫门,不朝,不郊,不见,不批,不讲,故而官员得不到晋升,官位大批空缺得不到补充,整个朝廷几乎处于停摆的边缘。万历用他自己的方式,决绝的报复了挟制他的文官集团,却也败坏了明朝的根基,不久之后,明朝的败局也就此显现。

在文官集团的形成的坚韧的体制之下,万历皇帝也只是一个鸡蛋,虽然他是一个更加大个儿的鸡蛋,却也没有办法逃脱以卵击石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