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原因接触过很多这样的信息,还曾经深入接触过一家做荐股业务的公司,对这些推荐股票的套路比较了解,下面就跟大家详细说一下,大家看完之后就会了解他们的套路,再也不会轻易被他们忽悠。

首先说他们打电话加微信的目的,肯定是为了把你发展为客户,不管通过什么形式的忽悠把你钱包里的钱装到他们的钱包里。无偿推荐的好处?不露两手怎么能忽悠住你,让你心甘情愿的掏钱呢!

其实这些打电话推荐股票的不一定单纯是做荐股业务的,还有各种以荐股为名做现货的,比如白银、邮币卡等各种交易;做期权的、外汇的等各种不受国家监管的业务。玩这些的后果就是亏了都没地方哭去,炒股赔了好歹还有个证监会可以去投诉。

就专门说正经做荐股业务的公司是怎么操作的,以方便大家识破这些套路,避免上当受骗。

第一步,发展客户。通过购买的个人信息打电话或者加微信就是其中一种方式,还有就是买几个粉丝数量很多的微博账号,长期运营,伪装成财经大师的样子,也会吸引一些人关注。

第二步,发展为会员。跟客户联系上之后,怎么让客户心甘情愿的付钱呢?那就得露两手了——每天中午休市后和下午收盘后推荐一只股票,肯定都是必涨的,连续几天之后客户自然就会心动了,按这个涨法,炒一两个月本金翻倍不是问题啊。客户就会乖乖的交钱,一般名义是服务费,3800、6800、8800到18800,各个价位都有,美其名曰价位越高指导老师就越专业。其实这些都是忽悠人的,那些所谓的老师都是公司随便招聘的小年轻,公司都有专门的话术培训,每天按照话术来跟客户沟通。

第三步,进一步榨干客户。一般在交费成为会员之后,这些老师推荐的股票就开始不准了,不像之前没交费的时候推荐的股票那样日日红,大部分都是他们随意推荐的,反正客户已经交过钱了,无所谓了。如果亏的太多,就推荐客户再交高档次的服务费,换一个高级别的老师来指导,进一步榨取客户的剩余价值。

以上就是这些荐股公司的大概套路,大部分没有投资咨询牌照的公司都是这么经营的,至少也是大同小异。可能有几个问题大家会感兴趣,在这里一并说了。这些人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或者微信的?怎么知道我炒股的?现在的公民隐私泄露很严重,随便上淘宝都能搜到很多贩卖个人信息的,这些公司大部分也是从网上购买的电话号码,再开始漫天撒网。

没交钱之前免费推荐的股票为什么那么准?说涨就涨!这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纯粹的蒙人,看概率,比如说给100个人打电话推荐不同的股票,肯定有一部分人的股票是准的,这部分人就会相信他们。(以前认为这个是主流,现在感觉这个其实是少数的,因为这样效率)第二种就厉害了,这些公司其实都是下线,有一个网站会定期发布这些股票的信息,只有付过钱的公司才能登陆查看这些荐股信息,绝对稳涨不跌。至于这个网站是谁在经营,那就不好说了,国内的游资还是挺多的,在特定时间把某只股票的股价搞上去还是很容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大家就能明白了,所谓的荐股大部分都是忽悠人的,如果真的那么靠谱他自己去炒股了,干嘛还要告诉别人,都是套路啊!

为什么不应该给人推荐股票

也有一些熟人朋友联系让推荐股票,都被直接拒绝了,甚至奉劝他们不要炒股。作为朋友,自然希望他们平日里多赚钱,但是也希望自己——尤其是在阅读了瑞·达利欧的《原则》之后——做人和做事更能长期坚持正确的原则,这样的话我与他们的私人关系也会一直清清爽爽。

如果他们在股市中赚钱了,一定是他们自己致富有道;如果他们不赚甚至亏钱了,他们也休想赖上我。这样做人做事,不是就很轻松自在了吗?但是,金融圈子里被追着推荐股票的人多了去了,拒绝别人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之所以不鼓励推荐股票,一方面是“事件正在起变化”,现在的股市正在变得很凶险。A股市场在互联互通之后,不可阻挡地越来越国际化、机构化,定价权已不完全在国内投资者手中。今年以来,无论是价值投资还是趋势交易其实都很难,所谓“风格切换”依然是雾里看花,不能不说市场博弈难度无疑是更大了。

面对这样复杂险峻的市场环境,机构投资者都感觉到很大压力,而没有资金和信息优势思维的散户,如果不能形成机构化思维,只会更像浮萍一样自生自灭。尽管这样说很残忍,却是不得不直面的现实。

另一方面,你也要问自己,“我真的很懂这只股票吗?”对于我来说,我不是真的很懂股票,也就是“我知道我不知道”。当我明白,股票研究员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辛苦工作,所获得的依然是对其所覆盖的行业和个股的有限信息;当我看到,研究员给投资经理投资建议时依然如履薄冰十分小心;当我了解,即便投资经理所钟爱的股票,投资经理也不是全部地理解它,做不到及时地跟踪它,有时候也会不够自信有把握能够赚钱。这个时候,我更加懂得给别人推荐股票是一件极其危险、很不负责任的事情。

那么你呢?如果你没有像研究员或投资经理那样很很深入研究和长期跟踪一只股票,不比他们知道更多的话,你掌握的信息就是Nonsense,无意义的噪音。万一你还不如人家知道得多,不就暴露你的智商了吗?这是其一;其二,当你将道听途说的有限信息再次传递给别人时,对方一定只会获得更加有限的信息。而且,从时间的维度来说,信息也会趋向失真。如果他们没有收集和加工其他信息进行互相印证的话,只能基于你提供的有限且失真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就会大概率发生输钱的结果。当然,如果他们在股市中赚钱了,绝不都是你的功劳;如果他们不赚甚至最后亏钱了,你一定脱不了关系。

因此,除了相对专业和资深的股票研究员、分析师之外,绝大多数人是吃不了推荐股票这口饭的。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要给别人推荐股票。至于说,媒体上经常有人给受众推荐股票,怎么看?古人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大鱼他的确吃到过,给人介绍怎么钓到鱼还行得通,这样的人有自己一套逻辑和方法。不过,他既然能公开讲出来可能不新鲜了,跟你也就没什么关系了;如果他自己从来没吃到过大鱼,只是吃到了一些小鱼、小虾,却在大庭广众之下讲什么鱼如何大、如何厉害,今天推这个明天又去推别的了,说明他没有一贯的稳定的逻辑和方法,自然谈不上专业;更有甚者,忽悠散户上钩来帮他们抬轿子,他们再趁机出货割“韭菜”,现实中这样涉及违法犯罪的案例已经很多了。

投资和人生都是对不确定性的处理

投资在某个阶段特别容易沉溺于“完美系统的构建”,然而这与终身致力于制造永动机的差别并不大。系统越是繁复、思维越是沉溺于细节,其实与投资的本质就距离越远。投资做得越久越能体会到,最可依靠的是质朴简洁却击中本质的方法论,最应重视的是大格局和战略上的成功。

对一个投资人来说,比较危险的一种情况是早早的拥有“真理在握”的感觉。如果同时再无聊点儿或者争强好胜些,对稍微不同道者就口诛笔伐,那基本上说明没啥进步的余地了。投资当然是有毫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但投资的不同要素的权重却没有什么“神圣模型”。当然这不是说见异思迁,而是保持思维的开放性,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

集中还是分散好?如果从特定阶段性角度考虑,取决于鱼(弹性)与熊掌(安全性)哪个对你更重要。如果从长期常态来考虑,集中似乎代表了对公司挖掘和分析的高度自信。但转念一想,如果真那么自信,理应可以挖掘到更多优秀的标的并适度分散啊。当然这本质上是个度的问题,最终讲究的是研究深度与仓位效益的匹配、投资弹性与风险分散的适中。

在投资这个领域,“带着镣铐起舞”有可能不是种限制反而是种保护机制。最典型的比如老巴说的“一辈子只打二十个孔”,又如最常见的定投指数基金。看起来这些行为被高度的限制了,但时间放长后经常发现“镣铐”居然变成了金手镯。这其实也是绝大多数人的“自由行动”总跑不过自己的虚拟盘的原因。

其实职业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选择,特别是在初期阶段的淘汰率会很高。投资职业不职业其实无所谓,专业不专业才是关键。另外开始职业投资最好是在熊市,残酷的环境下人能更理性的评估自己和体会投资的困难。熬不过去说明不适合,熬过去了再决定要不要继续走下去。

要在投资的世界里要活得长活得好,一要靠对风险的嗅觉,二要靠对机会的直觉。有个能闻到风险的鼻子是活得长的基础,留得住青山就不怕没柴。如果恰好还有对大机会的一点直觉,那就很难活的不好了。其实无论风险还是机会,本质上都是对不确定性的处理,而学会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个人的局限性,是建立这种处理机制的基础。

人生和投资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本质上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但又都具有提升长期胜率的方法;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绝对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决定一生命运的往往只是几个判断和决定;各种短期的偶然性会被时间熨平,最终的结果基本是公平的;做什么事决定了高度,跟什么人决定了难度;最痛苦的不是错过了,而是明白的时候已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