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1019期)

我们都知道,孔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因为这句话,孔子被打上了一个歧视女性的标签。其实关于这句话有多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即字面上讲的,是说孔子歧视女性,把女人同小人同类,很难养。

其实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解释。孔子既然称“圣”,他不可能这么没有水平,把世界上一半的人,即女人全部同小人归为一类。他不也是女人生的吗?因此,依这句话就说孔子歧视女性(当然,由于时代的原因,那时的女人地位低下倒是事实),那就是太小看孔子了,至少太低估孔子的智商了。

第二种解释跟第一种正相反,很高大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出自《论语·阳货篇》,它紧接着的下一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两句整体解释为,女子和小人很难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难养身、心、性、命,所以与之相处远近要有分寸,太近了,容易失礼,坏了规矩;过于远离,又容易招致怨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的女子并非泛指女性,特指“人主”所宠幸的身边的人;小人也并非指与“君子”相对的坏人,而是指没有达到一定修养的,没有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普通人;“养”也并非指“养活”,而是指培养、修养等。这样的解释,又直接把孔子高大上了,把孔子的“缺点”撇除的干干净净。这种解释的理论基础是,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不可能贬低女人与小人的。

当然还有另外的解释。比如“说历史的女人”第854期中,堡子先生的解释。文中主要阐述了这个“养”字,它“表达了孔子怜悯妇女的慈悲情怀”。当然堡子理解的“女子”也是指女人;但“小人”并非指阴险的小人,是指一般的没有多少知识的,不通大理的普通人。孔子在这里没有贬低的意思,他的意思是,世界上的女人,跟普通的没有知识的人一样,不好相处,近了,就放肆;远了,就怨恨。

堡子的意思是,相对于强壮的男人,孔子承认女性有先天性的缺陷,他说这句话虽然带了点情绪,但没有道德因素,或者是价值上的判断;文中主要强调的是,男人对女性要有责任和担当,男性有“养”女人的义务。

那么这句话还有其他的解释吗?其实,从这句话中还可以窥见孔子的另一方面,即他的爱情和婚姻。因为历史上有人说孔子是离过婚的。那么孔子究竟离过婚吗?他为什么离婚?他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是暗指他的婚姻很不幸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应该承认,孔子尽管被称为“圣人”,但他不是神,也是有血有肉、食人间烟火的,他也有七情六欲。所以孔子说这句话带有情绪应该是正常的。那么他为何带这种情绪,应该有两种解释。一是,可能孔子在结婚前遇到了一些感情挫折,也就是谈恋爱时不够顺利,对女人产生了一些抱怨。

据历史记载,或者从孔子的画像也可以看出,孔子长得并非很英俊,他的眼睛里白眼仁多,黑眼仁少,就是有点翻白眼;而且鼻孔有点外翻,牙缝较大;有学者考证,他的头部四周高,中间低,像个浅浅的盆子。至于身高,有人说他个子很矮,但也有说他很高大。总之,孔子年轻时不会是一大帅哥,谈恋爱时遭到一些挫折也很正常,所以他难免会对女性有所抱怨。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不过孔子婚后的生活不太幸福,倒是比较肯定的。有人甚至推断过,孔子因感情问题,还离过婚。依据是《礼记·擅弓》中记载的一段话:

伯鱼之母死,期而尤哭。夫子闻之曰:“谁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文中的伯鱼,即孔鲤,孔子的唯一的儿子。唐朝大儒孔颖达,也是孔子的第31世孙,就曾以此文推断孔子离过婚,而且是休妻。他在《礼记正义》中曾如此说,“时伯鱼母出……于是伯鱼在外哭,故夫子怪之,恨其甚也。”

这里的“母出”,即指孔子之子伯鱼的母亲曾被休过,古代休妻即“出妻”。《礼记》中记载的是,伯鱼的母亲死了一年之后,他仍然服丧哭他的母亲,孔子听到后很生气,“恨其甚也”。所以孔颖达据此推测其先祖曾经休妻,也就是说孔子是离过婚的。既然孔颖达是为大学者,而且是孔子的后裔,那么他的推断应该是有道理的。

那么孔子为何要休妻?最有可能的是,他婚后同妻子的感情不够好,或者说他的婚姻并不幸福。这样说当然也是有根据的。因为孔子的事业心很强,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他在年轻时就周游列国,到处推销自己的学问,经常不在家。他虽也曾在外面当过高官,但更多的时候是处在“旅途”之中,是比较辛苦的,甚至被人形容为如“丧家之犬”,因此他根本就顾不了家里,照顾不了老婆孩子。

孔子的家里尽管不算很穷,但绝对不会很富有,不大可能有多个丫鬟或者仆人的。所以,他的妻子,就是孔鲤的母亲就一个人在家抚养儿子,还要照顾老人,又辛苦又孤独的,对丈夫产生怨恨情绪是很正常的。而孔子在外面郁郁不得志,回到家再得不到妻子的理解,夫妻二人就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孔子离婚不是不可能。

像后来的作家路遥先生就是如此。他本来跟妻子林达也是患难之交,都曾是在延安插队的知青,路遥为了林达还曾舍弃自己的招工名额。双方结婚后一度很恩爱,还生下女儿路远。后来路遥去延安大学求学,他上大学的费用基本都是林达提供的。

但路遥成名后,夫妻双方就出现了感情裂痕。路遥只专注于写作,对家里照顾的自然就少,他不仅作息时间跟大家不一样,就是黑白颠倒,经常深夜写作;而且经常到外地采风,体验生活,甚至不怕风险下煤窑等,这让高干家庭出身的妻子很不适应,所以对路遥积怨深重,不得不提出离婚。即便路遥在病重期间,甚至生命垂危之时,林达都没有停下离婚的进程。

路遥是在患了肝硬化,在医院的病床上无奈签下了离婚协议书的,此时距他离世仅仅三个月时间。

爱情事业难以两全,不管是路遥还是孔子,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所以两位大文豪也不例外,他们都会离婚。不过后世也有学者认为,孔颖达的说法不对,孔子并没有离过婚,他的妻子是早逝,但在她去世超过一年之后,儿子孔鲤又服丧哭他的母亲,孔子认为这有点过分,所以才生气。因为根据古代礼节,母亲去世超过一年,就超出了服丧期限,不能再为其服丧而哭了。孔子是遵从礼节,而对儿子生气的。

但是,仅因这个礼节,就对儿子哭母生气,本身就说明孔子对妻子是有情绪的。不然,如果夫妻十分恩爱,他是不会这样吵他的儿子吧。总之,不管孔子是否离过婚,他的爱情婚姻生活不够幸福,这是肯定的。

这还有个依据。孔子生前说的话,至少是比较重要的话都被记在《论语》里,连这句后人对之颇有微词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的话都被记载了,为何没有一句关于孔子说起妻子的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他们夫妻关系很好,非常恩爱,他不可能一句不提到妻子,或者爱情。而一旦他提到一点关于妻子,或者关于爱情的话,他的敏感的弟子们就绝不会放过他,甚至还会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看,我的老师,他们夫妻也是模范夫妻,不愧为人师表啊!

然而遗憾的是,孔子对于妻子几乎没有任何提及,反而发出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千古慨叹!

纵观孔子一生,他之所以最后一心一意讲学授业,是因为他实现不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周游列国以失败告终,所以才急流勇退的。

孔子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步走的计划中,他也许只完成了一项,即修身;而治国、平天下都泡汤了,连家庭,连婚姻爱情都没有弄好,连“齐家”这个目标也没有达到。“一屋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他难免会产生怨恨情绪,对女人发点牢骚,说点带情绪的话也很正常,况且那还是在没有女权的时代。

而如今,男女平等了,我们就不应该苛求他,认为他歧视女性多么不崇高。孔子还是伟大的。

路遥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之后,在他临终前,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婆姨(指妻子)很关键,一个人的人生事业成败和婆姨的好坏有很大关系。

怨恨也罢,感慨也罢,路遥这句话跟孔子那句话异曲同工。

(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论语》《礼记》《路遥在最后的日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