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大家都耳熟能详(1037-110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其弟苏辙,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二人都是北宋文学家、同属“唐宋八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兄弟二人性情不同,却自始至终一直相互扶持,感情深厚。苏轼苏辙两兄弟一起读书的那些年,还有不少趣事。兄弟俩一起参加制科考试,苏辙考场一紧张,不知道考题出自何处,正在愁眉思索的时候,苏轼发现了弟弟的窘境,开始了一场“大戏”:拍着桌子找监考官要砚台,一边拍,还一边骂着:“小人哉!小人哉”,听到这句话,苏辙茅塞顿开,立刻知道了这道题出自《论语》的“樊迟学稼”,孔子曾经骂樊迟说“小人哉,樊须也”,于是苏辙迅速动笔,顺利完成了考试。

图源网络

这次哥哥苏轼帮了弟弟考试,但在苏轼往后的坎坷仕途中,苏辙倾尽全力,无数次将哥哥从生死线上拉回。弟弟知道哥哥的性情,在宦海浮沉中,一直以己之力维护着他的才子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苏轼

图为苏辙

说起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感情,最为耳熟能详的便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了,中秋月圆,家家团圆,苏轼饮酒思弟,道出了千古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二年,兄弟二人在徐州相聚,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回赠。

图为《水调歌头》

苏轼一生数次被贬边远,还有一次几乎丧命的牢狱之灾。当时“乌台诗案”苏轼下狱,是苏辙倾尽其力,呈上了《为兄轼下狱上书》,为兄长作无罪辩护,才保住苏轼一命,改为贬官外放。后来苏辙升官至尚书右丞,而苏轼又遭人排挤,心灰意冷,祈求外任。苏辙因此也连上四札,同乞外任,以追陪兄长左右。苏轼被贬谪到海南时,苏辙被贬谪到广东雷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年五月十一日,两人在滕州相见。苏轼,作诗云:“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这一年,苏轼六十岁,苏辙五十八岁。六月十一日,兄弟二人告别。此一去,直至苏轼五年后病殁常州,再未能相见。苏辙接到噩耗则“号乎不闻,泣血至地”。兄弟二人这一生互相照顾扶持,互相守护,是为千古流传的骨肉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