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视角

古人事死如生,所以古代的墓葬文化大有讲究。曾侯乙的墓葬奢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曾侯乙并不是一个人的人名。他是战国时期,南方姬姓侯国的一个王,叫乙。虽然这个诸侯国级别不低,但是却是一个小国,一个连史书都没有留下记载(文献记载中只有随国,专家们认为随国就是曾国),或者记载被湮灭在历史尘埃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上个世纪70年代,考古发掘曾侯乙的墓,最有名的就是那个曾侯乙编钟,还有曾侯乙尊盘,其中确定其身份的还有楚惠王送给他的青铜镈,青铜镈上的铭文,记录了这个曾侯乙存在以及死亡的确切时代。

不过对于国宝级的文物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是最让人感兴趣的是曾侯乙下葬时,嘴里可是含着21个玉石做的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分别为6头牛、4头羊、3口猪、2只狗、3只鸭、3条鱼。网友开玩笑说,这简直就是含着一个动物园啊,可见这个曾侯乙生前是一个怎样的吃货。

这些小动物形状的玉石的学名叫玉琀,在中国的殉葬传统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通常以玉石为主,再次的也至少用贝壳代替。

古人为什么要在下葬时,嘴里含着玉琀呢?难道真的是因为生前是一个吃货,希望死后仍然可以有大鱼大肉吗?

不能说没这成份存在,但是从后来到了汉代玉琀逐步演变成玉蝉来讲,其实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所以这个玉琀对于古人而言,意义非同寻常,还有着其他层面的意义。

“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 葛洪《抱朴子》

所以古人认为玉是防腐的好材料,汉代的金缕玉衣更是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古人希望自己死后尸身不腐,等到若干年的地下蛰伏之后,重新回归人间,继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玉琀到了汉代逐步基本演变成为了玉蝉。而蝉这种昆虫,生命周期不过一夏,最长也就六七十天而已,但是在地下却要蛰伏几年之久,最长的甚至要蛰伏十几年。所以古人认为地下的世界下是人生真正漫长的所在,所以在漫长的地下生活中,要和自己在人世同等待遇,而且还期望着再次获得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几年前炒米在徐州念书的时候,地摊上除了卖狗牙和小陶俑的有很多卖这种玉蝉的,玉质一般,很多带有瑕疵,所以价格很便宜,几块钱一个。南方的同学不懂,买了用红绳穿起来挂在脖子上,还买了很多回去送人。后来送给一个老大爷,结果就挨揍了。

而曾侯乙死亡的年代(公元前400多年前),殉葬文化还没有发展上升到玉蝉这种精神层面上,所所以一切还是来点实际的。

日常可以享受到的肉食是必须的,除了“天子五牲”涉及到的基本肉食,因为曾侯乙身处南方,所以他还可以享受到鸭子和鱼这些水产。

但是为什么是21个,这目前仍然是一个确切的解释。但从墓葬中出土的殉葬少女尸骸正好也是21具,所以应该是曾侯乙对这个数字的情有独钟。而在《周易》中,21代表贵重的吉数,或许与之有关。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