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还没有掌控实权的时候,就受到了曹操的猜忌。然而让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既然已经觉得这个人的存在,对于自己是一种威胁了,为何曹操活着的时候,不把对方给干掉呢,这样不是一劳永逸、以绝后患的最好办法吗?何苦要做出"三马同槽"的梦而纠结不已呢?其实恰恰是在这个成语典故里,道出了不为人知的两个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成语的来龙去脉。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成语,见诸于正经的史书《晋书宣帝纪》,这里面讲了一个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司马懿三个人之间的故事。在听闻司马懿不对劲的时候,曹操并没有把这当成是空穴来风,生性多疑的他,特意试探了对方一番。
当时他的办法就是,召对方前来商议事情。然而对方来了的时候,他却啥事也没有安排,只是吩咐对方往前走。司马懿也不知道他究竟要干啥,只能是按着上司的意思照办。司马懿走得好好的,曹操又忽然喊他回过头来。司马懿扭过头来后,却看到曹操大惊失色地站在那里。
原来司马懿扭过头的时候,身体并没有转过来,和狼回头一模一样,曹操立马就应验了心中所想。也正是因为日有所思,所以才会夜有所梦,曹操这才会把梦到的事情讲给儿子曹丕。然而曹丕的看法却不是这样,他认为司马懿特别能干事,为此想方设法为对方周旋,这才让司马懿苟延残喘活了下来。
通过分析这个故事不难看出,曹丕的信任,是司马懿最终能够活下来的第一个因素。虽然曹操很是怀疑,但他苦于一时也找不出对方作奸犯科的证据,只能是提醒儿子要提防。有人说他不能随便找借口杀了吗?其实根本不可能。要知道司马懿所代表的氏族势力,是曹操深为忌惮的。
至于说到第二个因素,就是司马懿本人,确实是特别善于伪装。他这个人虽然早年就享有盛名,但由于受到猜忌,为此在朝中并没有担任什么像样的官职,至于掌实权更是不可能。然而他却毫不在意,甚至被谪贬后,也特别的淡定。曹操的本事就算再大,也不可能准确地预料到后来发生的事情。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分析事情,一定要考虑当时的条件,千万不能"先入为主",扮演"事后诸葛亮"的角色。也正是因为曹操有无奈的地方,才使司马懿经过一番煎熬,逐渐掌控实权,并通过发动政变而夺权,不过这已经是他的孙子曹叡时候的事情了。
备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