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价值百万!你家有吗?

《饮流斋说瓷》在谈到豇豆红釉时说:「此色亦由祭红演化而来,以类于豇豆,故以豇豆红呼之。釉中多有绿苔点或大片绿斑,亦有纯红者,以康熙款者为最多。若雍正款者,则其釉虽与豇豆红无异,人亦辄以雍正祭红呼之矣。豇豆红之黯败者,俗称乳鼠皮,价值殊贬。稍深则入芸豆色,近紫又入茄皮色。豇豆红之所以可贵者,在莹润无比,居若鲜若黯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这段品评可谓恰到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豇豆红釉瓷器是因其釉色颇似豇豆皮的颜色而得名。但从传世品看,其呈色深浅不一,变化莫测,因而繁衍出许多名称。呈色通体明艳者,属于上乘之作,名曰「大红袍」或「正红」。略浅的呈粉红色,含有深浅不一的紫红色晕点,恰似老豇豆皮之色,称「娃娃面」、「娃娃脸」、「桃花片」、「海棠红」、「贵妃色」等。也有人赋予它更文雅的名称,如「美人齐」、「美人醉」、「美人霁」、「美人祭」等。豇豆红釉因氧化作用而泛出的绿色斑点叫「苔点绿」,绿色连成一片者称「苹果绿」。《陶雅》云:「红中有绿,谓之苔点,其最 佳者晕成一片,则谓之苹果绿。」绿色稍淡的称「苹果青」。色调灰暗的豇豆红釉称「乳鼠皮」或「榆树皮」。

太白尊小口微撇,圆唇,短颈,半球状腹,圈足,底施釉。内施白釉。腹部线刻三团螭纹。器因形似唐代诗人酒仙李太白饮酒的酒坛,故称为“太白尊”。 豇豆红釉是康熙晚期景德镇官窑生产的高温红釉瓷品种之一,豇豆红釉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它比郎窑红烧成难度更大。康熙官窑有少量生产,供为康熙皇帝宫廷御用物品。康熙豇豆红釉器多为文房用具或摆设等小件器物,製作工艺精湛。2005 年11 月28 日香港佳士得一次拍卖会上,一件直径12.6cm 的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成 交价1,144,800 港元。吸引了众多陶瓷收藏家、投资者的眼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豇豆红釉瓷器流行的比较断,康熙朝创烧,也在康熙朝断烧,因为这种红釉瓷器烧造的难度比郎窑红都不能比拟,这是古代瓷器烧造工艺的缺失,也是豇豆红瓷器技艺失传的原因。