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帝王称自己为“朕”。朕,是第一人称的代词,意为我。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为朕。《尔雅·释诂》说:“朕,身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就向秦始皇建议将“朕”作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后来的帝王基本就统一称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我们知道,历史上除了皇帝之后,还有太上皇。一般来说就是年纪大了让位给自己儿子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曾出现过17位太上皇。那么根据规定,只有皇帝才能成为“朕”。那么太上皇又自称为什么呢?

第一位太上皇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自从秦始皇当上了皇帝就称他父亲为太上皇,而庄襄王早已逝去,也就没什么自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活着的太上皇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不过刘太公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没什么见识,实际上就是被赡养在宫中,别提什么尊贵的自称了,也就只能自称为“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世又出现了一些“太上皇”,但往往是遭遇到了政变,被亲属权臣给夺权了,或者是眼看国家危急大厦将倾,为了不让自己做“亡国之君”,就事先传位给儿子做起了太上皇。唐朝时,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变动,强迫李渊立他为太子,再后来李渊被迫退位当上了太上皇,连政治权利都没了,在他退位的时候写的诏书自称为“吾”。在宋朝的时候,宋徽宗为了不当那亡国之君,仓促之下就将皇位给了宋钦宗,所以在跟宋钦宗在一起时自称为“老朽”。

当然还有一些太上皇就比较霸气了,成为太上皇之后仍旧自称为朕。《旧唐书》中就记载了唐玄宗成为太上皇之后说过的话:“朕自称太上皇,军国大事先取皇帝处分,后奏朕知。”意思是,我现在已经是太上皇了,军国大事先交给皇帝处理,然后再告诉我。

再比如《清实录》记载了乾隆成为太上皇之后的生活,其中自然也包括乾隆的自称:“一切军国事务,朕仍亲理。嗣皇帝敬聆训诲。随同学习。”从中可以看出,乾隆成为太上皇之后的自称也是朕,表明他即便是退位了依旧是清朝权力最大的人。

现在大家对太上皇的自称是否了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