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说起这句诗词,恐怕大家都会想到一个人——吴三桂。作为明末著名的汉奸,正是由于吴三桂投靠了满清,打开了山海关才导致清军入关,从而使得中国陷入了百年之久的满清统治之中。吴三桂之所以投靠满清除了因为打不过李自成之外,更重要的原因也是为了自身利益,卖国求荣得到一个好官位。因此有人疑问:既然吴三桂的目标是为了荣华富贵,那么为何61岁高龄却起兵造反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细说一番,毕竟康熙开始也并没有打算杀掉吴三桂,只是计划剥夺兵权。根据史料记载,康熙准备以辽东作为三藩的养老之地,并且公开声明会好生伺候,绝不枉杀,所以吴三桂真能当一个富家翁活下去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研究一下吴三桂的处境就能明白,除非吴三桂一心求死,否则他是没有选择的余地。

吴三桂从降清开始就是双方各自利用为基础。他与尚可喜,耿精忠入了汉八旗在后金皇太极当过些年奴才不同。吴与清朝关系,从开始就是明上的价码交易,一旦撤藩,尚耿还算汉旗的二等奴才,吴三桂可算是不伦不类了。而且山海关之战,多尔衮阴狠手腕,已经让吴三桂心有余悸了。和满人交易从开始就是让吴三桂毫无安全感。为了彻底让满清朝廷认为他的忠诚,吴三桂甚至是缢杀永历帝作为投名状

不过吴三桂缢杀永历帝可以说是最大的败笔,不仅引来了明朝子民的强烈仇视,就像清朝统治者内心都对他拉高了警戒,同为汉奸的洪承畴就教过吴三桂:“若要安,切不可使云南太平无事,永历若在,康熙何敢想撤藩”,但是吴三桂不听他的话,竟然愚蠢的把永历帝杀了,那么他也就失去了“养寇自重”的资本。

那么康熙为什么要撤藩呢?主要原因就是经济问题。其实我们研究历史会发现,很多战争的爆发原因就是利益问题,比如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禁止鸦片导致英国觉得利益受损了,一战和二战爆发期间,更是经济大萧条的时期。康熙撤藩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负担不起经济了。

我们以康熙即位前一年为例说明。1660年,清朝政府全年收入银两不过875万两,而云南一省支出就达900万两之多,哪怕康熙竭尽全国之财力,也不够一省需要,乃至史书记载“天下之赋,三藩耗其二”。所以康熙如果再不撤藩,那么底下的民众也会造反把他推翻分,与其这样,还不如痛痛快快的撤藩,正如他所说:“撤也反,不撤也反,倒不如直接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啦,康熙的话其实还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如果他不撤藩,吴三桂倒还真不会反。吴三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投机!他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分子,他每年从中央拿这么多钱财,生活的这么逍遥,自然没有必要冒着失败的风险主动造反。可康熙不同,如果再不撤藩,康熙自己就可能给推翻了,所以这个撤藩是一定得进行的。

当吴三桂知道康熙是真心撤藩后,他就不得不造反了。为啥?因为哪怕你吴三桂能够给康熙安排一处好地方好生的供养下半生,当一个富家翁,可是你手下几十万士兵咋办?康熙可不会安排他们的去处。

这几十万人早就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这突然断了财路,那简直如同杀人父母一般。所以吴军上下发出一个声音:“武力造反,反对撤藩!”。在全军这样的情绪下,吴三桂是没有退路的,如果他想后退,那么他的部下甚至可能发生哗变将他杀掉,推举另一个人上位。

最终吴三桂起兵造反了,经过8年的的战争,吴三桂没有捉住上天给他的机会,他错失良机,不再向北发展,妄图与满清划江而治,结果给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重新部署安兵力,最终落败,自此三藩之乱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