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拓荒比耕耘更难》

作者:曹永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略有点农业常识的人,都知道:农民在熟地里耕种庄稼,叫耕耘;而把长满野草荆棘的荒地整理改造成能长庄稼的熟地的过程, 叫拓荒。

二者比较起来,拓荒比耕耘要难得多。如同封建社会的帝王:“江山好坐不好打”。

现在,农村教育城镇化趋势越来越强,城里公立的私立的学校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崛起,这些学校资源雄厚,条件优越。发展结果,就把农村原来自然分布成长在各个基本均衡的“原始学校”的学生,都强力残酷地吸收掠夺走了。

这种掐尖式经济利益驱使式的教育经营管理模式,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管理和教学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年青的“好”老师被考试招录进城了;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被办学条件好的学校用钱和广告吸引走了;剩下的“孬”老师和“孬”学生,破罐子破摔地在“原生态”学校继续相依为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

当老师的,谁都知道:“好”学生好教,遵守纪律,学习自觉,考试能考高分,在“关键”时候,能给老师争“面子”挣奖金;“孬”学生难管,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差,道德素质差,老师教得头疼,教得烦心,常常出力不讨好。但是,现在农村中小学这种每况愈下的状况,已经既成事实,谁能改变了?

一开始,农村老师还“打抱不平”,还“据理力争”,还不服气!但,随着现实的不断加深,终于坦然面对现实,承认自己“不行”和“无可奈何”了。

这种畸形发展变化的过程,对农村教育和老师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残酷伤害和精神折磨:同是师范毕业生,教书能力也不比谁差,为什么自己就得教别人挑剩的“孬”学生?人为地“优胜劣汰”,“孬”学生出加倍的力,也难出好成绩。更难过的是,自己好不容易辛辛苦苦把“孬”学生培养成“好”一点的“苗子”了,这学期还批改着他(她)的作业,下学期就不辞而别地到“好”学校报到去了。这与农民起早贪黑开垦出一片荒地:把砂浆捡出来了,把茅草刨掉了,把肥料施和好了, 结果却被别人种上了庄稼,有什么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懂教学规律,不知具体情况的家长或部分老师,对一所让学生“拿生命赌明天”升学率极高全国范围内影响很大的某中学,羡慕崇拜得要死。

其实,盲目羡慕这所学校什么呢?

全国范围内大面积高价掠夺“掐尖”过来的本来就很优秀的学生,放在哪所高中,这样的学生能考不上?第四个烧饼吃饱了,前三个烧饼就不提了,岂有此理?历史上,汉朝没有汉初的“文景之治”,哪来后来汉武帝的耀武扬威?

把大范围内的优秀学生,都集中到一所学校就读,这种集约化规模化掠夺化的“圈养”,学生考上了,名利都计算在一所学校头上,讲理吗?这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利益驱动的做法,是对“教育均衡”政策的残酷破坏,是造成教育严重“贫富不均”的罪魁祸首,是对学生接受教育使用“兴一家灭一家”急功近利做法的推波助澜。

这样的学校,不被批判就不错了,哪还谈得上什么效仿和羡慕?

出现这种情况,是功利性极强的应试教育发展到畸形阶段的恶劣产物。

拓荒和耕耘,都是为了种粮食吃和农业的发展。虽然,都是与土地打交道,但农民辛苦的程度及秋后的收获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