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的话题近日备受关注,从文学作品改编的《少年的你》电影,到真实新闻如河南7岁女童被3名小男孩往眼里强塞纸片等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受害者往往长期遭受欺凌。在世界各地,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其中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作案手段之残忍,实在令人不忍直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酵,有人义愤填膺地指责欺凌者、家长、老师。也有很多科普文和大号表达对现有制度及社会的思考和讨论。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对于一个个真实的个体,他们需要清楚,当自己面对这种情况该做何判断,采取何种措施。我很认同佟丽华律师在《反校园欺凌手册》中说的那样,“要想有效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尽管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父母的重视,但关键还在于你们,还在于所有中小学生对此的认识和态度。”就像这句话一样,这本书也很好地尽到了职责,通过专业化语言和实操性指导,分别给予孩子和家长详细的建议。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校园欺凌扼杀于摇篮里。

1、学会如何识别欺凌

欺凌分为以下几种形式:身体欺凌,语言欺凌,社交欺凌,财务欺凌,网络欺凌和性欺凌。不同于冲突或开玩笑,欺凌尤指蓄意或恶意性伤害的行为,肢体冲突上如无故殴打、勒索物品。但其实伤害最大的往往不在于此,反而始于看似不起眼的被起绰号、被排挤孤立时的忍气吞声。当这些隐形伤害一点点积压在心底,再加上反馈给欺凌者“好欺负”的信号而遭到变本加厉的重击,受伤者的心灵逐渐被侵蚀,等发现时不是问题也发展成问题了。

2、学会如何应对欺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都可能受到欺凌。所以免受欺凌,关键是让自己强大保持自信和主见,当对方一再表现出不尊重,要勇于说不,不让对方有任何可乘之机实施进一步欺凌。同时学会自我保护,融入群体以及学会自卫,客观上能大幅降低被欺凌概率。

如果正在遭受欺凌,保持沉默只会让对方占据优势高地,所以要边呼救大喊引人注意,边积极找机会脱身,必要时进行正当防卫。在事后第一时间寻求老师、家长等帮助,而不是忍受或报复性欺凌别人,要知道,一时的默认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反而无益于欺凌的解决。

3、学会反对欺凌行为

善恶往往只是一念之间。对某件事产生愤怒没有错,但将此发泄到同学身上就不对了。日常生活中,要学习如何控制容易诉诸暴力的情绪,及时发现情绪爆发点。同时,经常进行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毕竟多个朋友就少个敌人嘛。

不做旁观者。2017年中国人民法院数据显示,59%的学生在看到他人受到欺凌时,选择沉默。这种围观式纵容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助长了欺凌行为,导致行为愈演愈烈。所以当发现欺凌行为时,先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估后再采取相应的制止行为,或挺身而出,或寻求帮助。要让被欺凌者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但是,校园欺凌本质上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某种程度上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无论是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都应该直面问题学会处理解决是人生的必备技能。

《反校园欺凌手册》里的知识,并不能教给孩子一个金刚不坏之身。只是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知道: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真实世界中会发生什么,人要如何在真实世界中既有尊严地活下去,又与周围的一切保持和谐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转载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