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恐惧上幼儿园,不能总在孩子身上找原因。很多情况下,是我们父母造成的。幼儿园门口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哭闹,难分难舍的场景,经常是父母不当言行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知道宝宝很难过,不想和妈妈分开,妈妈也非常想和宝宝一起,但宝宝现在已经长大了,一定要去幼儿园的......”这哪里是在安慰孩子啊,

这是在“煽情”,孩子从妈妈的语言、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感受到的是对幼儿园的恐惧,这是在放大孩子的分离焦虑。

“宝宝乖,跟着老师进去,妈妈会一直在你身边,我会在校门口一直等你,放学时就可以看到妈妈了。”这同样安慰不了孩子,是在给孩子制造困惑。孩子的现有认知程度会认为,妈妈就在我旁边,但幼儿园的围墙阻挡了我去找妈妈,孩子把幼儿园当成是“坏人”,从而害怕和厌恶幼儿园。

让孩子开开心心的上幼儿园,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1、妈妈要先克服分离焦虑

孩子上幼儿园通常是,孩子与妈妈的第一次长时间分离,这时候妈妈会感到悲伤,而且有强烈的负罪感。一些妈妈分离焦虑甚至强于孩子,孩子是擅于“察言观色”,妈妈的焦虑被孩子捕捉到,会引燃孩子对幼儿园焦虑的情绪。

当你感到伤心、负罪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送孩子上幼儿园,是为了让孩子更独立、培养更多的技能。而且你需要利用分离的这个时间,充实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当你积极面对孩子上幼儿园时,同样可以影响到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轻松地和孩子道别

早上送孩子到幼儿园门口,孩子的小手交给老师时,妈妈一定要轻松、平静的跟孩子道别:“宝宝,跟老师进去吧,放学时妈妈来接你。孩子这时候会表现出不舍,很想让你在抱抱,妈妈要坚定自己的行为,挥手跟孩子道别:“妈妈上班去了,和老师进去吧”

不要表露你的软弱,孩子一定会捕捉到,加以利用,那又将重演难分难舍。只有我们家长乐观的面对,才能培养孩子乐观面对困难的态度。家长软弱的应对分离,只会放大孩子的负面情绪。

3、在家不动声色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我身边有很多家长,特别是家里有长辈的家庭。孩子回到家吃饭,就开始当着孩子面念叨:宝宝在学校吃的没有家里好吧;还是妈妈/奶奶的饭菜和你口味吧;多吃点我宝贝在幼儿园受苦了,来妈妈/奶奶来喂你。

家长潜意识里认为,孩子去幼儿园上学就是受苦。同时这种想法不经意间传达给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对幼儿园更加恐惧,孩子把家里和幼儿园做对比,认为幼儿园就是约束自己的地方。

家里应该要不动声色地,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与家人同桌吃饭,周末午睡让孩子自主入睡。不要事事都和幼儿园联系上,吃饭、睡觉时对孩子说“赶紧自己吃饭,幼儿园可没有人喂你,不吃就要饿肚子;赶紧自己去睡觉,幼儿园不好好睡觉,要被老师批评的。”这些话都是在破坏幼儿园在孩子心里的印象。在家里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自然。

所以让孩子开开心心的上幼儿园,父母自己要先克服分离的负面情绪。与孩子聊天时,对幼儿园的语言要正面。在家里也要让孩子生活自理。出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家长首先需要审视下自己,是否是我们造成的,不能把目光都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改变去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