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东征孙权,卞夫人、曹丕,还有甄宓的两个孩子都跟随,而甄宓因为生病留在邺城,故此母子分离。次年九月,曹操带大军回到邺城。卞夫人看甄宓的气色很不错,奇怪地问:“媳妇啊,你和自己的儿女分别了一年,怎么一点都没有忧愁思念的样子呢?”甄宓笑着回答道:“他们跟随在您的身边,我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魏书》把这件事作为甄宓的贤明守礼的证据。然而,我却从这字里行间读出了甄宓她谨小慎微、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态。自古帝王之家,总是祸福难常。甄宓名义上是曹丕的爱妻,实际上却是战争中掳掠到的女俘虏,是曹丕府邸中豢养的女奴。虽然凭借着美貌,暂时能得到曹丕的恩宠。但人的美貌是不能长久地,因此而来的恩宠更是不可长久的。所以,甄宓其实就是曹家豢养的金丝雀。

甄宓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外表光鲜,而内心恐慌的。在这时,曹丕的弟弟曹植进入了她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植比曹丕小五岁,比甄宓小十岁,但不知何时,竟也爱上了甄宓。许是一开始便看上了,却被哥哥给抢了先(邺城之战时曹植虚岁十三,恰好是容易幻想的年龄)。又或者是后来有了机会与嫂子相处,日久生情。但不管是曹植的单相思,还是曹植与甄宓的两情相悦,现实都不允许他们在一起。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同年十月,34岁的曹丕取汉献帝而代之,改元黄初,国号大魏,是为魏文帝。当上皇帝的曹丕,并没有封甄宓为皇后。虽然婚后的甄宓一直贤惠,还生下了他们的儿子曹叡,但追逐美色的曹丕,只把甄宓当成一件艺术品,得到后便不再珍惜。况且,此时的甄宓年近四旬,渐渐色衰,而在曹丕的巧取豪夺下,郭皇后,阴贵人,李贵人,还有汉献帝的两个女儿都成了曹丕的爱宠。

因此,甄宓并未随着夫君的称帝而尊荣。相反,她一直郁郁寡欢并做了一首《塘上行》,略抒情怀:“……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不料,这首诗给她带来了杀身之祸。当上皇帝的曹丕,脾气越发喜怒无常。看到甄宓这首诗后,曹丕认为她心怀怨念,竟然恼羞成怒,于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六月,将甄宓赐死。甄宓时年40岁。

薄命的美人啊,枉费这绝世容貌,枉费这一世贤淑,带着无限的遗憾,结束了曲折的一生。你能让当世最有文采的三曹,为你神魂颠倒,父子吃醋,兄弟相争,却终究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恬淡而持久的爱情。你的美艳,你的贤德,于你的命运丝毫没有帮助,都只能化作后人追思的芳华。

听到这个消息后,曹植悲痛不已,却又无能为力。而曹丕呢,许是想看弟弟的笑话,竟然把甄宓生前经常使用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曹植。睹物思情,看到这个枕头,曹植憋屈已久的悲痛终于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满怀着对甄宓的思念,曹植乘舟而返。恍惚之间,他看见甄宓随风而来,凌波微步,柔声道“我本有心相托于君,其心不遂”。曹植惊醒,原是南柯一梦。梦碎之时,大才子曹植泪流满面,借着月光,他挥笔而就《感甄赋》。在此文中,冤死的甄宓并非沦落幽冥,而是化身为洛水之神,她“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弗兮若轻云之敝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她“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最后,水中的她,走不到岸上,岸上的他,走不到水中。天人注定永远相隔,无法牵手。

由此可知,曹植对甄宓思念过度,又因悲痛导致神志恍惚,而产生了幻觉。

四年后,曹丕去世,甄宓与曹丕生的儿子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魏明帝年轻登基,当然要整顿这些让自己耿耿于怀的事儿。不管父亲曹丕什么态度,自个儿的叔叔对自个儿的母亲单相思,他总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遂下令将《感甄妃》改为《洛神赋》,以作粉饰。

曹叡又追封生母甄宓为文昭皇后。甄宓终于得到了“皇后”的封号。多年前那位相士关于她“贵不可言”的预言,在她屈死五年之后,得以实现。但这位绝世佳人,更应验了红颜多薄命的古语。初嫁袁熙,夫君被战火吞噬;虽被曹氏父子三人看上,却如一件稀世珍品,从一个男人手中转到另一个男人手中,被细细品玩,得不到珍惜,更始终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或许她与曹植才是两情相悦的一对,但却不能厮守终身,最终含冤而死。

这一首乱世悲歌,让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